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包警务”--基层治理的探索与实践

“背包警务”--基层治理的探索与实践
2021年10月25日 15:45 中访网财经

前不久,人民网的一个记者路过乐山井研县停车时,无意发现一块提示牌:“国庆假期外地车辆免费停放请本地市民礼让”落款单位是井研县公安局交警大队。这位记者感到很温暖也很兴奋,马上拍照发到自己微信朋友圈,引来不少人的转发和点赞。这种以人为本的理念,正是基层治理的法宝。

我中心闻讯后随即派出调研员赴井研县实地调研,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在井研县有了更多的发现,井研县公安局开创性的便民服务模式:“背包警务”。针对农村警务力量薄弱、治安防范能力不足、矛盾纠纷隐患较多等问题,井研县公安局坚持寓治理于服务,通过实施“一村一辅警”平安工程,创新推出“背包警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发动群众广泛参与基层治理,实现了“办事不出村、服务不缺位、平安不出事”目标,“背包警务”背出了人民警察的时代新意。

一、井研公安“背包警务”实践及成效

在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两项改革”后,镇村数量、规模、人口变化,聚焦农村警务力量薄弱、治安防范能力不足、矛盾纠纷隐患较多等问题,井研县公安局坚持和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全面实施“一村一辅警”平安工程,创新推出“背包警务”模式,推行“三个一”工作法,建立三条便民通道,驻村辅警用“脚板+指尖”把基层治理和服务做到“最后一米”,实现了“办事不出村、服务不缺位”。积极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着力推动基层治理开新局、谱新篇。

(一)“一村一辅警”赋予“背包警务”生命力。

井研县副县长、县公安局局长杜雨青介绍说,井研县委、县政府专题研究,将“一村一辅警”上升为全县创新基层治理的重点事项来抓,确定了分三年招录专兼职辅警126人,到2022年实现119个行政村(社区)全覆盖的目标。一是选优配强人员,解决“无人办事”问题。驻村辅警由公安机关统一负责招录、培训、管理、使用,按照“作风正派、办事公道、认真负责”的要求,通过严格公正公开的选聘程序,聘用熟悉当地情况、具有良好群众基础的本村人员为驻村辅警。目前,首批50名驻村辅警已到岗开展工作,第二批33名已进入选聘程序。二是落实专门经费,解决“无钱办事”问题。县政府每年单独预算230万元经费用于实施“一村一辅警”平安工程。按照专职驻村辅警人均每年5.35万元、兼职驻村辅警人均每年1.7万元的标准予以保障,发放基本工资、岗位补贴,按规定缴纳“五险一金”,购买商业保险,消除驻村辅警的后顾之忧,创造拴心留人的干事环境。三是明确职责任务,解决“无序办事”问题。制定《井研县公安局驻村辅警工作职责》《井研县公安局驻村辅警管理办法》《井研县公安局驻村辅警考核细则》,明确驻村辅警职责任务,每季度开展一次考核,按照10%的比例评选先进,追加工作经费。突出实战实用实效,围绕信息采集、警情处置、纠纷化解等日常工作,以信息化应用和群众工作能力为重点,每季度开展一次集中培训或“送教下基层”,持续提升驻村辅警专业素养和履职能力。

