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城中国:提质锻炼出了强健体魄

绿城中国:提质锻炼出了强健体魄
2023年08月30日 12:20 和讯房产

8月28日,当绿城中国(HK03900)公布截止今年6月30日中期业绩时,谁都没有预料到在营业收入、毛利均不及去年同期时,公司的股东应占利润、每股基本盈利等均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

并且在新拓展项目中的权益比例、当年变现、拿地后取证和开工等多个效率指标又较去年同期有明显提升。

上述业绩,让长期追随绿城的投资者想起多年前的一场业绩会。当时,绿城营收、毛利均大幅增长,但却增收不增利,每股基本盈利甚至较往年还略有下滑。上述业绩让投资者很不满意,在当天的业绩会上就对绿城的管理层进行了批评。

而事实上,当年其他房地产企业也大多如此。虽然,合约销售规模大幅增长,但每股盈利只是略有增长、持平,乃至微降的企业非常普遍。甚至连行业内的开发商也开始看不惯同行在销售规模上“吹水”。

但被投资者批评的绿城管理层,却从中极早发现了行业发展模式的问题,随即提高开发项目权益,最终使绿城在行业毛利率大幅下降的背景下,股东应占净利和每股盈利实现了逆势增长。

全品质、高质量、可持续

早在2020年,绿城就提出了“2025年的战略规划”,这份战略规划提出了“TOP10品质标杆”的概念。外界初时以为,这仅仅只是绿城中国的品质主张。

但直到今年8月28日绿城公布业绩,人们才恍然大悟,原来绿城说的是包含产品品质、经营品质、组织品质等在内的全品质。

在营业收入下降11.98%的情况下,绿城当期的归母净利同比增长了51.18%,每股盈利也增长了50%;ROE(净资产收益率)达到6.97%。每股盈利和净资产收益率指标,已经接近去年全年水平。

在2023年中期业绩会上,绿城中国董事会主席张亚东进一步就绿城的品质标杆目标解释,追求的是全方位的品质。

权益规模作为经营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被绿城放在了重中之重。如今,绿城的权益规模早于2025年,提前进入行业前十。

今年上半年实现的982亿元自投项目销售额中,权益比例上升了11个百分点,达到了64%。在新拓展的571亿元新增货值中,权益比例比去年同期的76%又上升了3个百分点,达到了79%。

正是因为权益销售规模的持续提升,才使得绿城在营收和毛利下滑时,归母净利润和每股盈利却实现大幅度增长。

高品质经营的另一个体现,则是绿城更高的经营效率。今年上半年,绿城的首开去化率能达到82%,比去年年末上升了7个百分点;回款率达到惊人的109%。

另外,新拓项目当年的转化率达到61%。从拿地到开工平均周期缩短了25%,只有2.1个月;拿地到首次开盘,只有4.7个月,项目交付提前30天。

经营品质和效率的提升,有效促进了企业的盈利能力,也降低了绿城的经营风险。此前,部分房企之所以会爆雷,就是因为合作项目受到影响,拖慢了销售和交付速度,影响了资金的快速流转。

而绿城在提高了项目平均权益后,引入的合作伙伴又多为央企和国企,就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这种潜在发生的可能。另一方面,绿城也通过收购出险企业的合作项目股权,加快这些项目的处置速度,减少这些项目对资金的占用。

盈利逆势增长:可能只是开始

种种迹象表明,绿城类似今年半年业绩那样的每股盈利大幅增长,很可能仅仅只是开始。

在业绩会上,绿城的管理层提出了类似“一年两熟”的概念,绿城中国的行政总裁郭佳峰介绍说,今年3月绿城在杭州投资的多个项目已经售罄,完成了资金的回笼。

而在扣除拿地开支后,公司的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入还有171亿元。绿城随即在上海拿下了多幅优质热门地块,这些地块又将投入到再次的开发、销售。

绿城提出投资狙击聚焦、拓展精准高效,不仅投资地块89%位于一二线城市,而且其中半数位于核心城市的核心区。所获取的地块,均有能力在年内入市,能够快速地回笼资金。

在投资端、销售端,要求快速投资回笼的同时,产品端却被进一步要求精研服务和品质。

绿城根据不同家庭生命周期和情感诉求,设计了“139”归家体系,提升社区的归属感;又升级了厨房、收纳等模块,强化了功能;在工程管控上进一步精益求精,从源头材料到工程巡检,再到交付施工,设计了一条全流程的品控体系,最终让产品品质这项“一号工程”,以91.2分的客户满意分继续领跑全行业。

高品质的经营和高品质产品的双重加持,绿城品牌快速拓展市场的能力,也被装上了高性能的火箭发动机。

“原来绿城2025年的市场份额目标是3%,但目前已经非常接近。”张亚东透露:“下一步我们的目标是绿城作为一个产品主义者,为社会、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房子”。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