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关系之外他们被“电子父母”治愈

亲子关系之外他们被“电子父母”治愈
2024年04月17日 00:15 北京青年报

“和女儿分享日常”账号页面

“小琳妈妈”的视频

“小琳妈妈”

“小琳妈妈”的视频内容

“宝宝,睡醒了吗?今天是你生日,妈妈给你准备了生日礼物。”这是“小琳妈妈”应网友们的共同要求制作的一条“生日祝福”视频,以一种特殊的方式陪他们过生日。视频里亲切热情的“小琳妈妈”是这些网友共同的“妈妈”,他们管她叫“电子妈妈”。最近两年,“电子父母”开始在网络上出现,这些长辈年纪的视频博主以“父母”身份出现,在网上与年轻人互动。专家表示,“电子父母”的出现有其有利的一面。“电子父母”能够满足年轻人某些方面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年轻人如果从“电子父母”那里得到温暖和安慰,再回头反思自己与家庭之间的关系,可能更容易促成家庭矛盾的和解。网上“认亲”叔叔阿姨成“电子父母”如今,视频平台上儿女最多的“电子父母”是一对来自陕西的老夫妇,他们的账号名叫“和女儿分享日常”,账号目前共有115万粉丝。夫妇俩人长得都颇有喜感,每次出镜,他们习惯把眼睛笑成两道缝,嘴角也像乐开了花。这对老夫妇也热衷“搞怪”。视频中,老夫妇会戴着熊耳朵的围巾帽随着儿歌跳舞,也会在叠床单时像小孩一样拽着床单上下舞动。这对老夫妇在视频呈现的也都是夫妻俩的日常。他们会对着屏幕满脸笑容地跟孩子打招呼、报平安、聊生活,而每一句话几乎都用“孩子”“闺女”“儿子”的称呼开场。一些年轻网友一边喊着“爸爸”“妈妈”,一边把自己工作、生活、感情中遇到的问题发到评论区,求“爸妈”解心宽;也有网友把自己的隐私经历拿出来跟“爸妈”分享。网络上的“电子父母”不止这对老夫妇,一个叫“小琳妈妈”的UP主也被很多年轻网友认作“妈”。视频中的“小琳妈妈”看起来就是传统意义上的母亲形象:五六十岁的年龄,脸庞圆润,烫着卷发,笑起来眼睛弯弯,说话的语调总是亲切热情,让人感觉喜庆又精神。与老夫妇主打晒日常生活的账号不同,“小琳妈妈”会教“孩子们”很多生活中的小窍门,比如如何洗菜,如何切菜,如何买调料,如何叠衣服。“小琳妈妈”的视频标题大多以“妈妈”两字开头,如“妈妈教你各种蔬菜怎么切”“妈妈教你方便面中加荷包蛋”“妈妈教你买肉小技巧”。除了“妈妈教你”系列视频之外,还有一些找回童年感觉的主题,比如“妈妈带你抓娃娃”“妈妈陪你做手账”“妈妈带你吃肯德基”……视频中的她永远耐心,深受“儿女”粉丝的喜爱。热心“妈妈”收集网友问题拍成系列视频“小琳妈妈”本名金小琳,账号是金小琳退休后创建的。她当初并没想到自己的视频会如此受年轻人欢迎。她本意是想拍点自己退休生活的短视频作为休闲娱乐,为此还特意报了培训班学习视频拍摄和剪辑。而给账号起名“小琳妈妈”也只是因为自己名叫小琳,同时又是个妈妈。她也没想到,这个名字会和后来的“电子妈妈”身份如此契合。“小琳妈妈”起初只是想拍一些教人做饭和整理家务的小视频。因为身边总有很多年轻人会问她怎么煮挂面,怎么叠衣服,怎么买东西……“我就想帮大家解决这些问题,于是就以这个为主题拍视频,没想到传播得那么好。”随着视频越发越多,一些年轻网友开始在“小琳妈妈”账号下留言,有的说自己生活焦虑,有的是咨询情感问题。于是,“小琳妈妈”把这些问题收集起来,拍成系列视频,一一给年轻网友“支招”。就在这个过程中,开始有网友改口叫“妈妈”。“最开始有网友管我叫妈妈的时候,我特别感动,觉得肯定是自己真的帮助到了这些年轻人,才得到了他们的喜爱和认可。”金小琳说。再后来,开始有年轻网友向“小琳妈妈”提出情感“定制服务”:“妈妈,能帮我过个生日吗?