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公司大手笔自购,哪些板块更具长期价值

基金公司大手笔自购,哪些板块更具长期价值
2022年10月26日 11:44 挖财

大家好,我是耶加。

最近,在3000点附近,公募基金又开启了一波猛烈的自购潮,17家机构同时宣布,接下来将要进行总计15亿的基金自购,并且后面肯定还会有更多的公募基金加入进来,其中易方达基金自购规模最大,1.5亿;睿远基金则是承诺自购的份额,持有期限不少于5年。

总体来看,大家自购的诚意还是非常足的。

大家自购的原因也非常一致,都是“基于对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信心”。

其实除了这次集中自购,今年年内很多基金公司都在默默地购买自家的产品,根据Wind的数据显示,截至10月17日,年内共有125家公募基金自购了628只产品,净申购规模接近164亿,其中自购规模最大的是华宝基金和景顺长城,分别自购了60亿和20亿,简直是业界良心。

那么,我们广大普通投资者,应该怎么投呢?

让我们先来看看基金公司的观点。

华夏基金表示:当前位置的性价比非常高,建议围绕“价值”和“周期”进行布局,寻找在经济复苏背景下业绩有望修复的行业赛道。

博时基金则更加直接,指出了两个配置方向:一个是高增长延续的能源方向(新老能源都要)以及贵金属和军工领域;第二是存在周期反转可能的油运行业。

但是他们的观点,似乎都没有解决大多数人最关心的问题。

下面,我们就从最近举世瞩目的会议着手,看看这场会议报告中是否写出了财富密码。

跟所有人都有关的地产

“房住不炒”仍然是主基调,所以如果你是在看到房价已经有所下跌之后,又想靠炒房赚钱,我劝你还是趁早打消这个念头,炒房的难度仍然很大,在人口老龄化以及城镇化速度变缓的大背景下,地产市场明显供过于求,投资非核心城市的非核心地段的房产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而且如果你经常看新闻的话,最近关于城投不准买地、地方政府不准随意卖地的政策对市场有很大的影响,而且这可都是长期政策,不要指望未来会有大的改变。

对于地产相关的基金或者股票而言,我们只需要重点关注社融数据中“居民中长期贷款”的变动情况就可以了,在最新发布的9月份的社融数据中,这一项还是没有出现明显增长,虽然各地都“因城施策”出台了一系列放松政策,但效果还没有显现出来,这个数据不出现反转,地产板块就难有行情。

政策资金会扶持哪些领域?

近期的会议重点提到的“高质量发展”+“实体经济”是核心。

过去四十年,我们依靠出口和投资,创造出了人类史上经济发展的奇迹,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的生产要素分别是人口、土地和资本,但在我们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成为中等收入国家之后,原有的经济发展模式也面临转型。

要想从粗放型增长向高质量增长转变,三驾马车中的消费,必须要承担起重任,而生产要素中科技和数据,也要发挥出自己的作用,会议中对应提到的一系列强国政策,我挑出来三个: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和数据中国。

这三大强国,涵盖了高新技术制造、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等一系列新经济领域,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也是实体经济中最有可能获得扶持的方向。

众所周知,过去十几年来,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诞生了一批巨无霸类型的互联网平台,它们基于更低的边际成本,将资本的触手伸到了经济、民生的多个领域。

导致不论是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人们都更愿意投资虚拟经济,资本脱实向虚,实体经济日渐衰微,但现在一切都在发生改变,我们肉眼可见的是,全球主要经济体现在都在实行“让高端制造业回流本土”的策略,不仅仅是老美,日本、欧洲也在大力支持高端制造业的发展,德国的工业模式,正在成为我们学习的对象。

那么,回到基金投资上,智能制造、工业4.0、新基建等主题基金的主要投向就是高端制造相关的实体经济。

最后,虽然会议上没有提到大家最关心的“大流行”问题,但从报告的字里行间不难看出,接下来的治理模式将会从“风险管理”向“经济增长”,历史的车轮仍在前进。

按照会议日程,本周六也就是22号,一切都将尘埃落定,现在更多的是机会,而非风险。

*免责声明:本文所提及的基金和股票,仅为示例参考,并非推荐。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