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耶加。
最近市场上不断有传言说:明年一季度之后,可能就不需要带口罩了。
不过到目前为止,这个传言还没有被证实,但也没有被证伪。
正因为没有官方机构出来辟谣,整个消息面就显得非常暧昧,这给了市场一个很大的想象空间,很多之前被疫情压制的板块,快速反弹。
但这个消息仍然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市场未来到底会怎么走,很多人心里仍然在打鼓,在这个时候,我们的投资策略和投资组合应该办呢?
我觉得,既然疫情管控的转向与否,我们个人无法控制,那我们就不如调整投资策略。
假设,你的策略是基于去赌防控政策放松,进而去配置了像消费、旅游、机场等行业,那如果最后政策不能如期放松,你的组合是否要做相应的调整呢?
这就意味着,如果你的投资组合是频繁变动的,那投资跟投机也就没有很大的区别了,我们要做的,应该是找到自己能把握的、确定性高的策略,并以此来构建投资组合。
我在《基金公司大手笔自购,哪些板块更具有长期价值》中说过,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的投资策略,一定是自上而下的,我们要有顶层思维,去找到那些关乎我们生死存亡的、符合时代发展趋势、并且被政策和资金所关注的行业。
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国家政策一直在力推的“专精特新”以及其中的投资机会。
什么是「专精特新」
最直接的,专精特新就是指那些“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的企业,这四个特点就注定了,这些公司的市值不会很大,他们的使命就是深耕某一个细分行业,所以我们要找的是一些小而美的公司,而这些公司,国家已经帮我们做了初步筛选。
从2019年5月开始,到现在3年多的时间,国家已经认证了四批“专精特新”企业,他们大部分在创业板、科创板和北交所上市,其中专门设立的北交所,最大的使命就是为“专精特性”型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这足以看出专精特新企业在国家战略层面的重要性。
我梳理了一下,在这四批企业中,机械、基础化工、生物医药这三个行业的企业最多,累计占比超过60%,并且这些公司的市值大多集中的100亿左右,进一步细分来看,智能制造装备、生物医学工程、新材料以及下一代网络工程这四个领域的上市公司数量较多。
这跟我们在大会中提到的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战略导向一脉相承,并且这些公司主攻的领域都是当前我们对外依赖严重,未来有可能被卡脖子的关键领域,比如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等等。
到这里,我们就可以发现,专精特性企业是我们在供应链安全和科技安全领域的开拓者,既代表着产业升级也代表着国家安全。
所以,自上而下来看,这些企业、行业是必须要大力支持的,是不允许出现任何问题的,这也代表着投资机会。
专精特新的投资逻辑
当然,只有政策支持还不够,还需要市场认可才行。
自从第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出炉之后,就有了代表这些企业走势的“专精特新指数”,到目前为,专精特性指数远远跑赢沪深300,小幅跑赢创业板指。
(图片来源Wind)
市场是用真金白银在投票的,随着大会对实体经济和高质量发展的定调,专精特性企业正在进入很多投资机构的视野,相关的投资逻辑也越来越清晰。
首先,我们拥有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这意味我们可以有最大的生产规模以及规模化带来的最低的单位生产成本,这是相关企业发展壮大并能获得盈利的基础。
第二,在宏观经济增速下行的时候,专精特新企业的业绩确定性与成长性凸显出来。可以参考我们的邻居日本,在二战后的1950~1970年中,日本经济飞速发展,平均GDP增速维持在10%以上,跟过去三十年的我们很像;
到了1970~1990年间,日本成为中等收入国家,GDP增速降至5%左右,我们现在也处于这个阶段,当时影响日本最大的事件就是日美贸易冲突,在那个时候,日本的高端制造业也快速发展,1973~1983十年间,日本股票市场上表现最好的就是以科技硬件、电子设备和汽车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业。
我们现在面临的外部环境跟日本当时几乎一样,通过日本的经验可以发现,在我们成为中等收入国家后,势必会面临产业升级以及与原有大国之间的摩擦和冲突,这其中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无论是从增长速度、盈利能力,还是从研发投入层面来看,专精特新类上市公司的整体情况好于其他行业,所以在资本市场上也表现较为强势。
最后,因为专精特新企业的市值偏小,他们一般不再大型投资机构的选择范围内,但在大会之后,很多机构开始覆盖这类企业的研究,频频出现在相关公司的调研名单中,大机构的介入肯定会大幅拉高这类企业的估值水平,所以单纯从市盈率的角度看已经不准确了。
我们要更多的用PEG的估值方法,去看公司的业绩增速是否可以覆盖当前的估值水平。
长期来看,专精特新企业的投资逻辑正在越来越清晰,在我们的资产组合中,不妨将它作为进攻型的部分做长期配置。
好了,今天就聊到这里,我们留言区见~
*免责声明:本文所提及的基金和股票,仅为示例参考,并非推荐。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