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昌海洋公园卖身之后

海昌海洋公园卖身之后
2021年10月19日 15:47 中访网财经

停牌多日,10月18日,海昌海洋公园(HK.02255)的股价仿佛坐上了过山车,该公司昨日复牌后一度涨超18%,收盘却一路狂泻19.57%。

如此大起大落与海昌海洋公园昨日披露的一则重大“卖身公告”有关。

公告显示,海昌海洋公园已于10月13日与韩国私募巨头MBK Partners(安博凯)订立协议,以65.3亿元出售了包括武汉、成都、天津、青岛共4个已建成的海洋公园100%股权,以及郑州海昌海洋公园66%股权。

目前海昌海洋公园总市值74亿港元,本次出售价格接近其市值,其中武汉、成都、天津和青岛四个主题公园出售价格为60.8亿元,尚在筹建的郑州公园66%股份价值4.5亿元人民币。

海昌海洋公园将这4家开业均超10年的主题乐园出售给韩国私募巨头,被业内普遍视为疫情、债务双重绞杀下的被迫断腕求生。

海昌海洋公园公告亦指出,自去年年初COVID-19疫情爆发以来,海昌海洋公园一直面临债务持续增加的窘境。

董事认为,以相对有利的市价出售目标公司将产生一笔可观的现金,可用于偿还若干债务,此举降低余下集团的资产负债率并维持余下集团的经营。

负债方面,2019年、2020年及今年上半年,海昌海洋公园净负债比率分别为135.9%、228.0%及262.1%;而计息银行及其它借款总额分别为85.07亿元、91.96亿元及88.26亿元,有息负债变化不大的同时负债率不断上升,反映净资产及在手现金出现缩水现象。

除了运营亏损,过去两年的快节奏扩张也造成了现金流的压力,负债率相对提升。

海昌海洋公园上海项目高额注资50亿元,三亚不夜城项目仅用地就耗资13亿元,在建郑州项目总投资36亿元——而公告称郑州公园在正式开业前至少还需18 个月的时间及逾人民币12亿元的资本投资方可完成郑州公园的所有建设工程。

几大重磅项目几乎同时上马,导致海昌海洋公园在2020年的财务成本上升12.2%,截止今年上半年,该公司流动负债为50.2亿人民币,但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17.46亿元,存在巨大资金缺口。

卖身部分重资产项目后,海昌海洋公园的现金饥渴得到一定程度缓解。

轻资产缺IP

海昌海洋公园在公告中称,将进一步拓展轻资产业务。

简单说,海昌海洋公园未来希望从自己建乐园到为别人管理乐园,凭借海昌海洋公园的IP彻底完成轻资产转型。

轻资产战略于海昌海洋公园并不陌生,在2015年更名前后频繁被提及。

该公司内部人士2019年时曾指出,“到2020年,公司整个轻资产业务利润贡献要达到30%;管理输出业务每年有望达到40%的高增速,这一数据在2017年的贡献率是10%。”

但轻资产输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业内人士认为,这对输出方的品牌价值、管理价值和核心运营能力有很高的要求。

国际主题公园研究公认的观点是:成功的主题公园第一层收入来自主题公园门票收入;第二层来自周边商业餐饮服务等收入;第三层来自房地产投资收益,对于一些规模较大的运营商而言,更有来自影视、动漫、零售、会展、服装和广告等多方面的收益。

据迪士尼的营收报告,其门票收入仅占“公园、体验和产品”业务的不足三成,其余都是二次消费。但国内主题公园的门票收入往往占70%左右,二次消费占30%或更低。

目前,海昌海洋公园自身的IP产品尚停留在市场培育阶段,没能引起强烈的市场共鸣,更难以吸引游客眼球,实现相关的商业变现难度极高。

从海昌2021年半年报数据来看,海昌海洋公园乐园门票依然为主要收入来源,占比达42%,其次是食品饮料收入,占9.2%,而咨询、管理及游乐收入仅占总收入1.8%。

事实上,这些年,海昌海洋公园和欢乐谷、华侨方特等本土乐园的通病恰恰是缺乏IP,这一点在北京环球影城、上海迪士尼等外资主题乐园的前后夹击下尤为明显。

意识到这一点的海昌海洋公园计划五年内投入约人民币7亿元发展轻资产业务,进一步提高轻资产业务收入和利润贡献的比重。

其中约人民币2亿元用于IP开发,以及咨询顾问类和运营管理类业务的市场推广。

此前,国内主题乐园群雄华强方特的研发费用支出最多,2019年达到2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为3.8%,海昌海洋公园痛定思痛在IP上终于下了血本。

吉凶莫测

疫情最艰难的时候,韩国私募巨头MBK Partners化身“白衣骑士”出手拯救了海昌。

公开资料显示,MBK Partners成立于2005年,是第一个专注于东亚地区的大型独立直接投资基金,以凯雷亚洲前总裁金秉奏为首、分布于大中华区、韩国、日本的6位凯雷投资集团核心成员创立。

有熟悉MBK投资模式的人士告诉旅界,该私募选项流程一般是,先研究投资哪个行业,是否属于自己擅长的领域;然后,分析行业中龙头公司的发展趋势和状况,此后探访有哪些前景良好的企业需要资金;再看和哪些企业管理层可以建立良好关系,并判断最终拿到项目的把握程度。

“MBK在选择项目上还是比较大胆的,”该人士透露,“在中国,MBK Partners主要关注沿海地区除房地产、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之外的大型项目,倾向于对净利润2亿元以上的企业进行控股权收购。”

值得一提的是,MBK在中国上一次让人记住的投资是17,7亿元入股神州租车。

而第一次涉足中国境内的文旅产业,MBK就大手笔拟投资海昌海洋公园旗下5家主题乐园,且根据公告未来还将探索上海海昌海洋公园扩容发展时参与投资的可能,这被视为千金买马骨,看好中国主题乐园产业的发展。

但实际上,海洋主题乐园的门槛非常高,除了资本投入外,部分大型动物需要从国外进口。

近年国际对有关采购的压力愈来愈高,海昌旗下的乐园无论是生物资源的更新,抑或进口新品种动物都将经历漫长的拉锯。

除此之外,有业内人士分析,国际品牌主题公园的火爆,使中国本土的主题公园品牌受到更多人关注。

然而,在运营方面,中国主题公园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即使是疫情前,截至2019年年底,国内339家主题公园中,有25%亏损、22%持平、53%盈利。

从海昌海洋公园近年的表现来看,在规模、IP、资本、管理、运营等多个方面,与国际巨头仍存在较大差距。

以此次被选中出售的成都海昌极地海洋公园等项目为例,在海昌已有着超过10年的运营历史,近几年也逐渐暴露口碑问题。在大众点评上,不乏“脏乱差、项目体验差”等评论。

MBK的入局能改变这一切吗?海昌海洋公园的未来仍是一团迷雾。

内容来源: 旅界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