我妈妈从来没给我过过生日”“妈妈能拍一段抓娃娃机的视频吗?我妈妈去世了,再也不能陪我抓娃娃了”。对于这些要求,“小琳妈妈”都会一一满足。而对于那些有特殊遭遇或心情久久不能平复的网友,“小琳妈妈”则会逐一私信回复,和他们聊天劝解。“小琳妈妈”说,自己平时就是个热心的人,喜欢帮助别人,所以视频中的自己算是本色出演。日常生活中,“小琳妈妈”的儿子如今已经三十多岁,社会经验、生活阅历都比较丰富了,不需要她太多操心。所以比起自己的儿子,她觉得更需要关心的是她的“电子儿女”,因为他们大多是刚刚步入社会,好多还是孤身一人在外打拼,更需要长辈的帮助和关怀。她觉得,现在年轻人的生活节奏快,工作学习都很辛苦,所以在网络上能帮这些年轻人解决一些问题,哪怕是很小的问题,她都会很欣慰。为了能更好地帮助网上的年轻人,每个视频光拍摄就要一两个小时,还要再花两三个小时进行剪辑。家里人对此也很支持,儿子觉得妈妈教网友的生活小常识能够帮助网友解决生活问题,妈妈达成网友的心愿能够帮助网友解开心结,所以他就总夸“妈妈在做一件好事”。“电子儿女”将情感代入到“理想妈妈”身上柚子曾给“和女儿分享日常”的账号留言,管视频中的夫妇叫“爸爸妈妈”。当时她工作不顺利,烦心事一大堆,但又不想跟自己的爸妈提起,在网上无意间刷到这对夫妇的账号后,便给他们留了言:“爸爸妈妈我最近真的好累,好多指责声,我真的有那么差吗?”柚子说,自己虽然平时跟父母住在一起,但很少把心事告诉爸爸妈妈,一来怕他们着急,二来和他们有代沟,“他们总是不理解我,反而会有很多指责。”“都说‘知子莫若父母’,爸爸妈妈越了解你,越知道你的缺点,有时候说话就越往你的痛点上说。”柚子说她当时看到“电子父母”的视频后,就觉得很温暖,觉得做他们的女儿一定很幸福。真正交流之后,“电子父母”也确实让她感觉很舒服,“他们反馈的多是理解和鼓励,而不是指责。”柚子说。“你最棒”“别着急”“会好的”,这是“电子父母”给年轻网友的回复中最常出现的话。很多网友觉得,自己需要的是这种鼓励和安慰,而不是具体解决问题的方法,因为方法因人而异,但心态是大家都需要的。媛媛是“小琳妈妈”众多“电子儿女”中的一个,她来自一个单亲家庭,母亲后来又再婚了。她曾在网上给“小琳妈妈”留言:“看到妈妈一下子就哭了,自从妈妈再婚之后,再也没有人那么温柔地和我说那么多话了,谢谢你,我的互联网妈妈,您一定要身体健康长命百岁。”媛媛发这条留言时,恰好是春节假期,当时她刚和妈妈大吵了一架,妈妈一气之下把媛媛一人扔在家里。虽然早已习惯一个人过年,但媛媛还是觉得自己很孤独很悲惨。她本来想自己做顿年夜饭,结果网络推荐里出现了“小琳妈妈”教做饭的视频。当这样一个“赛博母亲”突然出现后,媛媛脆弱的情绪一下子就被触动了,眼泪不受控制地流下来。媛媛承认,当时的反应是一时触动,事后冷静下来,心里就没那么难过了。她对“小琳妈妈”也并没有过分的依恋,关注了“小琳妈妈”后,因为课业太忙,也没有再留过言。媛媛心里清楚,“电子妈妈”没有生活中的鸡毛蒜皮、爱恨情仇,呈现给网友的都是最好的一面,大多“电子儿女”心里也明白这一点,只不过年轻人有时需要这样的一个“电子妈妈”的安慰。“那是一种情绪的代入,用来弥补原生家庭的问题,大家只是把理想中的母亲形象投射到‘电子妈妈’身上。”媛媛说。对于自己的亲生母亲,媛媛用“相爱相杀”来形容。她说,自己的妈妈只是比较情绪化,生起气来就控制不住自己。而且妈妈的工作很忙,婚姻也不幸福,有时候她会把这些痛苦转嫁到媛媛身上。“现实生活不同于网络,每个人都有烦心事,很难不影响到身边的人。”媛媛说。质疑声音爸爸妈妈能乱叫吗?对于“电子父母”的出现,尽管有网友喜欢,但也有网友觉得“爸爸”“妈妈”这两个词不应该随便对陌生人叫,因为那是非常私密而宝贵的两个称呼。“就算我原生家庭不美好,我也不会在网上乱叫别人爸爸妈妈,根本叫不出口。”