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科学家发现三维半导体颗粒具有二维特性,助力可再生能源技术发展

重庆科学家发现三维半导体颗粒具有二维特性,助力可再生能源技术发展
2022年01月15日 19:16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

“有时采取了较为罕见的实验方法,这拉长了实验时间,实验中还需要一步步地手动调整测量位置,这让毛献文患上了腱鞘炎。”回忆最新论文的研究过程,重庆科学家毛献文表示。

他目前是新加坡国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助理教授、校长荣誉青年教授。2021 年 12 月 24 日,毛献文在 Nature Materials 发表了一篇一作论文[1]。文章的通讯作者是毛献文的博士后导师,康奈尔大学化学系的Peng Chen教授。

论文题为《颗粒光电极的晶面结效应》(Inter-facet junction effects onparticulate photoelectrodes)。

图 | 相关论文(来源:Nature Materials)

三维半导体颗粒可提供二维材料的电子特性

该研究提出一种全新的概念,即三维半导体颗粒可提供二维材料的电子特性。

在创造下一代电子产品时,二维半导体具备以下优势:更快、更强大、更高效。同时,它们也非常难以制造。

在研究几何形状的不同晶面时,他发现三维半导体颗粒也有边缘,而且这些晶面边缘的接合处具有二维特性,可用于光电化学过程,其中光可用于驱动化学反应,从而促进太阳能转换技术。

多年来,毛献文一直专注于研究半导体钒酸铋,这种材料可以吸收光,进而可以利用能量氧化水分子,可以说这是一种很好的产生氢气和氧气的清洁方式。

(来源:Nature Materials)

许多半导体晶体颗粒,本身存在各向异性的形貌。也就是说,它们拥有三维表面,充满着相互倾斜、以及在粒子表面的边缘处相交的晶面。

但是,并非所有晶面都是等同的,它们具备不同的结构,这会导致不同能级和电子特性。不同晶面在边缘相交时,具有不同的能量水平,所以存在不匹配,而这种不匹配会导致一个过渡的区域。如果是各向同性的半导体颗粒,它就没有这个属性。

基于此,毛献文使用高空间分辨率功能性成像技术,测量了单个半导体颗粒每个晶面,以及其间相邻边缘的多个点的光电化学电流和表面反应,然后使用系统定量数据分析,来表征这种过渡变化。

他和团队首次发现,各向异性的三维颗粒的表面,实际也能拥有二维材料的电子特性,其中电子特性的过渡区域,发生在不同晶面汇聚的边缘附近,而这是从未有过的设想。

(来源:Nature Materials)

“如果没有高分辨率功能性成像工具,这种现象也不可能被揭示。”他表示。

此外,他还发现过渡区宽度与晶面大小相当。这提供了一种“调整”电子特性,也提供了一种为光催化过程定制催化剂颗粒的方法。

并且,还可通过化学掺杂,去改变近边缘过渡区的宽度来调整特性。

他指出,对许多太阳能转换技术来说,颗粒状半导体光催化剂至关重要。在形状各向异性的光催化剂颗粒中,不同的组成面可在其相邻边缘形成面间结,类似于横向二维异质结、或者是由少层二维材料制成的伪二维结。

概括来说,此次发展的成像工具和揭示的物理现象,为理解、预测和设计晶面半导体材料的电子和光电化学性质铺平了一条新路,对能源科学和半导体技术具有广泛的意义。

(来源:Nature Materials)

意外发现趣味实验现象

毛献文回忆称,一开始做该方向的研究时,主要催化剂成像。

具体来说,他先是研究了不同的金属材料和半导体材料,比如金和银等。然后,逐渐延伸到一些其他半导体材料。

一开始,他研究的是形貌比较简单的颗粒,比如球形颗粒和柱状颗粒,以及纳米线等形貌简单的纳米材料。

接下来,他开始研究形貌比较复杂的材料,例如各向异性的半导体颗粒。这种形貌复杂的半导体颗粒,会带来一些新挑战,使得成像技术、以及时间和空间的分辨率都需要优化。

(来源:Nature Materials)

为实现上述目的,他主要从两方面去努力:一个把材料加工出更复杂的应用能力,二是不断地发展和创新成像技术,从而去研究更广泛的表面现象比如化学反应、或光电效应。

期间,毛献文发现了一些比较有趣的现象,例如在同一个晶面会有很宽的过渡局,而同一个晶面光电流的大小有很大区别。

这也是在研究伊始,毛献文去思考三维颗粒是否会有二维特性的原因。

到最后阶段,他考虑的是如何更加定量地分析这种有趣现象,以及如何更系统地表征材料,这时就得不停地完善成像技术,同时采用系统分析方法做大量的实验,然后统计出此次发现的新物理现象和化学现象,最终得出了本次研究成果。

对氢能源有着直接重要意义

该研究的应用前景非常广泛,此次涉及到的材料,对氢能源有着直接重要意义。它告诉我们该如何设计材料、优化材料,比如通过处理表面化学参杂来提高水分解效率等。

提高水分解效率,对有效利用清洁能源并产生氢气具备重要意义。而且,根据此次研究的材料所设计出来的新思路,可直接应用到当前的产业化体系中。

另外在研究过程中,对催化剂颗粒表面的感性、以及催化剂形貌的调控,这些都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同时,此次使用的成像工具和分析方法,对能源化学中其他重要反应,也具有一定作用,比如二氧化碳还原、氮气转化等。这些化学反应也需要既高效、又便宜的光催化剂颗粒设计。

可以说,毛献文此次开发的成像工具、以及提供的研究思路,对于上述重要反应具备启发意义。

除了和能源化学直接相关的应用三维半导体材料,二维电子属性的发现,也可给半导体工业带来实际价值,对常见的二维电子器件的设计和发展也有一定帮助。

要知道,很多二维异质结的材料非常难以合成,而该研究提供了新思路,用容易制造的三维半导体颗粒去提供二维材料的电子特性,应用前景非常广泛。

为申请专利开始思考商业用前景

在发展新型成像技术时,需要一些非常规手动操作,比如要手动去收集数据、调整实验仪器参数,在不同位点进行测量等。

当做出比较出彩的结果时,毛献文打算申请专利。这项工作一开始比较偏基础研究,实际应用的大规模生产数据非常少。为了申请专利,他开始思考商业用前景,并做了一些补充实验。

后续,他打算研究和能源相关的其他重要反应。在他的设想中,可以用更高效更低成本的方式去合成材料,然后在大规模设备和体系里面达到同样效率。

毛献文是重庆人,本科就读于清华大学化工系,后来到麻省理工学院(MIT)化工系读博。随后,在康奈尔大学化学与化学生物系做博后研究。

目前,他是新加坡国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助理教授、校长荣誉青年教授 (NUS PresidentialYoung Professor)。

问及是否有回国计划,他表示:“目前没有。但是以后长期我也想回国。我觉得中国发展得太快了,真是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回到亚洲以后,也想和中国各个高校和研究机构进行长期的合作和交流。”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