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204家科改企业特点全解析,资产评估政策与关键

干货!204家科改企业特点全解析,资产评估政策与关键
2020年05月14日 12:16 杠杆游戏

文|刘斌(中国人民大学管理学博士,访美学者,知本咨询首席国企改革专家)

编辑|不言

编辑按

2019年12月27日,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百户科技型企业深化市场化改革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专项行动方案》(以下简称《专项行动》)。

根据国资委《专项行动》精神,贯彻落实深化改革行动,知本咨询特别推出公益讲座:科技型企业市场化改革系列。讲座共分十期,两周一期,将围绕《专项行动》进行政策深度解读与改革前瞻分析。

本文根据第六讲线上演讲内容整理,仅作交流之用。

上期我们讲到《专题:详解国有科技公司的估值政策与方法(上)》,本期继续谈谈国有科技公司做资产评估时,需要熟悉的六个关键词和相关新政策解读。

四、资产评估需要熟悉的六个关键词

关键词一:评估基准日。

什么是评估基准日?由于资产评估是根据某一个时间点上的企业价值来进行估算的,这样一种基本逻辑,所以这个时间点就非常重要。那么选择这个时间点,一旦选定以后,它就被称为评估基准日。

一般来说,一个资产评估是要以审计为前提条件的,评估基准日首先和审计基准日是总绑定在一个日子。既然是这样,它一定要么是月末、要么是季度末、要么是年度末,以这样的会计周期的截止日为始点。

如果公司的价值想要更加贴近公司的实际情况,评估基准日一定是要特别接近进行股权交易的时间。评估基准日离交易日期越近,越能反映交易日期的变化。公司每天都会发生变化,可能分红,可能又有新的业务,如果在评估基准日后经过的时间比较长,公司价值会有很大的不同。

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国家的法律规定一个有效的资产评估,有效的时间是在评估基准日后不超过12个月。经济行为如果在12个月没完成,还需要延伸的资产评估基准日修改到新的日期,这样重新来做。

关键词二:评估范围。

做审计时,审计有审计主体,是有一个范围的,资产评估的评估范围比审计的范围灵活性更大一点。因为科技型企业在做评估的时候,需要对科技型企业的资产,对股权进行若干整合。所以纳入资产评估范围的那些资产、股权一定是跟业务属性的边界是一样的。

纳入资产评估的范围可能跟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不是特别一样,有可能加加减减,这都是与公司经济行为相一致。

关键词三:资产权属。

中国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从2017年进入真正的“春播期”以后,在过去的两三年,有的资产评估出现了一些波折的案例。

那么在波折的案例中,有很多国有企业,也包括一些科技公司,准备进行交易的实际资产包括房子、土地,权属不清楚,一些权属的证明不清楚,甚至还有一些权属永远也说不清楚等各种各样的历史问题。

对于科技公司来说,科技对应的科技知识产权,以及公司的一些核心的产权,有一些瑕疵或者说不清楚的地方。那么这些问题对于公司的未来发展都会带来很大的问题,因而资产权属的问题,也提醒大家注意。

如果说公司涉及未来的股权调整,知本咨询建议公司领导先看报表以内的整个资产项目的产权,有产权权属的问题的资产逐个排查,有问题的先把它拿出来进行专项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

如果找不到怎么办?知本咨询建议和母公司做协商,把这个产权问题暂时通过内部的方式先化解掉,权属的问题很重要。

关键词四:评估方法。

每一家企业情况都是不一样的,对于不同的公司来说,选择成本法、市场法还是收益法,资产评估的方法都是可以让各位选择的,但是哪种方案最合适,需要进行综合判断。

关键词五:结果公示。

在备案之前是要做结果公示,按照现在的要求,在进行资产评估完成,在对结果进行上报备案之前,要在单位内部或一定范围内对结果进行公示。让大家进行评论,品评到底是合理不合理,这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六:评估备案。

资产评估的结果不是评完就算了,按照中国的资产评估的备案的管理程序,把资产评估的结果向上级或者上级的上级,一路上报上去,获得资产评估价值的备案。

掌握这六个关键词:评估基准日、评估范围、资产权属、评估方法、结果公示以及评估备案,作为一个管理者来说,资产评估整个交易过程,大的关键环节大致就可以了。

五、国企改革当中科技型企业估值的新政策

在前面文章中也讲过这个问题,伴随着国有企业改革,伴随着促进国有科技型公司的在科技成果转化的落地实践,过去的三四年,在国有的企业,特别是科技公司的估值和无形资产估值方面有一些新的政策出台。

