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科尔伯基金会主席及高管一行到访CCG北京书院

德国科尔伯基金会主席及高管一行到访CCG北京书院
2025年04月01日 22:34 全球化智库CCG

2025年4月1日,德国著名交流机构科尔伯基金会主席托马斯·鲍尔森(Thomas Paulsen)、前主席克劳斯·韦迈尔(Klaus Wehmeier)和国际交流主管诺拉·穆勒(Nora Müller)一行三人访问了新落成的全球化智库(CCG)北京书院,并与CCG理事长王辉耀、CCG秘书长苗绿进行座谈交流。

王辉耀理事长和苗绿秘书长热情接待了代表团,并陪同来宾参观了CCG北京书院的各个功能区域,深入了解CCG近年来的研究成果以及馆藏丰富的图书资源。在参访过程中,科尔伯基金会来访成员CCG近年来的快速发展、规模的扩大以及在全球化、国际关系和公共政策研究领域的卓越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

随后,双方围绕中欧关系、智库合作及人文交流等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座谈气氛友好坦诚,双方均表示愿进一步推动中德乃至中欧之间的学术及政策交流,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德国科尔伯基金会是欧洲知名交流机构,由德国企业家、慈善家库尔特·科尔伯(Kurt A.Körber)于1959年创建,其宗旨是致力于服务公众,促进国际对话与交流。基金会在促进中欧相互理解方面持续做出努力和贡献,中国领导人曾2014年3月访德期间曾受其邀请发表重要演讲。基金会还与中方长期合作,连续举办多届中欧“山村对话”论坛。基金会创办的“柏林外交政策论坛”每年邀请数百位重要人士出席,在德国及欧洲具有广泛影响。

CCG是科尔伯基金会的重要合作伙伴,双方长期保持着紧密而友好的交流合作。2024年9月24日,CCG理事长王辉耀参加了由科尔伯基金会主办的第186届“山村对话”国际研讨会。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刘建超出席并发表演讲;2024年4月17日,托马斯·鲍尔森和诺拉·穆勒一行曾访问CCG北京总部;2022年11月,CCG理事长王辉耀与诺拉·穆勒以及印太研究专家朱利亚·甘特开展线上交流会,就中欧关系、中德合作等领域开展了深入对话2019年6月,王辉耀理事长出席科尔伯基金会建立60周年纪念活动,对基金会为推动国际对话做出的贡献表示赞赏2018年11月,CCG理事长王辉耀应邀参加科尔伯基金会主办的“2018柏林外交政策论坛”并发表演讲。

● 出版 | 中信出版集团 

● 作者 |  王辉耀,苗绿

《21世纪的中国与全球化》首先梳理了全球化的变迁与理论发展,从技术与人本等新的视角观察全球化,并做出全球化的界定,总结了后疫情时代新型全球化具备的特征,然后对中国融入全球化的历史与现实进行了全面总结,用数据与事实说明,中国正在从全球化的受益者发展为反哺者,正在通过自身发展推动全球化进程,并尝试承担起更多国际责任,为全球治理创新贡献方案。作者对全球化发展的理论和文献做了梳理,回顾了全球化在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历程,指出全球化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本书从第四章开始,两位作者对中国推动全球化实现包容性和公平性发展的路径进行了探索,通过发挥中国的优势和特点,让中国为全球化发展注入新动力。作者基于长期的研究以及与国内国际、官产学各界有影响力重要人士的对话交流等,对中国的全球化发展路径及全球治理创新等形成了新的思考,提出中国推动全球化发展的三大支柱与七大路径。

● 出版 |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作者 |  王辉耀

图书介绍

本书深度剖析了中国在全球化浪潮中的角色演变与抉择,及其对全球未来的影响。全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回顾了中国融入全球化的历程,展示了中国从一个封闭的农业国家逐步转型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过程。书中详细探讨了中国在贸易、投资、跨国企业崛起等方面的角色变迁,以及教育、人才和文化纽带在这一进程中的重要作用。第二部分探讨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崛起及其对全球治理的影响。作者分析了中国在多极化世界中的地位变化,风云激荡中的中国外交,中美关系的复杂性,以及中国在崛起的、更加一体化的亚洲中的角色。同时,还讨论了中欧关系的发展与挑战。第三部分审视了多边主义面临的挑战和改革。书中探讨了如何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寻找自由贸易的发展方向,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通过这些讨论,展示出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积极参与和贡献。

● 出版 |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编著 |  王辉耀、苗绿

图书介绍

《对话世界:理解新时代的全球化》全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全球化发展史”回顾了全球化的历程,从古代贸易到现代经济转型,探讨了全球化的起源与演变。通过与耶鲁大学教授瓦莱丽·韩森、《金融时报》首席经济评论员马丁·沃尔夫和《世界是平的》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的对话,揭示了全球化的多层次发展。第二部分“弥合全球不平等与赤字”探讨了全球化带来的不平等和治理赤字问题。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安格斯·迪顿、巴黎和平论坛主席帕斯卡尔·拉米、亚洲协会副所长温迪·卡特勒等嘉宾,分享了他们对全球经济不平等、贸易体系和制度改革的看法。第三部分《权力转移与大国关系》分析了21世纪的权力转移和大国关系,特别是中美关系的复杂性。通过与哈佛大学教授格雷厄姆·艾利森、“软实力之父”约瑟夫·奈、布鲁金斯学会主席约翰·桑顿等专家的对话,讨论了大国竞争、合作以及全球治理的未来。

● 出版 | 中信出版集团 

● 编著 |  王辉耀

图书介绍

作为海内外决策层和广大公众理解中美关系时广泛引用的框架,“修昔底德陷阱”将成为未来几十年对全球秩序有决定性影响的问题。在与全球化智库(CCG)理事长王辉耀的对话中,格雷厄姆·艾利森就中美关系和中美地缘政治竞争、中国崛起、美国外交政策、美苏关系、全球地缘政治、核武器、朝鲜问题、新冠疫情及影响等议题进行了深入阐述;全面、系统性地展示了艾利森对“修昔底德陷阱”和中美经济、金融、科技、军事、外交等多个方面存在的结构性矛盾和竞争的看法;深入而透彻地分析了中美双方实力的变化,以及发生战争的风险;坦诚而直率地提出了跨越“修昔底德陷阱”的方法和建议。

● 出版 | 中信出版集团 

● 作者 |  王辉耀,苗绿

图书介绍

《我向世界说中国》是由全球化智库(CCG)主任王辉耀和秘书长苗绿基于“世界新格局下的中国对外叙事及话语权重塑”问题研究的重要成果,由中信出版集团出版。据悉,该书讲述了全球化智库近年来立足芒克辩论会、慕尼黑安全会议、巴黎和平论坛、达沃斯论坛等知名国际舞台,与各国政商学界知名人士畅谈国际时局与未来趋势,回应各方对于中国的关切和质疑,诠释中国的发展模式,降低外界对中国的误解,通过多层次、多主体、多元化、多渠道国际交流及传播,以全球视野讲述时代中国,积极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的生动故事。同时,本书立足国际形势变化和全球传播新格局,针对中国应当如何开展对外交流和传播工作、如何创新外宣方式讲好中国故事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剖析。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