(二)“三个一”工作法提升“背包警务”亲和力。

抓住便民利民服务、基础信息采集、社情民意收集三个重点,总结提炼“三个一”工作法,以“传统+科技”方式把“背包警务”打造成警民“连心桥”、服务“新品牌”。一是“一个背包承民意”。利用警务背包便携高效的特点,驻村辅警随身携带信息采集、户籍服务、安全宣传等资料,以及笔记本电脑、打印机、照相机等设备,入户走访掌握群众需求,收取证明资料,到派出所统一办理后再送到群众手中,把“最多跑一次”升级为“一次都不跑”。二是“一本日志记民情”。社区民警和驻村辅警每人必备“民情日志”本,把每家每户的基本情况、实际需求都记录到走访日志中,把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一件接着一件办好。依托“四川e治采”平台,排查化解矛盾纠纷403起,实现“民转刑”案件零发生;用好“电诈精准预警劝阻”模块,2021年成功预警劝阻1080起,避免群众损失600余万元,全县电诈案件数和受损金额同比下降22%、24%。三是“一套台账促民治”。人口部门牵头,对“一标三实”信息采集表册进行精简优化,保留关键项目。驻村辅警实行弹性工作制,采取“5+2”“白+黑”以及预约采集、上门采集等方式,采集实有人口信息86400条、实有房屋信息31754条、实有单位信息4312条,完成户籍人口清理856人,确保警综平台数据始终准确鲜活,推动公安大数据智能化建设驶入“快车道”。

(三)“三条便民通道”增强“背包警务”创造力。

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在补点、扩面上下功夫,构建全时在线、全域覆盖的便民服务渠道,丰富群众的“备选项”,实现了精准精细、即需即办的服务效果。一是建好村级服务点。在全县119个行政村(社区)全部建立警务工作站,设置标准化、规范化的便民服务点,驻村辅警每周到服务点工作2天以上。人口、交警部门牵头,按照“全域通办”“一网通办”要求,梳理出新生婴儿出生入户、边境通行证等5项户籍业务,以及补换机动车行驶证、机动车号牌等8项交管业务,将办理权限下放到派出所,精简申报材料和办理流程,便于驻村辅警帮助群众代办业务。二是开办“微信警务室”。驻村辅警“进圈入群”,建立业务交流群,普及政策法规,解答群众咨询。群众通过微信群下单,驻村辅警接单后,上门为群众办理业务1280次。依托“乐山公安微户政”APP,通过业务交流群或视频通话,“手把手”指导群众网上办理业务987次,提升了准确率和服务质量。三是推出“免跑化服务”。把车程在10分钟以上的偏僻村组作为“免跑圈”,把出行不便的老人、残疾智障人员、留守妇女儿童、困难家庭人员、需要帮扶帮教的特殊人员等五类群体作为“免跑群体”,采取特殊情况“上门办”、电话联系“预约办”、进村入户“顺路办”等方式,帮助群众办理业务762次。

二、“背包警务”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井研公安“背包警务”已初具规模、初显效应,赢得了地方党政和广大群众的欢迎和认可,但进一步深化和推广,还需解决三个问题:

(一)解决辅警能力不强的问题。

驻村辅警从本地群众中招录,尽管人熟、地熟、情况熟,能迅速转换角色、进入状态、开展工作,但因文化层次普遍不高,法律政策知识短缺,信息化应用能力不强,尤其是部分年轻辅警群众工作经验不足,同群众说不上话、交不上心,往往单打独斗、孤立无援,不仅背离了“背包警务”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初衷,更影响了工作热情和业绩成效。

(二)解决运行机制不畅的问题。

制度机制是“背包警务”的生命线。尽管制定了驻村辅警管理办法和考核细则,明确了职责任务和具体要求,打牢了“背包警务”的“四梁八柱”,但容错纠错、担当激励、权益保护、从优待警等方面制度不完善,部分驻村辅警动力不足,干工作被动应付、敷衍了事,经不起群众和实践检验。驻村辅警之间配合协调不到位,缺少信息共享、问题通报、结果反馈、联席会商等联动机制,没有形成协同推进的“一盘棋”。

(三)解决力量统筹不足的问题。

“背包警务”对传统农村警务模式进行了系统性重塑和完善,在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引导群众方面有独特优势。但目前,驻村民警与基层干部、网格员、“红袖标”、安全劝导员、治安积极分子等社会力量沟通协调不到位,部分工作职责交叉、多头管理,存在“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等突出问题,亟待厘清权责、理顺机制,统筹整合各方力量,破除制约基层治理的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梗阻和政策性问题。

