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汀兰:加强国际合作助力全球环境治理

康汀兰:加强国际合作助力全球环境治理
2024年04月19日 15:01 中国经济时报

——访瑞典驻华使馆科技与创新参赞康汀兰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张娜

  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中国不仅将可持续发展列为国家战略,而且秉承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推动全球环境与气候治理,为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力量和示范经验。

  全球可持续治理也是中瑞两国政产学研关注的重要议题。两国专家学者近期在首届“中瑞全球可持续治理研讨会”上围绕实现碳中和的全球治理路径,共话全球合作。瑞典驻华大使馆参赞康汀兰(TinaKarlberg)参加了此次研讨会。不久前,康汀兰就相关话题接受了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的采访。

中国经济时报:在当前国际形势下,您认为,全球可持续治理主体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瑞典有哪些实践经验值得借鉴?

  康汀兰:瑞典政府宣布最迟到2045年,将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这意味着到2045年,瑞典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必须比1990年至少减少85%。根据瑞典环保署的数据,到目前为止,瑞典已成功将排放量减少了37%。无化石燃料瑞典(FossilFreeSweden)是瑞典自上而下且自下而上运作的一个例子。瑞典工业界商议并制定了各自行业实现国家目标的路线图。这项工作以“无化石燃料瑞典”的名义开展,始于2015年,此后汇集了来自22个商业领域的公司,其中大多是私营公司。

 中国经济时报:在数字化和新技术革命的背景下,您认为,中瑞两国在创新和数字经济领域如何推动可持续发展?

  康汀兰:当不同研究小组的知识能够相互补充、组合并形成新知识时,研究和创新的合作才能达到最佳状态。统计数据表明,与单纯的国家研究相比,国际合作可以带来更好更高质量的研究。从这个出发点来看,机遇是显而易见的。在两国均实力雄厚的研究和创新领域,合作潜力是巨大的。可持续交通、生命科学、自然科学、可再生能源系统和农业等领域都是这样的例子。

  国际研究和创新合作也面临挑战和阻碍。对于瑞典来说,捍卫和促进开放研究、学术自由、基于法律的知识产权保护,以及数据管理和跨境研究数据传输的透明规则和条例等非常重要。

中国经济时报:不久前,您在武汉大学出席了首届“中瑞全球可持续治理研讨会”,您对这次活动有怎样的感想?

  康汀兰:我赞赏在武汉大学举行的这次聚焦全球可持续治理的研讨会,这是瑞典和中国研究人员在重要知识领域聚集的一个很好的例子。会议本着良好的精神对中国和欧盟的可持续治理体系进行了建设性比较。这两个体系都将对双向贸易产生深远影响。我们需要研究和创新,来了解当前模式的影响,找到方法来证明规则得到遵守,并进一步完善现行的或者倡议的体制。

 中国经济时报:中瑞双方的学术交流在推动绿色发展转型和双边合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尤其是在可持续发展转型领域,双方学界的合作是否将为双方企业和产业界的绿色低碳经营治理以及可持续经贸发展提供积极的指导和影响?

  康汀兰:正如前面提到的,好的研究在国际环境中往往会变得更好。这也适用于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研究和创新。应对气候变化、污染和生物多样性枯竭等问题确实是一项全球性挑战,这可能使得在这些领域的国际联合研究变得更加重要。企业是否需要向学术界学习,或者学术界是否需要向企业学习,则是另一个问题。就我个人而言,我相信知识、经验和想法需要双向传播。显然,国际研究界需要继续积累关于如何应对和治理可持续性挑战的知识。这(些)是必须向政治和私营组织以及公众传播的知识。瑞典的创新体系建立在一个原则之上,即给学术界和企业留有很大的自由活动空间,而公共部门的作用是提供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我认为这也适用于可持续发展领域。

本文图片来源:摄图网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