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质量创造“北京奇迹”

环境质量创造“北京奇迹”
2022年06月28日 00:00 北京青年报

《报告》原文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持续开展“一微克”行动,协同控制PM2.5和臭氧污染,推动空气质量持续向好。推进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抓好机动车“油换电”。实施挥发性有机物治理专项行动。狠抓各类扬尘污染管控。

近年来,北京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联合国环境署评价为“北京奇迹”。昨晚,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刘保献做客北京青年报直播间,详解“北京奇迹”背后的努力。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下一阶段,北京将开展新一轮污染来源解析,聚焦PM2.5和臭氧污染协同治理,并以氮氧化物(NOx)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大幅削减为主攻方向,全方位持续巩固空气质量改善成果。

北京环境质量显著改善

被联合国评价为“北京奇迹”

“回顾过去的五年,北京市环境质量显著改善,取得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刘保献介绍,尤其是2021年,北京市空气质量首次全面达标,PM2.5年均浓度降至33微克/立方米,比2017年下降43.1%;北京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也增加到288天,优良天数比率提高到78.9%,“北京蓝”已经逐渐成为常态,被联合国环境署评价为“北京奇迹”。

今年前5个月,北京市空气中PM2.5平均浓度保持在3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8.3%;PM10、二氧化氮、二氧化硫浓度分别为59、24、3微克/立方米。四项主要污染物浓度均为历史同期最优。优良天达123天、同比增加了20天,优良天数占比超八成。

此外,近年来北京市地表水水质也持续改善,2021年Ⅰ至Ⅲ类水质河长占监测总长度的75.2%,国考劣五类水质断面全面消除;土壤环境状况保持良好,生态环境状况持续向好。总体来看,在近年来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北京的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一幅幅大美北京的生态画卷正徐徐展开。

构建三维立体监测网络

实现“小时级”精准预报

“国内外经验表明,环境污染治理始于监测。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管理的‘耳目’、‘哨兵’。”刘保献说,近年来,北京市按照“监测先行、监测灵敏、监测准确”的要求,聚焦“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开展各项污染物的监测工作,并进行了一系列前沿性、创新性的技术试点。

“比如,过去五年,在大气监测方面,我们建成了‘天空地’三维立体监测网络,每时每刻开展大气各项污染物的‘CT’扫描,提高监测的分辨率和灵敏度,精准发现环境问题。”刘保献说,三维立体监测网络是在地面监测站点的基础上,结合卫星遥感、地基雷达等监测手段实现的,通过立体扫描,可以清晰表征大气污染区域的相互传输影响等,为区域联防联控联治提供直接的技术支撑。

“在今年的北京冬奥会上,我们运用三维立体监测网络,对冬奥赛区空气质量实现了‘小时级’、‘公里级’的精准预报,为区域污染治理提供了技术支撑,实现北京冬奥会期间空气质量全部优良。”刘保献介绍。

此外,北京利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建成了由1000余个监测站点组成的PM2.5和总悬浮颗粒物(TSP)高密度网格化监测体系,覆盖全市各街道乡镇。刘保献说,有了这个高密度监测网络后,使北京市街乡镇级别的空气质量监测数据“从无到有”。

一方面,高密度监测网络推动了街道乡镇的属地管理,实现压力和责任的层层传导,形成了“市-区-街乡镇”大气污染治理齐抓共管的新局面。另一方面,基于大数据技术,识别空气污染高浓度的区域,并结合污染源信息,进行实时的污染精准溯源,准确快速定位污染源,作为重点排查管理和优先现场执法监察的对象,为生态环境管理部门提供了线索和数据支撑,有效提升了属地环境管理的精细化水平。

刘保献介绍,本市还充分利用卫星遥感监测、移动走航监测、视频远程监测等手段,结合大数据技术,实时进行污染精准溯源,实现精准监管。

聚焦污染协同治理

巩固空气质量改善成果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自2013年开始,北京已先后3次开展大气PM2.5精细化来源解析,为污染防治对症下药。据刘保献介绍,随着近年来北京空气中PM2.5浓度逐年降低,污染治理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北京下一步计划开展新一轮污染来源解析。

“前三轮污染来源解析,主要围绕PM2.5污染展开;新一轮污染来源解析将聚焦PM2.5和臭氧污染协同治理,进一步巩固空气质量改善成果。”刘保献介绍说,PM2.5和臭氧的协同治理是当前乃至下一阶段北京大气污染防治的重中之重,从监测工作来看,不仅仅需要开展这两项污染物的监测,还需要更加关注它们前体物——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监测。

目前,北京已在全国率先建立了点、线、面相结合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监测体系,并综合利用手工监测、自动监测、走航监测等技术手段,为PM2.5和臭氧污染的协同治理提供精准的技术支撑。同时,本市利用小型传感器,建立了覆盖街道乡镇、工业园区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高密度网格化监测体系。北京还探索性使用卫星遥感技术,动态识别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热点高值区。相信未来,这些技术都将会在PM2.5和臭氧的协同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刘保献表示,虽然2021年北京市空气质量首次实现了全面达标,但在当前区域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仍超环境容量的情况下,空气质量改善成效仍不稳固。大气污染防治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仍然存在,要实现长期稳定达标仍需坚持不懈、久久为功。“未来,我们将深化‘一微克’行动,大力实施绿色北京战略,重点推动三个协同,即减污降碳协同增效、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北京和周边区域协同联控。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有信心收获更多的蓝天。”

文/本报记者 王斌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