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沆瀣一气”是如今比较常见的一个贬义词,用以讽刺那些勾结在一起做坏事的人。“沆瀣”两个字都是三点水,很明显和水有关。“沆瀣”的本意是指夜间的水汽、露水。那按照这个意思,“沆瀣”和一气连起来不应该是洁净、清香的意思吗?怎么就是污垢、臭气的意思了呢?
其实作为成语,“沆瀣一气”中的“沆瀣”并不是指水汽、露水,而是指两个人:崔沆,崔瀣。
关于这个成语的故事,记载在宋代钱易的《南部新书·戊集》。说是在唐僖宗年代的一次科举考试中,有个叫崔瀣的考生,才华出众、能力超群,很被众人看好。等到了放榜那天,崔瀣果然不负众望,高高中榜。
按唐宋科举惯例,凡是考试及第的考生,就自动成为主考官的“学生”。比如宋朝欧阳修作为主考官录取了苏轼,苏轼就自动成为了欧阳修的学生。
崔瀣中第后,按当时的习惯也自然要以学生的身份,去拜见自己的老师。但有意思的是,当时的主考官的名字叫崔沆。
谁也没想到,老师崔沆与学生崔瀣,一见如故,彼此非常欣赏,一时间两个人走得很近。这本是无可厚非的事,但好玩的是这对师生的名字很有意思,连起来就是“沆瀣”。
于是,人们谈论这对师生的时候,都拿“沆瀣”开玩笑,更有好事者还把“沆瀣”两字变成了:“座主门生,沆瀣一气。”意思是想说他们师生的关系就好像是夜间的水汽、露水一样,是合在一起,分不开的。
如此看来,“沆瀣一气”在当时就是一句开玩笑的话,大家只是觉得好玩,当成趣谈,并没有包含贬义,也没有影射崔沆、崔瀣师生在考试中有徇私舞弊的事。
但问题是,崔瀣及第后,不仅很快就得到了很好的官职,而且还跟坐了火箭似的,升得非常快。于是就有人开始质疑了——崔沆、崔瀣两人之间肯定有什么猫腻。不然怎么能中榜,还能升官这么快呢?
随着猜疑的人越来越多,谣言也越传越大,于是大家开始用“沆瀣一气”,来暗示他们之间可能存在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
这样传来传去,结果一个完全因为赞扬师生倾心而玩笑式创造的成语“沆瀣一气”,很快就变臭了,成了一个彻彻底底的贬义词,表示暗中勾结的意思。不得不说,这个成语还是挺悲催的。
崔沆与崔瀣的私交到底怎么样?我们已没办法考证,他们之间或许真的存在说不清道不明的私交,或许仅仅是有人嫉恨、眼红而散布出的谣言,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沆瀣一气”因他们而生,却也因他们而臭。
文/马庆民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