这些新的政策出台,对于这次更好地推进科改是起到参考性的,下文简单说明。

政策一:

2018年4月,科技部和国务院国资委联合制定了一个《关于进一步推进中央企业创新发展的意见》,显然是针对中央企业的政策。

这个政策实际上是在企业层面上,落实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非常重要的原则性文件。因为细则还没有出,但是原则已经基本确认,那么这里的原则谈到了两个相关问题。

第一个问题:激发中央企业创新、研发、技术决策、研发成果转化等这些方面的主体作用。

激发主体作用是什么意思?实际上在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法中说的很明白,要发挥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等财政出资机构的,在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主体作用。

如果有相关的科技成果、创新、成果研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决策的话,可以独立自主进行决策,无需上报财政部门审批。这是主体作用的实实在在的含义。

作为监管自己国有资产的国有企业,包括国有企业监管的主体单位来说,对于这样一类企业的资产,它的无形资产当中的科技成果转化问题如何来定位?这里说得很明白,充分发挥中央企业的主体作用。

这里并没有提到,中央企业下面一个研究院,研究院现在是科技型企业,如果有技术创新决策,有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有投资问题,发挥主体作用,不用再上报上一级公司来审批。目前是没有这个规定的,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不是特别一样,希望各位能够注意。

第二个问题: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在中央企业落地,推动中央企业建立技术转移的服务机构,提高知识产权创造应用管理保护能力。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里面其实也有很多的提法,包括现在从科技部认同审批的,六批全国范围认可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服务机构,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已经很多了。

按照2018年科技部的文件,希望在中央企业能够把它建立起来,最近跟中央企业的朋友进行讨论,中央企业也准备来建立自己的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也准备来起到这样类似的作用。

那么这个事情是没问题的,在政策里也谈到了,但是到底如何做?

2018年4月的政策目前还没有实施细则,各位都需要通过自己的摸索和创新来推动。

在中央企业层面,现在的无形资产的估值方法,大概是这样的。在区域性的政策类型领域里面,实际上上海,包括北京牵头的京津翼地区是有两个有一定创新突破的政策。虽然这是地方的区域性政策,但还可以一起来看一看未来政策的大形势。

政策二:

去年,上海出台《上海市开展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的实施方案》,这也是在中央的支持下做的。

这个试验的实施方案中,谈到了关于国有企业在资产评估,在定价方面要做出两个比较大的创新突破。

重大突破一:如果国有的创业投资企业,比如很多有国有背景的基金或者创投公司。如果有了项目跟投,创投企业的管理人都有项目跟投资基础的话,用企业估值报告进行国有资产的交易,并且可以事后备案。

众所周知,因为国有资产评估报告和估值报告是不一样的,估值报告是市场化,国有资产评估报告是有法律法规的监管要求的,上海提到可以用估值报告先做。

国有资产的资产评估要公示和备案,备案之后才有可能用这个价格来进行交易。上海规定可以事后备案,也就是说允许用一个市场化的方式,来暂时替代原先国有资产评估与备案的整个流程。

这是比较大的创新,但是它的前提条件有两个:第一,必须是国有的创投机构;第二,必须要有跟投。

重大突破二:国有技术类无形资产要推动交易改革,开展非公开协议转让试点。

什么是国有技术类无形资产?也就是国有企业当中那些专利与专有技术等,统称为国有的技术类无形资产。

上海规定可以开展非公开协议转让试点。按照现在国有股权的管理规定,按照现在国有企业的技术交易的管理规定,都要求用公开的市场来进行挂牌交易。

但如果满足了上海的政策,可以进行非公开的交易试点,目前试点的细则还没有,各位也可以去做一些尝试。

政策三:

2017年,北京出了36号文,推动京津冀一体化。在推动京津冀一体化的过程当中,如果一个公司有国有技术类无形资产交易,或者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有一些比较让人眼前一亮的政策新意,下面简单列了三条。

第一条:一个企业可以自主决定如何来进行科技成果转化,除了出资转让许可之外,还可以置换,吸收增量投资入股,各种各样的模式都可以,这非常重要。

优先是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技术资产交易优先采用市场化的定价方式来确定交易价格。

