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是全国乃至全球为数不多的可以在生物医药领域布局全产业链的城市。
生物医药作为上海三大先导产业之一,近年来在一系列政策支持下涌现出一批创新成果与优质企业。
在2025年上海两会期间,多份提案、建议聚焦生物医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径,包括科研资源的充分发挥、信息共享机制的建立、企业“走出去”模式探索。
一份由上海市工商联提交的《关于聚焦裉节难题发力,加快推动上海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提到,当前,上海生物医药产业仍然存在一定短板:临床资源的支撑作用未充分发挥、市场资金回报远不及预期、医疗数据的共享渠道还不畅通等。
该提案建议称,在充分发挥临床资源的支撑作用方面,一是要提供系统性的支持。包括建立起跨部门协调、专业人员配备等支持机制;同时简化立项、伦理审批、合同签订等流程等;二是要探索新型模式。包括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进行系统性和规模化合作等;三是要加强资源配置。包括设立临床研究专项基金;开展临床方案设计、伦理、数据管理等培训和认证体系等。
而在畅通医疗数据的共享渠道方面,应建立起一套数据申请与审核制度,设立专门的数据申请门户和审核流程,允许符合条件的民营生物医药研究机构提交数据使用申请;同时还要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并实施严格的数据访问和审计机制。
一份由工商联界别提交的《关于深入前沿生物医药新一轮“上海方案”,加快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的提案》重点关注了细胞与基因治疗、合成生物等新兴产业的发展。
该提案称,细胞与基因治疗、合成生物、再生医学等领域涉及复杂的伦理问题,且现有的伦理审查机制有时无法满足快速发展的需求。为此,应针对该领域项目设立专门的“伦理审查委员会”,并配备相关专业背景的专家以确保审查的专业性和深度;对于低风险的基础研究或成熟技术应用,则可简化审查流程,采用快速通道或备案制,减少不必要的审批环节,并实现随到随审及多中心临床试验的伦理审查结果互认,提高审查效率。
该提案还建议,由于细胞治疗及其在相关领域应用如化妆品、保健品等缺乏一定的政策创新,相关部门应建立专门的监管框架,为细胞治疗产品在化妆品、保健品等非医疗领域的使用设立清晰的法律地位与法规;同时,也应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推动国内标准与国际接轨,以便中国生产的细胞治疗产品能够顺利进入国际市场。
“从生物医疗产业的角度来看,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研究机构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上海市工商联(总商会)副会长、市政协常委、中国干细胞集团董事长章毅对记者表示,“我们要通过制度供给,政策改革以及人才机制来营造上海高效的前沿医学产业链条,进一步对创新性前沿生物医药项目进行新一轮的政策创新和改革,加速与国际标准对接,落地‘先行先试’创新举措,将有颠覆性创新的好项目和极具创新能力的人才‘留下来’。”
章毅说,上海的前沿生物医药要“走出去”,发挥上海的科技创新优势与国际影响力,从顶层设计、价格机制、制度规则对接等多方面着手。从“卖向全球”的战略视角出发,完善创新药品的价格形成机制,建立多元的生物医药领域产业投资通道,让我国前沿医疗与生物医药产业有节奏,有收益,有保障地“走出去”。
上海市政协委员、复星国际联席CEO陈启宇也告诉记者,上海是全国乃至全球为数不多的可以在生物医药领域布局全产业链的城市。上海在这一领域有着较强的基础研究能力、医疗机构资源,以及完善完整的风险投资体系等。“但上海要在生物医药产业上进行错位发展,就需要企业一方面要进行源头创新,另一方面面向国际,‘走出去’参与更多全球主流市场的竞争。”
此外,一份由民进界别提交的《关于助推本市生物医药企业“走出去”的提案》提出,生物医药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包括“出海”全流程融资难、企业难以满足较高的国际药械注册标准、海外临床资源难寻找、“出海”储备有限且缺乏“引路人”等。
为此,该《提案》建议,可以由政府牵头搭台,为上海或长三角医药企业创造各种海外展示的条件,同时建立医药企业出海联盟,并经政府筛选推荐各类资源的联合知识库,降低企业“出海”的认知成本;加强“出海”所需的各类专业人才培养力度,这可以由政府主导来招揽能够真正帮助企业解决出海问题的专门人才等。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