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风劲好扬帆
循例
JING JI DI LI
编者按 满目皆是新景。2025年1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迎来五周年的重要时刻。五年来,成都东进,重庆西扩,川渝两省市在政策协同、产业联动、资源共享等诸多领域紧密携手,同心唱好“双城记”、聚力共建“经济圈”,正逐步成为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2025年,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第2个五年新征程上的开局之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将如何迈向更高水平合作,不断提升发展能级,共同唱好新时代西部“双城记”?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王彩娜 ■ 韩清华 张丽
2025年1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迎来了五周年里程碑。
自2020年启动以来,成渝两地以“两中心两地”建设为目标,这片18.5万平方公里的热土,书写了一系列携手并进、相互赋能的发展奇迹。
作为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之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成为推动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数据显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总量从2019年的6.3万亿元提升到2023年的8.2万亿元,在全国的经济份额占比由6.3%提升至占全国GDP的6.5%,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一起,形成了东南西北四向牵引、支撑全国区域发展战略大局的“钻石菱形格局”。中国经济“第四极”,正加速崛起。
01
政策引领 成渝经济圈扬帆起航
成渝地区位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交汇处,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经济圈的建设不仅体现了国家对西部开发的支持,更是为了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和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在2020年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正式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标志着这一战略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随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要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和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在此背景下,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包括但不限于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及金融扶持等方面,为两地的企业和个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五年来,川渝两地国内生产总值连续跨越3个万亿级台阶,迈上了9万亿元新台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经济总量占整个西部地区的比重超过30%。川渝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从2020年的2.24万亿元增至2023年的2.61万亿元,建设成效显著。
值得注意的是,在建设统一市场方面,两地率先探索了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实现了区域市场一体化,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
西南财经大学教授,西财智库主任、首席经济学家汤继强表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建设不仅有助于缩小区域发展差距,还能推动全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作为推动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两地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创新能力,有助于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02
协同并进 经济圈展现勃勃生机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意义深远,影响广泛。五年来,川渝两地“同题共答”,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一方面,两地联合打造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特色消费品等4个万亿级产业集群,成渝“氢走廊”“电走廊”“智行走廊”正在提质扩容;生物医药产业也同步崛起,成渝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总规模超6500亿元。
另一方面,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成渝地区已汇聚科技型企业近7万家,高新技术企业2.1万家,累计实施科技攻关合作项目超过257项,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2800亿元。实现了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成果,时速400公里高速列车节能辅助驾驶系统等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技术突破。
03
展望未来 共绘双城经济圈新蓝图
展望未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致力于深化区域合作,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共绘宏伟蓝图。
对外开放是关键一环。借助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大通道建设,正携手打造立体全面开放新格局,提升开放水平。拓展中欧班列、南向班列等通道能力,深化自贸试验区协同开放改革,拓展外资外贸合作新空间,让“川渝造”产品走向世界。同时,两地正推进一系列涵盖交通、能源、信息等领域的重大项目,旨在全面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特别是在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推动下,其作为东西部连接节点的角色将更加凸显。
深化改革与开放合作并进。成渝两地将在国家综合改革先行先试、强化改革联动、共建大市场等方面深化探索,不断提升协同发展水平。同时,两地正致力于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涵盖就业、教育、医疗、社保等领域,旨在打造具有吸引力的品质生活示范地。
成渝两地将持续发挥比较优势与后发优势,以“双城记”统领提升高质量发展全局,引领支撑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这片热土将继续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道路上砥砺前行,让新时代西部“双城记”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彩。
图片来源/摄图网授权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