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市首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启动腾退

今年全市首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启动腾退
2024年05月27日 00:15 北京青年报

本报讯(记者赵婷婷)近日,朝阳区十八里店乡小武基村正式完成住宅拆除,成为全市首个启动腾退的城中村改造项目。根据计划,今年北京将推进实施20个城中村改造,并希望打造一批示范项目。作为全市首个启动腾退的城中村改造项目,小武基村有望成为朝阳区南部跨越式发展的突破口。

位于东四环附近的小武基村,占地16万多平方米,拥有4600余村民。村里的平房大多建于上世纪80年代,由于年久失修,一到汛期,经常会出现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的情况。“老房太旧了,屋前院后道路坑坑洼洼的,一下雨就积水。”村民白蕊说,早日“上楼”是大家伙儿共同的心愿。

今年4月,村里发布腾退公告后,短短15天时间,小武基村就完成了全部民宅院落的腾退任务,签约和收房率达100%,速度之快令人惊叹。这么短的时间里实现百分百签约,秘诀是什么?十八里店乡副乡长宋淼透露,为了顺利开展工作,今年春节前,朝阳区成立了区级工作专班,从7个乡抽调了有经验的处级干部入驻十八里店,同时乡里也成立了指挥部和14个群众工作组。

小武基村面积大、人口多,村里的民宅分宅基地、排子房、新村、自留地建房等不同类型,不同村民的家庭成员情况也不尽相同,因此,政策覆盖面的广度格外重要。“我们借鉴其他乡镇的做法,并结合乡域实际制定了腾退补偿方案和实施细则及解释说明文本。”宋淼介绍。

针对部分困难群体,村里还开展了特别帮扶。腾退过程中发现有村民因长年卧床而租不到合适的周转房,村里就整体收集需要帮扶家庭的信息,由乡里统一协调,最终帮30户家庭找到了周转房源并帮他们顺利搬家。进入排队选房阶段,乡里特意在指挥部搭建大棚,为排队的村民遮风避寒。对于残疾人、重病号等群体,村里还安排专人提供排队服务。

在尽可能为村民提供帮助的同时,乡里还严格标准,对不符合安置人口认定条件的,坚决取消资格,避免国家补偿资金和集体经济利益受损,实现了签约腾退工作的严谨性和标准化。经过周密计划,目前小武基村1072个住宅院落全部完成拆除。未来三年内,4600多名村民将住上安置房。新建的安置房距地铁17号线十八里店站仅500米,房子是全装修的,小区的绿化率达到了30%。周边商业、交通、教育等配套设施也很齐全。

在达成居民上楼心愿的同时,十八里店乡将以小武基村腾退为契机,进一步开展“南部崛起”的各项工作。作为中心城区中面积最大的区,朝阳区南部的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城市面貌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因此,朝阳区“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了“南部崛起”的战略,鼓励发展研发创新、智能制造等业态,打造梯次布局的“科技创新大道”。十八里店乡北接CBD功能区,南与亦庄相邻,区位优势明显。经过疏解,目前乡里待建的集体产业空间约68万平方米,未来可上市空间预计可达233万平方米。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