企业年金20年积累养老金超3万亿,仅7%覆盖面如何扩围|晋观医养

企业年金20年积累养老金超3万亿,仅7%覆盖面如何扩围|晋观医养
2025年01月02日 22:03 第一财经网

从20年来投资收益率表现看,在目前国内金融市场条件下,建立企业年金无疑是职工实现资产保值增值的最好方式之一。

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对我国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的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作为第二支柱的企业年金,也走到了急需扩面提质增效的关口。

从《企业年金试行办法》颁发算起,我国企业年金制度已经走过了20年历程。20年间,企业年金覆盖了3200万职工,积累了3万亿元的养老基金,年均收益率超过6%。与此同时,覆盖面窄、增长乏力等问题一直以来也困扰着企业年金发展。

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扩大年金制度覆盖范围,明确了企业年金下一步发展方向和路径。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近日发布的《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24——企业年金发展20周年回顾与展望》(下称“报告”)提出,我国企业年金改革再出发,需要从制度设计上破除“所有制偏好”,从国有企业向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等经济组织扩围,让企业年金成为实现共同富裕的制度性、基础性和普惠性的民生建设。

20年积累养老金3.4万亿元

企业年金是我国首个实行市场化投资体制的缴费型养老金制度。20年来,企业年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经发展成为我国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报告显示,至2023年底,参加企业年金计划的用人单位14.17万户,覆盖职工和退休人员3144万人,积累基金31874亿元,分别比市场化投资运作开始统计的2007年底增长3.4倍、2.4倍和20倍;2023年全年有308万人领取了938亿元企业年金待遇,其中分期领取296万人,20年来领取企业年金待遇金额累计约为6000亿元。

中国社会保险学会会长胡晓义认为,企业年金已开始发挥一定的补充养老保险功能,若加上职业年金,2023年底我国年金覆盖总人数已超过7000万人,积累基金超过5万亿元,年金制度所代表的我国养老保险第二层次(支柱)已经基本成型。

长江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林表示,到2024年第二季度末,企业年金积累基金规模增长到33930亿元,达到养老金积累总规模的1/5左右,企业年金成为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的关键补充,有效地提升了制度覆盖群体的养老金综合替代率。

报告显示,2007~2023年,企业年金基金投资收益率平均为6.26%,不仅超过了同期CPI涨幅,也高于长期定期存款平均利率。

其中,2014年、2015年和2020年三个年份超过9%,历年累计收益率达180.7%,2012年以来累计投资收益超过7000亿元。自2007年以来,除2008年、2011年和2022年出现负收益外,其他年份均获得正收益,在国内股市波动和国际股市震荡的2023年,仍取得了1.21%的正收益。

“从20年来投资收益率表现看,在目前国内金融市场条件下,建立企业年金无疑是职工实现资产保值增值的最好方式之一。”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表示。

覆盖范围过窄瓶颈如何突破

郑秉文表示,虽然20年间企业年金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业内普遍认为,覆盖人数太少,参与范围狭窄,扩展速度相对滞后,是企业年金面临的问题。这些问题在职业年金和个人养老金制度推出之后,更加凸显。

以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为例,个人养老金在36个城市(地区)先行先试不到两年,覆盖人数超过6000万人,超过已运行了20年的企业年金的一倍。

业界对企业年金的覆盖面有两种统计方法:一是以4.6亿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参保总数为“分母”,企业年金的覆盖率约为7%;二是以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为“分母”,覆盖率3.3%。

郑秉文表示,采用后者可获得与OECD国家的国际可比口径。根据OECD的测算,在11个发达国家中,自愿性企业年金覆盖率最高的国家是爱尔兰(58.1%),最低的国家是卢森堡(5.2%)。根据这个测算公式得出,中国自愿性企业年金的覆盖率是3.3%,如果将实行自动加入方式的职业年金覆盖人数也纳入进来,中国第二支柱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的总覆盖率是7.5%。

值得注意的另一个问题是,近十年来,企业年金制度发展速度放缓。报告称,2014年之前企业和职工建立企业年金的增速均为两位数,2015年以后大多降至个位数。

截至2023年,建立企业年金的企业有14.17万家。2015年前后的企业数量占比各为50%左右,但覆盖的职工人数比例却相去甚远。2015年以来,新增职工数量占27%(851万人),2014年之前占比达73%(2293万人)。2014年之前,建立企业年金的企业数量年均增速约13%,职工数量年均增速为14%;2014年之后,建立年金的企业数量增速降至年均7.5%,职工数量增速降至3.7%。

报告称,企业所有制对建立企业年金具有显著影响,国有企业建立企业年金的比例远远高于非国有企业。

《企业年金试行办法》规定:“中央所属大型企业企业年金方案,应当报送劳动保障部。”2023年的数据显示,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备案的央企数量、央企职工数量、央企基金资产余额这三个指标看,占比分别是21%、47%和56%。

“地方国有企业的上述三个指标数据不可获得,但从调研情况看相差不多。所以,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的企业年金数字相加之后,其职工覆盖人数和基金资产余额将达2/3左右。”郑秉文表示。

企业年金扩面提质的新方向

近年来,企业年金发展滞缓的主要原因是国企、央企扩面资源已趋于饱和。业内共识是,优化年金政策,向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扩大覆盖面,让更多职工拥有养老保险第二支柱。

陈林表示,从企业年金覆盖企业的类型看,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营利性社会组织大多数未覆盖。从人群看,大量特殊用工形式的人员——尤其是编外人员和劳务派遣制人员基本没有纳入制度范围,亟须进一步创新企业年金发展措施,加快拓宽企业年金覆盖面。

郑秉文建议,将企业年金明确为“薪酬体系”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属于企业薪酬体系中“延迟收入部分”,而不属于一般性的“福利待遇”。同时引入自动加入机制,即一定规模以上的企业(无论是国企还是非国有企业)均须选择在第二支柱企业年金和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之间为员工选择建立其中一种。

胡晓义表示,未来十年企业年金扩大覆盖的重点,是大量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以及各类其他社会经济组织,甚至是“跨单位边界”的群体,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需要通过优化年金政策,开发出简易的年金计划等制度调整来降低参保人员的进入门槛。 制图/蒋皓明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