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7日,全球化智库(CCG)联合欧洲政策中心(EPC)和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中西书屋举办“全球不确定时代的中欧关系”主题研讨活动。此次活动吸引了来自欧洲政策中心、西班牙埃尔卡诺皇家研究院、意大利欧洲国际事务研究院、法国雅克-德洛尔研究所、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浙江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外国语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宁波工程学院、宁波理工学院、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工商大学等中欧各大智库和学术机构的30余位代表出席,参会人员围绕当前全球不确定性日益加剧的背景下,中欧关系的发展趋势、合作潜力以及面临的挑战展开了深入探讨。
当前日益严峻的全球危机为中欧关系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全球经济正逐步从相互依存转向更加注重经济安全,这一趋势为双边贸易的前景增添了不确定性。随着欧盟和美国在选举后迎来政治变动,如何应对这些变化及其对中欧关系未来发展的影响,已引发各方广泛关注。
黄先海,浙江大学副校长
王辉耀,CCG创始人兼理事长、国务院原参事
Fabian Zuleeg,欧洲政策中心首席执行官兼首席经济学家
首轮中欧关系闭门圆桌会议聚焦地缘政治话题,由浙江大学副校长黄先海,CCG创始人兼理事长、国务院原参事王辉耀,欧洲政策中心首席执行官兼首席经济学家Fabian Zuleeg先后发表欢迎致辞。
三位致辞嘉宾高度肯定了此次会议的重大意义,强调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下,中欧关系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加强对话与合作不仅是应对全球挑战的关键途径,也是促进双方关系稳步发展的必然选择。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求是讲席教授赵志荣主持致辞环节,并对与会嘉宾和会议议程作了简要介绍。
欧洲政策中心欧洲与全球事务主任兼“世界中的欧洲”项目负责人Almut Möller,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金玲,西班牙埃尔卡诺皇家研究所高级分析师、马德里自治大学教授Mario Esteban,复旦大学欧洲研究中心主任丁纯依次发表开场演讲。各位嘉宾围绕中欧关系的现状与未来、全球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化及其对欧洲政策的影响等议题展开了深入阐述,并分享了各自的研究成果和观点,展示了丰富的学术视角与实践洞见。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求是讲席教授、欧盟让·莫内讲席教授沈伟主持演讲环节。
次轮中欧关系闭门圆桌会议关注地缘经济话题,会上,欧洲政策中心首席执行官兼首席经济学家Fabian Zuleeg,中国社会科学院副教授、欧洲研究所主任贺之杲,法国雅克-德洛尔研究所高级研究员Elvire Fabry,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云山领军学者、丹麦奥尔堡大学国际关系学兼职教授李形,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中欧关系中心副研究员严少华,比利时皇家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世界项目研究员Victor De Decker结合全球供应链的重构、中欧经贸关系的未来走向等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和探讨。嘉宾发言内容充实,视角多元,引发了现场专家的广泛讨论和积极回应。与会嘉宾纷纷发表见解,为深化理解和推动中欧合作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启示。
由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承办的上半场研讨活动于当日上午顺利结束。会后,全体与会嘉宾在浙江大学共进午餐,期间就会议议题继续展开了深入交流与探讨,进一步加强了彼此的理解与合作。午餐结束后,嘉宾们整装待发,共同前往位于杭州桐庐的CCG长三角研究中心,继续进行下半场的研讨活动。
在浙江大学参与研讨活动的嘉宾包括:欧洲政策中心欧洲与全球事务主任兼“世界中的欧洲”项目负责人Almut Möller,法国雅克-德洛尔研究所高级研究员Elvire Fabry,西班牙埃尔卡诺皇家研究所高级分析师、马德里自治大学教授Mario Esteban,欧洲政策中心首席执行官兼首席经济学家Fabian Zuleeg,意大利欧洲国际事务研究院研究员Francesca Maremonti,欧洲政策中心高级分析师Ivano di Carlo,法国雅克-德洛尔研究所副研究员Nicolas Köhler-Suzuki,比利时皇家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世界项目研究员Victor De Decker,复旦大学欧洲研究中心主任丁纯,浙江外国语学院西方语言文化学院院长范捷平,北京交通大学可持续交通创新中心谷凌,浙江外国语学院西方语言文化学院教授国懿,中国社会科学院副教授、欧洲研究所主任贺之杲,浙江大学副校长黄先海,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金玲,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云山领军学者、丹麦奥尔堡大学国际关系学兼职教授李形,浙江工业大学全球浙商发展研究院李宣,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企业管理系主任刘颖琦,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求是讲席教授、欧盟让·莫内讲席教授沈伟,宁波工程学院中国-中东欧国家创新合作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海昕,浙江工商大学校长王