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1.5元销售费用换1元收入,“慢病管理第一股”流血上市

每1.5元销售费用换1元收入,“慢病管理第一股”流血上市
2021年09月24日 15:37 中访网财经

慢病管理一直是各大互联网医疗机构都在追逐的市场,但前景可能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美好。

有“慢病管理第一股”称号的智云健康8月27日在港交所挂牌,这是一家专门做糖尿病等慢性病管理的平台,原名“掌上糖医”,创立已经有7年。

糖尿病在中国有年轻化的趋势,患者基数极大,年轻人又往往做不到长期有效监控病情,小病拖成大病,引发多种并发症。这看起来是一个很好的创业赛道:病人多、用药量大、危害性强、管理差,能够躺赚。

智云健康在糖尿病管理领域已经运作多年,并扩展到多种慢性病。最初以硬件起家,慢慢切入到全流程管理,应该说有丰富的慢病管理经验,也选对了一个足够大的市场。

招股说明书却显示另一番局面。至少从2018年以来,智云健康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公司把大量的精力花在营销推广上,收效并不算好。

2020年财务数据显示,去年智云健康投入1.5元做营销,只带动了1元钱的收入。这样的赔本买卖,必须要改一改。

被逼成为互联网医疗

智云健康的联席保荐人是摩根士丹利和摩根大通,大摩小摩同时出面保荐,分量十足;股东阵容也很豪华,阳光人寿保险、招商银行、SIG、IDG等均在其列。

智云健康主要通过慢性病数字化管理盈利。它的服务对象包括医院、药店、制药公司、患者和医生。除了医生,其他角色均以不同比例为智云健康贡献营收,是互联网医疗那味。

具体来说,智云健康向医院和药店提供医疗产品和SaaS服务;向制药公司提供数字营销;向患者提供在线问诊和处方开具服务。连接各方,构建服务闭环。

2014年的时候,智云健康还叫掌上糖医。那是一个“万物互联”开始兴起的年代,各路创业者沿着物联网的思路,开发出大批可穿戴设备,试图实现日常健康管理。

智云健康的创始人匡明也是这么想的。当时国内市场上近70%的血糖仪为进口产品,强生、罗氏、拜耳是外资三巨头。进口血糖仪彼此数据不相容,也不能联网传输数据。匡明抓住机会,开发了配对各种血糖仪的物联网模块“糖+”,让单体血糖仪可以向互联网发送检测数据,再通过第三方应用程序来向用户传递血糖信息。

但当时的“可穿戴”创业者们大多都高估了人们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匡明很快意识到:自己想要开发一个原来不存在的市场,而不是仅仅把糖尿病患者搬上网那么简单。买硬件、连手机、用程序来监督服药,这已经超出了一般患者对治病的理解。

2017年前后,智云健康开始在医院端发力,用医生来吸引患者;同时收购医药电商,在网上卖药。业务范围上也不局限在糖尿病,而是向各类慢病拓展。

从那时候起,智云健康实际上已经成为互联网医疗平台了,逐步从糖尿病管理,扩展到心血管疾病、肾病,甚至肿瘤。

根据公司自述,截至今年6月30日,智云健康已经拥有超过2000万名注册用户,可公司还是没赚到钱。

烧的钱比赚的钱还多

招股书显示,2018年、2019年及2020年,智云健康的营收分别为2.5亿元、5.24亿元和8.39亿元。

智云健康的营收不断翻番,净亏损也没落下。2018年、2019年及2020年,智云健康的净亏损额为1.56亿元、5.69亿元和27.51亿元。三年时间里,公司营收增长235.6%,净亏损涨幅1730%。这烧钱速度,谁能顶得住?

更夸张的是,2020年智云健康明显加大了销售投入,比2019年多花出了4.77亿元的营销开支,结果只换来3.15亿元的营收增长。

算下来,1.5元的营销费用,只带动了1元的收入,属于流血上市。而且智云健康在招股说明书里明确说了:未来营销开支还会继续增长。

据利润表,2018年、2019年及2020年,智云健康的销售及营销开支分别为7867万元、1.49亿元和6.26亿元。销售费用在总营收中占比从31.5%涨至74.6%。赚的多,花的更多,亏是必然。

智云健康坦言:公司的运营资金除了来自收入,就是融资。在经过多轮的股东注资、股权融资、债务融资之后,智云健康终于开始向二级市场下手,开启了港股IPO之旅。

美年系的纠葛往事

智云健康创立7年,融资经历也很长,其中有一笔融资很有意思。

2018年3月,智云健康宣布,获得天亿战略投资超1亿元。除了获得投资,智云健康还获得了和当时已经比较知名的体检机构美年健康的合作机会。

美年健康是天亿投资旗下的产业,天亿和美年的实际控制人都是俞熔。在投资智云健康后,俞熔期待智云健康和美年健康联手打造出健康服务闭环。对于慢病风险人群,在美年健康体检后,也将获得智云健康提供的慢病风险解决方案。

当时的俞熔正是风光的时刻,在内部,他通过天亿投资发起了多个产业投资基金,在各地投建美年体检中心;在外部,俞熔四处收购,投资凡是能和体检联系起来的产业。除了智云健康,俞熔还投资了主做大众基因检测的美因基因,还有做胶囊胃镜的安翰科技。

但是,智云健康这笔B2轮投资并未出现在招股说明书上,而是一起归入了2019年初的C1轮,和IDG、LB资本列在了一起。而且自从2019年以来,几乎没有看到过智云健康和美年健康任何有关慢病管理合作的报道。在招股说明书披露的智云健康股权结构中,也丝毫看不出天亿的痕迹。

2019年10月,阿里系接盘美年健康,目前是美年健康的第一大股东。当时就有说法称美年可能遭遇财务问题。

2020年11月,美年健康出售美因基因20.06%的股权套现,在年报中反亏为盈;几乎同期,蚂蚁金服上市未遂,阿里减持了美年健康5399万股股份。2021年上半年,美年健康再一次回归亏损。

天亿投资是否已经撤出智云健康?健识局向智云健康求证,被告知“处于上市静默期,不方便回应。”

有意思的是,俞熔、匡明、以及安翰科技的创始人之一肖国华,都曾是马云湖畔大学的学生。

2021年8月16日,美因基因赴港IPO;8月底,智云健康也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安翰科技自从撤回科创板IPO后,至今没有动静。

内容来源:源于健识IPO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