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生活万物醇

楚建锋(教师、杂文家)

2009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一周年纪念日,首个“全民健身日”活动在北京举行,4000多个体育活动吸引了370多万市民参加。紧接着,以“全民健身夏日广场”为主轴活动的北京奥运城市体育文化节举办,通过各类群众体育文化体验互动活动,继承和发扬奥运精神,放大“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效应,推动奥林匹克文化与首都文化融合发展。

现在,北京奥运城市体育文化节已成为具有很高知名度和重要影响力的奥运主题文化品牌。数据显示,文化节创办以来,参与各项相关活动的群众累计超过1200多万人次。常态化疫情防控条件下,文化节还探索出“互联网+”模式,开展云端活动,使活动覆盖到了全国31个省区市的300多个城市,让体育文化节的群众性不断发扬光大。

近期,以“双奥”为特色的第十三届北京奥运城市体育文化节举行。开幕式突出“遇见·奥林匹克”“相约·中国北京”“精彩·双奥之城”等,紧紧聚焦北京与奥林匹克的深厚渊源,让“双奥之城”风采传扬更远。

随后,北京市“一区一品”群众体育品牌活动评选标准及办法发布,进一步倡导了体育生活理念,助推群众体育活动向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如顺义区依托奥运水上项目举办地顺义奥林匹克水上公园,精心打造具有鲜明顺义特色、北京风情、中国韵味的龙舟大赛、端午体育文化;西城区围绕底蕴深厚的宣南体育文化,充分展示中幡、中国式摔跤、空竹、花毽等民族民俗体育;平谷区打造国际桃花音乐节户外休闲健身,演绎集山地徒步、野外露营、健身互动和文体表演于一体的户外休闲健身盛会……

推进全民健身,北京市民的健身意识得到明显增强,参与全民健身活动的人数逐年增加,市民身体健康素质有了明显提高。

绿色生活万物醇。当我们漫步在鸟语花香、云淡风轻、蓝天白云、山青河宴的首都大地,“绿色奥运”这颗种子营造出的生态之美百花苑,不时绽放在京城百姓的心海里。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国际奥委会和举办城市开始重视环保问题。1994年,国际奥委会将环境列为继教育、文化之后的第三大支柱。1996年,国际奥委会成立了环境委员会,要求申办城市必须具备城市美化、环境优雅的条件。2000年悉尼奥运会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都提出了举办绿色奥运的口号。

北京践行绿色奥运,倡导“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和“开放、融通、互利、共赢”的合作愿景,从保护环境、保护资源、保护生态平衡的可持续发展做起,在奥运会工程建设、市场开发、采购、物流、住宿、餐饮及大型活动等,都从绿色理念入手。绿色奥运贯穿于夏季奥运、冬季奥运的全过程,不但在奥运会期间向全世界展现出环境质量好、宜居、生态文明的中国首都,而且在奥运相关的各领域充分展示循环发展的产品和服务,让世界各地与会者共享中国全球化发展的成果。

从硕大的“鸟巢”用雨水斗接水,到所有场馆设计节约循环利用资源、防止污染;从市民“少用一个塑料袋”,“少开一天私家车”“夏季室内空调调高一度”,到政府提倡分类垃圾、低碳生活;从治理pm2.5、机动车按尾号限行,到大力发展城市交通网等空气达标的全方位治理……北京实施清洁能源、调整工业结构、完善城市基础设施等一系列措施,绿色奥运目标已经从思想到行动引领首都人民的生活。

绿色场馆,更折射出新时代美丽中国的底色——绿色低碳对建筑业来说是一场深层次变革,也是一场必须进行的变革。建设中结合每个项目的特点,差异化定制绿色建造、生态环保方案,把绿水青山作为“双奥之城”最亮丽的底色,把奥运项目作为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美丽中国最生动的实践。

从夏季奥运会落实“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理念,到冬奥会把理念融化到竞赛的每个环节,尤其是奥运场馆全部采用绿色技术,100%使用绿色能源,体现出中国以奥运为契机,引领人民开展一场生态革命,开启绿色低碳新生活的重大变革。

一路走来,北京,为千年古都留下了一笔可观的奥运环境遗产。绿色低碳的文明理念正助力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宏伟目标,成为全面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大国首都的“北京故事”,日趋生动美丽。

“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厚德载物。”今天,“双奥”神韵已成为一种生活态度,融入了首都人民的生活中;已成为一种人生态度,体现在人们乐观向上的生命中;已成为一种社会伦理,践行在全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征途上。

一个精神自立、文化自信、话语自觉的中国,在全世界面前尽情展现“双奥”神韵、美美与共的风采!

供图/视觉中国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