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高质量开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生态廊道建设

南阳市高质量开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生态廊道建设
2024年11月12日 10:02 中原网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生态廊道俯瞰。崔培林 摄

初冬渠首,丹江口水库万顷碧水镶嵌在青山之间。

2014年,一泓清水以此为起点,沿南水北调中线干渠一路北上,润泽京津冀豫亿万群众。

十年来,南阳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渠首所在地及总干渠渠线最长的省辖市,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将南水北调干渠生态廊道建设和维护作为第一林业生态工程紧抓不放,持续“增绿”“活绿”“护绿”,为“一泓清水永续北上”构筑坚实的生态支撑,蹚出了一条“以绿护水”特色之路。

高标准“扩绿”

廊道全线贯通

11月7日,漫步淅川县环库区生态廊道,火红的枫叶、金黄的梧桐、浓绿的香樟……绘成缤纷的渠首景色。

“全县每年以10万亩左右的速度推进造林绿化,环库打造石漠化治理造林点20个,环库森林覆盖率达到61.7%,实现青山抱绿水、绿水映青山的库周生态。”淅川县林业局负责人周桃龙告诉记者。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干渠南阳境段约占中线总长的1/7,贯穿淅川、方城等8个县市区。在185.5公里干渠上,像渠首一样以绿护水的生态画卷绵延不断。

2013年,我市不等不靠,积极推进中线干渠生态廊道建设。沿线县市区按照两侧各100米林带宽度,高于国家生态林带标准,连续三年决战干渠绿化。全市完成造林3.7万亩,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全线率先建成连南贯北的生态防护廊道。同时,西峡、内乡等汇水区沿水源区外围,完成水源涵养林营造25.7万亩,环丹江口库区生态带基本形成闭合圈层,实现“以绿护水”全线贯通。

高质量“护绿”

筑牢生态屏障

“植绿护水,久久为功。南阳始终胸怀国之大者,全力护航清流北上,以创新增活力,以投入强保障,确保干渠生态廊道绿化建设持续高质量开展。”市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李笑非说。

南阳市委、市政府明确以机制创新为切口,激发造林护林热情。各地不断探索创新生态廊道建设管护模式,探索市场化动作,以企业承包造林工程为主,以专业队造林为辅,包栽包活,精管细护,确保建管成效。目前,全市已有137家造林公司和大户参与生态廊道建设维护。

在干渠过境最长的方城县,县财政拿出8000万元资金,对造林用地进行补贴。“市里的专项补贴、县财政资金的倾斜,让我们有底气有能力高标准开展生态廊道绿化建设管护。”方城县林业局局长刘长山说。

在积极的政策和资金保障下,我市以林长制为依托,在“护绿”上下深功。县乡村成立三级护林小组,常态化管护;开展“绿盾行动”“天网行动”等林业严打专项行动,快查严办毁坏林木等案事件;加强森林防火和有害生物防治,有力确保水源区和干渠生态安全。

高效能“活绿”

实现绿色富民

实现绿色发展是保护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生态屏障的治本之策。

时下,正值金秋,淅川九重镇的软籽石榴、内乡瓦亭镇的栀子都已进入采摘季,镇平张林镇的丹参、方城拐河镇的瓜蒌等中药材有的进入采收期、有的长势喜人。

南阳锚定“生态受保护、林业增效益、群众得实惠”的目标,引领库区、汇水区、干渠途经县市区在生态和经济的结合点上做文章,充分挖掘林地潜力,探索推广林粮、林药、林菜、林菌和林游一体化林下发展模式,延长产业链条,培育绿色健康品牌。目前,淅川、西峡、内乡、邓州4县市林下套种经济作物10万余亩,亩均年收入2000元以上,惠及9万余农民。同时,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建成集生态观光、滨水休闲、乡村度假等为一体的精品示范园32个,建成国家、省级森林康养基地8家,年接待旅游300万人次,与森林旅游相关的第三产业产值达31.42亿元。

2024年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十周年,站在新起点,我市将以“一念既出,万山无阻”的奋斗之势,高质高效推进水源区生态建设与绿色产业发展,为描绘“人间天河”更加壮美画卷贡献更多南阳力量。

来源:南阳日报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