永贵,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徐宝敏,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助理研究员许钊颖,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徐正源,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中欧关系中心副研究员严少华,浙江大学政治学研究所所长余逊达,宁波工程学院教授、中国-中东欧经贸合作研究院主任张海波,宁波理工学院波兰中心讲师张秒秒,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可持续交通创新中心秘书长张秋生,浙江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张蔚文,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求是讲席教授赵志荣,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周云亨等。
CCG秘书长苗绿,CCG副秘书长唐蓓洁,CCG研究员刘虹出席会议。
本次研讨会是“中欧智库交流(EU & China Think-Tank Exchanges)”项目的活动之一,CCG与EPC分别是欧盟委员会指导下开展的“中欧智库交流(EU & China Think-Tank Exchanges)”中方机构和欧方机构。该项目是是欧盟委员会项目,为期三年,旨在鼓励具有政策影响力的欧洲智库与中国智库就全球和区域在经济、安全、贸易、科技、社会发展等领域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建立长期有效的交流机制和系统的合作,为中欧政策决策者提供全面多元角度的分析和建议,以推动欧盟和中国相关政策的发展与创新。
CCG 图书
● 出版 |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作者 | 王辉耀
图书介绍
本书深度剖析了中国在全球化浪潮中的角色演变与抉择,及其对全球未来的影响。全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回顾了中国融入全球化的历程,展示了中国从一个封闭的农业国家逐步转型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过程。书中详细探讨了中国在贸易、投资、跨国企业崛起等方面的角色变迁,以及教育、人才和文化纽带在这一进程中的重要作用。第二部分探讨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崛起及其对全球治理的影响。作者分析了中国在多极化世界中的地位变化,风云激荡中的中国外交,中美关系的复杂性,以及中国在崛起的、更加一体化的亚洲中的角色。同时,还讨论了中欧关系的发展与挑战。第三部分审视了多边主义面临的挑战和改革。书中探讨了如何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寻找自由贸易的发展方向,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通过这些讨论,展示出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积极参与和贡献。
● 出版 |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编著 | 王辉耀、苗绿
图书介绍
《对话世界:理解新时代的全球化》全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全球化发展史”回顾了全球化的历程,从古代贸易到现代经济转型,探讨了全球化的起源与演变。通过与耶鲁大学教授瓦莱丽·韩森、《金融时报》首席经济评论员马丁·沃尔夫和《世界是平的》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的对话,揭示了全球化的多层次发展。第二部分“弥合全球不平等与赤字”探讨了全球化带来的不平等和治理赤字问题。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安格斯·迪顿、巴黎和平论坛主席帕斯卡尔·拉米、亚洲协会副所长温迪·卡特勒等嘉宾,分享了他们对全球经济不平等、贸易体系和制度改革的看法。第三部分《权力转移与大国关系》分析了21世纪的权力转移和大国关系,特别是中美关系的复杂性。通过与哈佛大学教授格雷厄姆·艾利森、“软实力之父”约瑟夫·奈、布鲁金斯学会主席约翰·桑顿等专家的对话,讨论了大国竞争、合作以及全球治理的未来。
● 出版 | 中信出版集团
● 编著 | 王辉耀
图书介绍
作为海内外决策层和广大公众理解中美关系时广泛引用的框架,“修昔底德陷阱”将成为未来几十年对全球秩序有决定性影响的问题。在与全球化智库(CCG)理事长王辉耀的对话中,格雷厄姆·艾利森就中美关系和中美地缘政治竞争、中国崛起、美国外交政策、美苏关系、全球地缘政治、核武器、朝鲜问题、新冠疫情及影响等议题进行了深入阐述;全面、系统性地展示了艾利森对“修昔底德陷阱”和中美经济、金融、科技、军事、外交等多个方面存在的结构性矛盾和竞争的看法;深入而透彻地分析了中美双方实力的变化,以及发生战争的风险;坦诚而直率地提出了跨越“修昔底德陷阱”的方法和建议。
● 出版 | 中信出版集团
● 作者 | 王辉耀,苗绿
图书介绍
《21世纪的中国与全球化》首先梳理了全球化的变迁与理论发展,从技术与人本等新的视角观察全球化,并做出全球化的界定,总结了后疫情时代新型全球化具备的特征,然后对中国融入全球化的历史与现实进行了全面总结,用数据与事实说明,中国正在从全球化的受益者发展为反哺者,正在通过自身发展推动全球化进程,并尝试承担起更多国际责任,为全球治理创新贡献方案。作者对全球化发展的理论和文献做了梳理,回顾了全球化在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历程,指出全球化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本书从第四章开始,两位作者对中国推动全球化实现包容性和公平性发展的路径进行了探索,通过发挥中国的优势和特点,让中国为全球化发展注入新动力。作者基于长期的研究以及与国内国际、官产学各界有影响力重要人士的对话交流等,对中国的全球化发展路径及全球治理创新等形成了新的思考,提出中国推动全球化发展的三大支柱与七大路径。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