第二条:关于企业用怎样的方式来进行转让。如果公司现在不适用于,或是诸多原因认为公开交易转让模式需要再考虑的话,北京的政策提到,可以采用协议转让,这就与上海政策对应上了。

可以采用非公开的协议转让的方式,但是要进行非公开协议转让需要有条件。转让方(国有企业)需要报本地的一级企业审批通过,需要有这个前置条件。

比如北京的某一家企业研究院需要转让一个技术,要是采用非公开转让的方式,需要报母公司或母公司的母公司,北京市属国资委的一级集团审批通过才行。

第三条:如果是采用许可使用的方式来给专利定价,许可使用费双方可以依法来协商确定。

以上五个问题就是国有科技类公司在估值方面,想跟各位来讨论的这几个政策。

从咨询专业的观点跟各位讲,知本咨询送各位四句话:

第一句话:国有资产不能流失是政策底线、红线。

这里反复强调了,每一次国有企业的改革,最终出问题都是有一些,本着非常好的用意,非常好的初衷,结果让国有资产流失的企业。

相信绝大部分这样的案例出现,当事人或者企业都没有什么主观上的问题,但是客观上就会造成这样的结果。那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各位一定要记住这句话,国有资产不能流失是政策底线、红线。

第二句话:程序正确合规是估值决策的安全带。

每一个国有企业的管理层在做决策的时候,特别是科技公司的领导们做决策的时候,知本咨询建议一定要给自己绑上安全带。

那么这个安全带是什么?就是按照现在的政策规定,容错免责机制的安全带,就是在这样的领域里,无论从评估到备案到公示,整个交易的环节的每一个环节,都是百分之百按照程序正确,完全合规的方式来操作。

第三句话:区分公司整体价值和技术无形资产价值政策的差异。

面对的估值问题是两个层次的问题。第一个是关于公司整体股权价值,也就是公司价值的估值;第二个层面是拥有的专利和专有技术这些无形资产,在进行交易的时候单体的价值。

这两个在估值方面、交易程序方面以及政策口径方面是不太一样的,各位一定不要搞混。

第四句话:多听专家意见,多做市场比较,多用评估方法。

在此送给大家12个字:尊重专业、尊重市场、尊重历史。

这个事情是特别重要的,有些事情要放给专业的机构去判断,不要带自己的主观的意见和引导,想用自己的某种管理上的意图来影响别人,这是不对的。

同时,现在有很多的评估方法,这些评估方法各有优缺点。在实际用的时候怎么办,至少找出两种或者三种方法结合起来用。

如果股权和专利有很多市场交易可比对象,建议大家多和市场比较,有市场的依据,有多种方法的验证,又有很多专家给你帮助,相信最后的资产评估值,肯定经得起历史的考验。

六、204家科改企业特点解析

此次科改最终确认的名单有204家,知本咨询对204家公司的基本情况,做了两个指标的梳理,这两个指标跟估值有一定关系。

204家科技型企业,在某种程度上辐射了中国科技型公司的若干个共性特点,下文提出两个特点进行说明。

第一个指标:成长周期的特点。

如何判定科技公司的成长阶段?从科技公司的寿命来进行判断。

把204家科技公司,从成立时间分类。可以从上图看出,成立五年以下的科改公司占到30家,也就是大概15%;成立五年到十年之间的公司,有32家;在十年到二十年之间的有76家。

第一类:一个公司创立不到五岁,这类公司叫做初创公司。科改企业中有30家。

第二类:一个公司在二十岁以前,可能刚高中毕业,刚进入大学门槛,这五岁到二十岁的时间,称为成长期。科改中有108家,占到全部科改示范企业的一半以上。

成立20年以上,成熟期以后的企业,暂时先不讨论。

108家加30家,也就是全部科改公司的70%以上,都处于初创期和成长期。对于科技型的初创期和成长期企业来说,有什么样的特点?对估值的影响是什么?下文用三个“率”来总结。

一、增长率难以确定。

为什么?因为目前的公司收入规模都不大,公司未来的理想抱负都很大,所以公司从现在到未来增长率是很难确定的。

1.利润率难以确定。

为什么?由于有很多的初创期的公司,前期需要大量投入。一方面是科研投入,另一方面是市场营销投入,就造成公司出现越干越亏损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现在只有投入,未来利润率才可能非常高,将来全是产出,公司现在的利润率很难确定。

