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文学”走红背后,县城常住人口数量在不断递增

“县城文学”走红背后,县城常住人口数量在不断递增
2024年06月17日 09:58 中访网01

狭窄的街道、生锈的栏杆、质朴的穿搭、彷徨的青年、暗沉的色调,再搭配一句“走不出,看不破”的歌词……5月,“县城文学”在社交平台走红。在某短视频平台,以“县城文学”为关键词检索,相关话题视频累计播放量达5.9亿次。

随之而来的6月,我们迎来了又一年的毕业季。据教育部最新官方统计数据,2024年的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将达到1179万人,较上一年增加了21万人。在当下经济环境充满挑战、就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新鲜出炉的毕业生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和挑战。

面对这样的现实,不少毕业生选择回县城发展。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中国2018—2022届大学毕业生培养质量跟踪评价蓝皮书》显示,回县城工作的本科生中,有近六成是毕业五年之内一直在县城工作;有四成是在一线城市工作一段时间后,选择回到县城。更令人欣喜的是,县城就业的满意度从2018届的67%上升到了2022届的76%。

益宝,一位前互联网公司设计师,现在是一名成功的轻食店老板,他用自己的经历和创业选择展示了小城生活的新面貌和消费升级的趋势。从冕宁这个他曾经熟悉的县城出发,益宝和妹妹裸辞回到家乡,开设了县里第一家轻食店,不仅改变了当地人的饮食习惯,也推动了小城消费业态的升级。

他们的轻食店定价虽高,但凭借健康、美味的餐品和优质的服务,逐渐赢得了当地人的喜爱。外卖和线下店的收入各占一半,旺季时一个月的利润可达三万多块钱,淡季也有一万多块钱。由于县里房租和人力成本低,他们的店铺在开业一个多月后就实现了回本。

截至2021年底,我国县城常住人口约为2.5亿人,且数量还在不断递增。回到县城,对于许多年轻人来说,可能意味着更多的机会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相较于大城市的激烈竞争,县城的就业市场或许更加宽松。

事实上,随着国家对县城经济发展的日益重视,县城的就业环境和发展前景正在逐步改善。这也正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选择回到县城,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力量的重要原因。

以山东胶州为例,这个由青岛代管的县级市,在2023年实现了GDP 1637.5亿元的佳绩,稳居全国百强县市的前列。其产业结构均衡,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同时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也在协调发展。作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胶州汇聚了众多知名企业。胶州湾跨海大桥的通车,更进一步提升了其交通区位优势。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胶州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全年GDP增长率达到了6.8%,工业、投资、消费、贸易以及居民收入均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

再如浙江德清县,这个位于浙江北部的小城,不仅是浙江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示范区的试点地区,近年来其经济发展也呈现出强劲态势。德清的GDP和财政收入持续增长,全国百强县的排名也在不断攀升。在城乡建设方面,德清注重全域美丽建设,已成功入选大花园示范县,并荣获多项生态荣誉。同时,德清还持续加大民生投入,成功引入了优质的教育资源。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方面,德清同样不遗余力,通过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了高新技术产业的蓬勃发展。

未来,你会选择回到县城工作还是留在大城市发展?回到县城有光明的未来吗?

出品|华博商业评论

邮箱|hbsypl2023@163.com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