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年轻人群体中悄然兴起了“付费监督服务”,超过半数受访青年已参与或考虑加入与自律打卡相关的付费活动。近四成受访青年认为效果不明显,还有不少青年反映难以坚持打卡。专家表示,付费自律服务虽有助于短期提升行动力,但真正提高自律还需激发内驱力。
年轻人流行付费打卡监督
付费监督服务即利用文字、视频、打卡等方式,提醒、督促客户完成任务。市场上较为完善的监督服务,往往附带一系列惩罚负反馈机制。从服务生效那刻起,实打实的经济成本就已经产生。
根据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000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仅有2成多受访青年(23.5%)从未打算参加与自律打卡相关的付费活动,42.6%的受访青年已参与过,还有33.9%的受访青年在考虑加入。
进一步分析表明,受访00后参与过的比例最高,为52.5%,相对而言,受访85后对这类活动参与热情最低,不打算参与的比例最高(32.4%)。此外,有过半受访在校大学生(51.9%)都参与过,明显高于上班族(40.7%)。
至于付费后受访者或其身边人的打卡状态,调查显示,5.8%的受访青年表示能超额完成阶段任务,27.4%的受访青年在按部就班地进行,33.5%的受访青年断断续续地进行,24.4%的受访青年偶尔想起来才打卡,8.9%的受访青年没打卡过。
一位在准备公务员考试的受访者表示,为保证学习进度,她买了两门直播网课来督促自己,但热情也没有维持多久。“刚付完费的那段时间特别认真,节节课必打卡。到了后面,事情多了,就慢慢开始敷衍应付,有时干脆不上了。”她说。
调查显示,46.7%的受访青年认为“付费自律”效果要好于预期效果,14%的受访青年认为效果很好,30.2%的受访青年认为效果不明显,7.4%的受访青年认为效果比较差,1.7%的受访青年认为效果很差。
一名付费自律项目的运营人员表示,相比单纯的督促打卡,这类活动更重要的作用是通过与客户沟通,发现其无法自律的原因,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帮助其解决问题。“我们遇到一个女孩,今年三战考公,来报名是因为控制不住自己,老想玩手机,严重影响了她的学习进度。我们与她进行了深入的沟通,帮她分析为什么总想玩手机的深层动机,让她据此慢慢调整,现在她的状态好多了。”他表示。
事实上,有87.6%的受访青年认同,想要真正提高自身行动力,根本在于激发内驱力。
华东师范大学认知与心理科学学院教授李晓文认为,付费打卡的效果短期内是会有的,但是能不能变成自己的习惯完全靠自己。
付费自习室悄然兴起
事实上,“花钱买自律”不仅催生了“付费打卡”的生意,也让“付费自习室”悄然兴起。
根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23—2024年中国付费自习室行业发展现状与消费趋势调查分析报告》,2022年付费自习室用户规模达755万人,预计2025年有望突破千万人。同时,付费自习室正开始从一、二线城市下沉,在市县级城市增长趋势明显,用户大部分都是备考的青年人。
一般而言,付费自习室大部分由居民楼的住房改造而成,每个用户有一个占地不足1平方米的书桌隔间,配备台灯、插座、储物柜等设备,划分静音区与朗读区,以向用户“出租座位”的模式运营,一般有单人座位、双人座位和联排座位3种,可以按小时、天数、包月或包年为座位付费。很多自习室的空余位置都不多,地理位置与学习条件较好的一些自习室甚至“一座难求”。
首都师范大学青年教育艺术研究所国内研究室主任陈苗苗认为,花钱“买”自律,一定程度上算是外部环境带来的软监督发挥了作用,比如消费区营造出的积极环境、已经花出去的钱等,都会起到“监督”作用。但真正的自律还是要靠自己。
不管怎么说,任何迈向自律的脚步,都值得鼓励。在自律与他律的共同作用下,相信每一个仰望星空的人都可以成为生活的主人。(记者 赵熠如)
(注: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来源:中国商报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