2.存活率难以确定。

科技公司能活多少年,没人能说准确。中国有一家自认为是科技公司的互联网公司,叫做车ofo,现在已经没有了。

但是在前几年最火的时候,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这两年就会没了,一家科技公司从生到死,生命周期曲线的不确定性是特别大的。

从技术角度来看,今年可能是领先的技术,明年可能就是被淘汰的技术,技术迭代周期越来越短,造成了很多问题。

一个企业增长率难以确定、利润率难以确定、存活率难以确定,公司的价值如何确定,这就是目前的难题。

第二个指标:注册资本。

用注册资本来衡量一个公司整体的净资产和资本规模的状态。

众所周知,公司的注册资本并不等于净资产,目前不可能看到每家公司的报表,又没有公开的数据,只知道公开数据上的注册资本,但是注册资本和净资产之间有某种程度的较高相关性。

用204家公司的注册资本的指标,对204家公司的资本规模进行基本判定。

从上图可以看出,目前204家企业当中注册资本小于3亿,资本总体规模比较小的公司大概有100家,占比50%以上。

在3亿到10亿之间,称为中等资本规模的企业,有60家。从目前来看,注册资本超过10亿的公司,总共31家,80%的公司是在小规模和中等规模的注册资本来分布的,资产的底盘比较小。

资产底盘小的科技公司有什么特点?一是净资产收益率比较高。净资产收益率计算中,净资产是分母,收益比较高,所以计算出的净资产收益率也比较高。同时更能反映出,现在领军的科技公司的知识资本、智力资本的价值都非常高。

在公司整体的贡献中,这部分看不见、摸不着的,用人的大脑、知识创造和智力劳动来创造的价值,远比有形的、可见的注册资本或者净资产要高很多。

这种情况下,知本咨询发现204家科改企业,以及所代表的中国科技公司,目前来看都具备这两个维度共同的特点。

从成立的时间维度来看,都是处于初创期和成长期;从资本的规模维度来看,都是处于小规模和中等规模资本。

在科技公司改革的声浪里,如何来把握对它们的估值,解决估值当中,面对的实实在在的风险?知本咨询给各位提一个模型,叫做中国科技公司的成长归宿模型。

中国科技公司的成长归宿模型,用科技公司企业净资产规模大小,以及从科技公司成长阶段方面,按照成立时间来划分的两个维度,用这两个维度把科技公司整体分成四大类。

第一大类:巨婴型企业。

成立的时间很短,但目前净资产规模很大的企业。例如倒掉的ofo。创业的时间不长,都不超过五年,但是净资产的规模都很大,因为它不断的估值,不断的融资,通过资本催肥的模式来不断往上发展。

在估值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知本咨询给各位一个建议,国有投资企业或者国有公司面对巨婴型企业时,要避而远之。

所有的估值方法都是为了让后来接盘的人,用更高的价值为前面投资的人进行解套,一定要避免进入巨婴型企业的估值范围。

知本咨询也特别不建议国有背景的科技公司,向巨婴型企业靠近,因为可能有些时候投资人会蜂拥而至。

但是巨婴型企业失败和死亡的概率非常高,不是公司的估值越来越高,就能变成一个有底蕴的公司。被捧得越高,摔下来可能会越疼,短命的风险就会越大,所以巨婴型企业一定要规避。

第二大类:矮人型企业。

一家科技型公司到现在为止,已经成立20年到70年,公司的净资产规模和收入规模都不大,多年来都是非常平稳的发展,把这样的公司称之为矮人型企业。

矮人型企业如何来估值?知本咨询的建议是,在正式选择估值之前,要找一找公司总也长不大的原因。

第大三类:中年型企业。

随着公司的发展,成长比较顺利,净资产不断叠加,公司的成长年份也是不断延长,从青壮年变成了中年型的企业。

这就是正常的发展,如果科技公司是中年型公司,知本咨询要告诉各位,前文讲到的市场法、收益法、成本法,对公司可以相互比较、印证就没问题。

目前为止,比较难的,或者要重点去思考的问题,是在公司刚成立不久,处在创业和成长期,同时账面净资产比较小,这样的公司如何估值,才能有利于公司顺利向上发展,最终成为中年型的企业,而不会成为巨婴型企业和矮人型企业。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