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怎样更好为教师减负,创造让教师安静教书的环境?

校长怎样更好为教师减负,创造让教师安静教书的环境?
2024年06月12日 11:06 中国教育新闻网

为中小学教师减负是近年来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教师减负是一项系统工程,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小学校长在教师减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作为校长,如何理性看待教师负担?学校应该怎样切实了解教师诉求、回应教师关切?校长如何带头执行教师减负的政策?怎样提高管理效能,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创造让教师安静教书的环境?中国教育报校长周刊邀请了专家、校长进行探讨。——编者

在广东徐闻县北莉小学,教师林小恋(中)课后和同事一起聊天分享趣事。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

为中小学教师减负,是近年来党和国家关注教育领域的一项实事。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减轻中小学教师非教学负担”。今年4月,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印发通知,对开展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为中小学教师减负专项整治工作作出部署,提出“建立社会事务进校园审批报备制度”等主要任务。教师减负工作既是政府的责任,需要教育行政部门主动作为;也是学校的本职,有赖于学校管理者的积极推进。

教师减负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深刻的教育变革。校长处于教育行政的末端和学校管理的顶端,作为执行政府行政命令的管理者、学校的领导者和教师工作任务的直接安排者,是教师减负的直接责任主体,要做好“守门员”“调度员”“联络员”3个角色,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和权力空间内,协同政府、学校和社会共治共管,将外源性的社会性事务负担与内源性的教学性事务负担统筹治理,为学校营造舒心的育人环境,为教师守住安静的讲台。

做好“守门员”,

深入推进依法治校和自主办学

社会事务进校园的初衷是为了让学校和教师引导学生充分了解社会,通过适当参与社区服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明确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在不影响正常教育教学活动的前提下,应当积极参加当地的社会公益活动。但长期以来,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往往视学校为行政机关的附属物,将一些基层治理工作转嫁给中小学校,或将与教育教学无关的活动和工作强制摊派给学校,并向教师下达指令性任务,教师的角色异化为“行政末梢承压者”。

学校作为专门培养人的机构,不同于行政机构;校长也不同于行政官员,必须依凭一定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规律来实施学校管理。因此,校长要分析学校和教师承担社会责任的教育性、可行性和适宜度,把好社会事务进校园的大门。

尽管近年来多地出台了教师减负清单,但除评比、填表、抽调等工作外,与教育教学无关的社会事务难以明确,与教育教学有关的负担难以甄别。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通知要求系统摸排近年来社会事务进校园情况,制定准入标准,严控省、市、县三级社会事务进校园总量,建立白名单并向社会公布。校长要将教师减负作为落实办学自主权和依法治校的核心工作来对待,明确和坚守学校的权利边界与责任界限,对学校和教师应该且能够参与的合理活动,应设法控制总量和频次,做好合并归类、精简优化;对行政领导强加给教师的不当社会事务负担,校长应勇于担当,学会拒绝不合理的外部要求。

好的校长不仅要为学校发展规划良好的愿景,更要为学校有序发展奠定健康的生态,他必然是减轻教师无谓负担的巧手和高手,能围绕学校特色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优化任务分配。学校让教师承担的非教学性任务,除了上级领导要求承担的任务,更多的可能是竞争性的非教学任务,各类评选、创建、项目申报也会造成教师负担。如果校长特别在意奖项头衔,任何事不惜代价争第一,牵扯了教师过多的精力,即使学校陈列室贴满了奖状、挂满了奖牌,也是一个平庸的校长。

标本兼治减轻中小学教师非教学负担,筑起挡住社会事务进校园的“防火墙”,需要继续深化教育“放管服”改革,明晰政府、学校权责边界,落实学校办学主体地位,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实现教育家办学。学校能否发挥主体作用,校长的领导力至关重要。校长应坚定自己的教育理想和价值目标追求,在教育实践中保有独特的教育情怀,少一些“政绩工程”、功名利禄心、繁文缛节,阻挡、过滤与教学任务不相关的社会事务,把时间和精力还给教师,回归教书育人的本职本位。