“自己亲妈都不爱,还指望能爱别人的妈吗?”这些是质疑声中最常见的观点,部分网友认为,在网上随便认爹妈的那些年轻人缺乏对亲生父母的尊重和理解。也有网友觉得,对于年轻网友认“电子父母”的行为,没必要看得太过严重,“在网上认‘电子爸妈’并不一定就是不喜欢自己的原生家庭,也可能只是单纯表示一种认可。”有网友对此表示附和,“是这样的,我超喜欢我自己的妈妈,爸爸也还行,但在网络上关注的‘电子父母’账号也不少,主要原因是希望爸爸妈妈可以被‘鸡’一下,变得更好。”对于抨击年轻人在网上随便“认爹妈”的状况,媛媛认为,在这个网络发达的年代,“妈妈”这个词已经不再是具象的人,更像是一种情绪的表达。“小琳妈妈”则觉得,年轻人喊她妈妈或“电子妈妈”是一种认可,也是一种感情投射,他们在心里还是爱着自己的亲生父母。“如何称呼只是个人选择,如果叫出来觉得舒服就叫,没必要憋着。”对于当代年轻人喜欢、依赖“电子父母”的情况,有网友不免担心,他们会不会认为“电子父母”比亲生的更亲,甚至因此疏远亲生父母?对此,“小琳妈妈”觉得,亲是断不了的,毕竟血脉相连。现在不少年轻人和长辈有代沟,生活理念和思维方式上都有不同。很多年轻人出门在外上学上班,需要长辈传递生活经验,帮他们排解心中烦恼,可又不愿意把自己的困扰如实告诉父母,怕他们担心。在“小琳妈妈”看来,年轻人有时候不喜欢跟父母沟通,还有一个原因是怕父母给额外的压力。比如孩子问父母一些生活技巧,父母在传授的过程中可能会忍不住追问几句“工作怎么样啊”“有没有谈恋爱啊”。“其实孩子长大了,有他们自己的生活节奏,需要帮助的时候父母能及时出现,不需要的时候父母默默关注就好了。”专家年轻人应通过“电子父母”更理解亲生父母青少年心理科普平台、抑郁康复社区“度过”的心理咨询师吕军生老师近期也关注到了“电子父母”的现象。他认为,“电子父母”之所以成为年轻人的“宠儿”,主要是年轻人与“电子父母”之间没有生活中情感纠葛,也没有“恩怨情仇”。吕老师开玩笑说:“如果‘电子父母’和年轻人有一点经济上的纠纷或者情感上的纠葛,马上就不香了,‘儿女’们恐怕会翻脸不认人。”吕老师举例说,“电子父母”在网络上的表现确实给年轻人带来正能量,但其实也只是一双筷子中的一支,而另一支筷子就是相对的负能量,两支筷子合起来才是生活。两支筷子需要互相配合才顺手。如果光是正能量或者全都是负能量,那也就不是筷子,而是棍子,用棍子吃饭怎么也不会香。当代年轻人喜欢上“电子父母”的现象,在吕老师看来与我们传统文化中感情表达含蓄的习惯有关,同时也跟社会时代发展和经济发展有关。现在的年轻人大多是95后或00后,他们的父母以60后和70后居多,在这些年轻人的童年时期,正是父母们必须为生活打拼的年代,在这种拼搏的过程中,对孩子的陪伴是相对缺失的,这种亲情缺失会影响孩子的亲情感、性格以及亲密关系等多个方面,甚至还会影响孩子与下一代的关系。吕老师认为,“电子父母”的出现有其有利的一面。“电子父母”能够满足年轻人某些方面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年轻人如果从“电子父母”那里得到温暖和安慰,再回头反思自己与家庭之间的关系,可能更容易促成家庭矛盾的和解。但吕老师还表示,“电子父母”有其互联网传播的特性,年轻人不要试图让自己的父母去向“电子父母”学习。毕竟,年轻人的任何事情对于“电子父母”来说,都不是自家事,而对于亲生父母来说却有着连带的关系、责任、义务。“年轻人可以从‘电子父母’那里索取慰藉,但也要理解亲生父母的现实状态。生养你的是亲生父母,拿‘电子父母’跟亲生父母比,其实没什么可比性。”本版文/本报记者张子渊实习生李佳统筹/林艳张彬供图/受访者、网络截图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