三、深化“背包警务”的对策与建议

“背包警务”是深化农村警务建设、提升基层治理成效的好办法,是发扬“枫桥经验”、密切警民联系的好路径。针对目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化“一村一辅警”平安工程,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背包警务”为载体,推动公安主责主业和基层治理力量融合、职责融聚、机制融优,最大程度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善治格局。

(一)顺应民意,建立农村快反体系。当前,人民群众对公安接处警工作期盼越来越高、要求越来越严,但基层派出所警力严重不足,在广大农村和偏远地区,民警难以较短时间到达现场,特别是对殴打他人、故意伤害、寻衅滋事等紧急警情,以及各类群体性、突发性事件和安全事故,无法第一时间到场处置,存在恶化升级、事态失控风险。“一村一辅警”和“背包警务”提供了最有效、最便捷的解决途径。要推动派出所所长、社区民警、驻村辅警进入同级领导班子担任职务,提升公安在党政工作中的“话语权”。按照“党政主导、公安主抓、社会联动”的原则,建立以机关单位人员、派出所民辅警、基层干部为主体的乡镇快反力量,以及以驻村辅警、基层干部、网格员、“红袖标”、治安积极分子为主体的村级快反力量,综合考虑警情性质、紧急程度、规模影响等因素,分类制定处置方案,明确工作职责,加强培训演练,对各类警情开展先期处置,把群众损失和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打造“农村110”警民联动新样板。

(二)挖掘民力,实施立体巡防工程。

要推动基层治保和农村警务一体建设、融合共进,按照“警群互动、动静一体、立体防控”要求,为治保人员配发统一的服装、标识、装备,由社区民警和驻村辅警牵头,综合考虑人口分布、警情数量、治安形势等因素,科学合理部署力量,常态开展设卡盘查、守伏捕现、巡逻防范等工作,“圈层防控”筑牢农村安全稳定防线。结合“平安联防·慧眼工程”,开展24小时网上巡查,构建“传统+科技”“空中+地面”的立体防控网络,挤压违法犯罪空间,提升群众“安全指数”“幸福指数”。

(三)汇聚民智,探索积分管理路径。

2018年,井研县研经镇王家沟村探索建立了居民自治积分管理办法,动员群众广泛参与基层治理,实现了“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目标,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四川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示范村”。“一村一辅警”“背包警务”和居民自治积分管理办法在发展目标上高度契合、内在要求上高度统一、措施载体上高度一致,为持续深化基层治理奠定了坚实基础、积累了鲜活经验、营造了浓厚氛围。完善和推广“王家沟经验”,把群众参与治安巡逻、线索举报、民意收集、纠纷化解、人员管控等工作,纳入积分管理体系,分别赋予相应分值,建立村民积分档案。将部分集体经济收入和社会捐赠资金作为积分管理奖励金,建立“爱心积分超市”,居民根据积分情况领取日常用品,并推荐评选“最美家庭”,激发群众参与治理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紧盯民需,提升便民服务水平。

常态开展警民恳谈和“全警进网格、入户送平安”活动,围绕群众所需所盼,完善便民利民举措,把服务做到点上、落到实处,实现精准精细、即需即办的服务效果。井研县在全县16个农村交通劝导站设立联系点,把全县103名交管员、425名劝导员、338名协管员纳入便民服务体系,人口、交警部门统一开展培训考核后,接受群众业务咨询,代收申报资料,转交社区民警或驻村辅警到派出所统一办理。动员全县161名专兼职网格员在收集民意、调解纠纷、安全防范等工作中,同步掌握群众需求,通过网格化服务综合管理平台,分流到社区民警或驻村辅警,开展“点对点”上门服务。

我们认为,井研县创新的“一村一辅警”“背包警务”机制,虽发端于便民,但影响却很深远,希望这些举措树起中国基层警务新的里程碑,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为乡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发挥更广泛更积极更深远的作用。(中国社会经济调查研究中心西南中心 伏芝勇)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