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对于低空经济来说,将会是一个大浪淘沙的阶段。
近日,2025中国eVTOL创新发展大会在上海举行。在会议中,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尽管适航周期长、技术迭代等问题仍然存在,但先飞起来,已经成为了各家主机厂商为商业化终局进行铺垫的主要途径。
根据民航局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颁发了无人驾驶航空器型号合格证6个,新增实名登记无人机110.3万架,无人机运营单位总数超过2万家,累计完成无人机飞行2666万小时,同比增长15%。
飞行时长的增加,在上海峰飞航空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谢嘉看来,是低空航空器验证自身安全性的必经之路。谢嘉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尽管像 eVTOL(Electric 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这样的低空航空器,能够通过一些设计和理论推算来体现自身安全性,但最终还是需要通过大量的飞行实践来向社会各方证明低空飞行的可靠性。“我们需要大量的实践数据积累,哪怕一开始是载物,并在一些隔离的空域或是偏远的航线当中跑出来的数据,对我们来说都是进行后续载人商业化的重要基础。”
2024年,一些主机厂商已经完成了“造起来”的工作,如何尽快进入密集的“飞起来”阶段是更多主机厂商的目标。按照规定,航空器想要起飞,需要在产品正式交付运营之前取得型号合格证(TC)、生产许可证(PC)和单机适航证(AC)。“目前大部分的主机厂商都在推进适航证的过程当中,我国的低空经济相关法律法规也处在逐步完善的阶段。”北京盈科(深圳)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周渊说道。
自2023年10月时的科技E20 eVTOL完成首轮试飞之后,上海时的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兼品牌总监徐安向第一财经记者透露,时的科技一直在推进常态化试飞,“每天都在飞,天气好就会飞”。徐安表示,eVTOL的适航取证时间已经相对较短了,“相比民用客机动辄十多年的适航取证时间,我们认为 eVTOL五至六年的取证时间已经很快了”。
不断试飞迭代、取得适航证、进行商业化运作,并不是多遥远的目标。上海沃兰特航空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市场总监付常银向第一财经记者透露,确定性订单逐步涌入行业,也进一步体现了 eVTOL厂商的商业化进程。据了解,今年1月,南航通航与上海沃兰特航空正式签订中国首批高等级商用客运eVTOL确定订单。这是沃兰特航空VE25型号的首批确定订单,也是中国高等级商用客运eVTOL首批确定订单。
赛迪顾问披露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eVTOL产业规模约为32亿元,2026年有望增长至95亿元。但eVTOL能否复制新能源汽车“弯道超车”的奇迹,还需要更多耐心。
“航空产业的培育周期实在是太长了。”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教授,低空航空器适航验证工程技术中心主任闫峰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航空产业的培育周期比新能源产业、光伏产业等行业的周期要长得多。
从国际市场来看,德国的两家eVTOL独角兽Volocopter与Lilium在2024年年底均因为资金问题宣布破产。“但对于这些优质资产来说,不管是收购还是重组,它们被持续开发只是时间问题。”徐安指出,关键是看资本有没有耐心陪着企业走完这一个复杂的迭代过程。
“2024年虽然低空经济很火,但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些资本的离场,其实也证明了行业在降温。”闫峰说,2025年对于低空经济来说,将会是一个大浪淘沙的阶段。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