做好“调度员”,

合理分配教师工作负担与资源

学校是教师工作的主要场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了中小学教师必须履行的教育教学职责和非教育教学类工作安排。经合组织(OECD)开展的教师教学国际调查(TALIS)统计了教师一周内从事的主要工作任务,包括教学、独立备课、批改作业、与同事交流合作、学生个别辅导、学校管理工作等11项,差异在于各国的任务性质是不同的,有国家明确规定的、学校要求的、学校规定的、教师自愿的、不作要求的等5种情况,而且教师投入具体任务上的时间不同。我国目前国家层面缺乏对教师工作职责和工作时间的明确规定,将确定教师工作任务与工作量的权力下移到了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

学校自主权的发挥有赖于高效的领导者,尤其是校长被赋予了更多的责任和使命。校长的角色不仅是“首席行政官”,还是“首席教师”“首席学习官”。校长领导力的重点主要体现在3个技能领域,与人员(如关怀、沟通、建立人脉、信任和信心)、教学(如观察、反馈、教学法、课程和评估专业知识)和组织(如技术、数据使用、战略思维和资源分配、专业学习)有关。学校管理过于行政化,行政权力干预不当,教师主体与权利地位缺失,常常是造成教师工作负担过重的重要原因。如一些校长喜欢标新立异,指挥教师搞“教学改革”,靠行政力量推行某种模式或方法,如影随形的是形式主义的折腾,非但改革没成功,也把教师折腾得不轻。

优化学校教师的工作生态,关键在校长,核心在资源配置与人员调度。充分尊重教育教学的专业属性,维护教师的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自主权,把时间、自由和权力还给教师,应是校长工作的底色。作为学校提高教育质量的第一责任人,校长的教学领导力体现在课程规划、教育教学各领域的价值引领和评价方案的设定上,要在推动、维持和评价专业学习共同体中发挥作用,给予教师更大的自主权以及对课堂和工作条件的控制权,以“非必要不开展”为原则去除教师因会议、培训、教研、考核等带来的额外工作负担。要界定教师合理职责和工作量标准,确定教师减负必选项。要尊重教师作为关键教育主体的价值,发挥教代会的民主管理职能,倾听教师的意见,满足教师的合理诉求。优化学校组织管理,构建扁平化的管理结构,实行分布式领导,尊重并发挥教师的专长,形成互相协作的组织文化。优化学校人员配置与任务分配,引导管理团队强化服务意识,一些可由管理人员独立完成的外部工作任务,就不需要教师参与;一些能通过购买服务完成的任务,也不让教师参与;对于确需教师完成的要尽量简化,减少影响面和参与度。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数字化手段开展智能办公和教学,发挥人工智能、大数据平台资源整合与共享优势,让教师少跑腿、少做重复性工作。

做好“联络员”,

推进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助力减负

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但在现实中,一些家长忽视家庭教育的作用,尤其是寄宿制学校,“保姆式”管理盛行。健全定位清晰、机制健全、联动紧密的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不仅可以使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担负起学生成长成才的责任,还可以利用各方之间的合作,活用校外组织机构及人力资源等,有效分担教师的工作任务。

校长是整个学校的形象代言人,是构建校家社协同育人机制、培育教育良好生态的领导者。校长要学会调适外部环境,主动与外界对接,创建、培养并维持与外部机构和组织的合作关系,支持学校实现使命和愿景。积极推动学校拓宽家校沟通交流渠道,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等形式,引导家长对教育和教师持有合理的期望,督促教师做好家庭教育指导,明确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责任是首要性和决定性的,教育的重任并不能完全由教师承担。校长作为学校与其他行业和社会的联结纽带,要加强对外联络,争取并合理运用社区的资源支持,可聘请退休教师、具备资质的社会专业人士和志愿者进入校园,或依托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图书馆等公共资源,帮助学校开展课后服务,以此减轻校内教师的工作压力。营造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积极配合和支持中小学兼职法治副校长开展工作,将履职对象由学生向教师、家长、教育行政人员延伸,在协助调解家校矛盾、解决校园纠纷和处置“校闹”等方面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有效化解学校和教师面临的社会压力,做平安校园、法治校园的“守望者”。(作者 王建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财政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原标题:校长怎样更好为教师减负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报》2024年06月12日第5版 版名:校长周刊

图片来源:新华社、中国教育新闻网(封面图设计 马虹霞)、包图网

本文只为传递信息,如存在文章/图片/音视频等资源使用不当的情况,请联系中国教育新闻网。

本期编辑:庄元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