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雨霖
在捐献造血干细胞前,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王易到医院看望杨雨霖
一次公益献血时的“冲动”选择,成就了5年后的一场生命接力。日前,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杨雨霖在空军特色医学中心完成造血干细胞捐赠,成为中国人民大学第10例在校生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看到患儿父亲的手写感谢信,杨雨霖深受触动,自己的一次善举给了一个年轻生命一次机会,也给了一个家庭继续生活的希望,他呼吁更多人像自己一样加入中华骨髓库,为更多患者带去生命的希望。
“决定捐献时谁也没告诉想自己把这件事做了”
今年8月,正在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攻读金融学专业硕士的杨雨霖接到一个电话,对方告诉他,他的造血干细胞与一位患者匹配成功,询问他是否还有捐赠意愿。
这通电话将杨雨霖的思绪拉回到5年前。那时,他还在中国人民大学读大一,通过校青协组织的公益献血活动,他得知可以登记加入中华骨髓库,“当时我对捐献了解不多,只知道如果配型成功,就有可能挽救一个生命,于是就加入了。”
但由于非血缘关系之间的造血干细胞适配概率非常低,杨雨霖并没有放在心上,直到这通电话后,他才意识到,当时一个不经意的举动,竟然真的有机会挽救一个生命。杨雨霖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当工作人员告诉他配型成功后,他就感到自己身上肩负起了一份责任,既然配型成功,自己就有责任帮助这位患者。在快速查询了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简单信息后,杨雨霖答应了捐献。
捐献造血干细胞并不像普通的献血,捐赠者需要提前近一周住院,每天打针促进造血干细胞释放,并进行外周血采集手术,不仅时间长,捐赠者也可能会经历一些不良反应。但在杨雨霖看来,这只是一件小事,他并没有把自己的决定告诉家里人和老师同学,“我想这事自己做就行了。”
10月,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党委副书记邓晖得知杨雨霖要去捐献造血干细胞。在邓晖看来,杨雨霖就是这样一个低调的学生,无论是参加公益活动,还是担任金融学类本科生第四党支部书记为同学服务,抑或是这次捐献造血干细胞,他永远是背后那个默默奉献的人。“11月2日我送他去住院,那时候他的妈妈还没到现场,我问他需要人来陪你吗?他就说自己可以搞定。”邓晖说。
调整相关课业考试安排配合患儿时间完成捐献
决定捐献后,杨雨霖先进行了高分辨采样,确认精确配型后,进行了体检,并约定11月6日进行造血干细胞采集。
杨雨霖告诉北青报记者,11月是他准备课程考试和备考博士候选人资格考试较为忙碌的时间,原本他计划将捐献日期放到12月,但因为患儿病情紧急拖不得,他便调整自己的计划,配合患儿需求改在11月6日完成捐献。为了更好地准备捐献,杨雨霖开始查阅相关材料,向医护人员和有过捐献经历的同学请教,如何保持自己造血干细胞的最佳状态。
11月2日,杨雨霖住进空军特色医学中心,开始每天注射动员剂,促进造血干细胞大量生长释放到外周血中。到了捐献那天,杨雨霖一大早就注射了动员剂,吃过早饭后8点多开始正式捐献。“捐献造血干细胞有点类似于做透析,左右两只手臂都需要进针,整个捐献过程持续了五个半小时,我需要一直躺着不能动。”杨雨霖告诉北青报记者。
住院期间,杨雨霖所在的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也为他做了充分的后勤保障。邓晖介绍,学院为杨雨霖购买了营养品帮他调理身体,院团委也安排了志愿者轮流值班,让他在住院期间得到更好的照顾。
网络上对捐献造血干细胞有各种各样的声音,也有些捐献者因为担心对个人的影响而放弃捐赠。杨雨霖说,从他个人捐献过程体验来看,他的不良反应总体比较轻微,只是偶尔身体会有发疼的感觉,捐献当天因为左右两侧手臂都要进针,会有酸胀的感觉,但捐献结束后已经基本恢复。11月6日完成捐献后,7日杨雨霖就回到学校上了一堂课。
希望激励更多人加入中华骨髓库
为表彰杨雨霖的善举,中国人民大学拟授予他中国人民大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锋奖章”。杨雨霖说,非常感谢学校给了他这份荣誉,这是对他的鞭策和激励。同时,他也希望通过自己捐献这件事,呼吁更多人加入中华骨髓库,“每多加入一个人,患者就会多一份生的希望。”
杨雨霖的室友应镇焜是在2020年加入的中华骨髓库,这次看到自己的室友完成捐献,他也受到很大触动。“他的行为真的非常勇敢,对我影响很大,如果之后我配型成功,也会义无反顾地选择捐献。”应镇焜告诉北青报记者,日常生活中,杨雨霖也非常乐于助人,研一的时候课很多,杨雨霖成绩好,遇到室友有课程问题不懂的,他就经常在宿舍“开课”,为大家答疑解惑。
乐于助人、有责任心是杨雨霖的同学和老师对他的一致评价。从本科开始,他就多次参与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曾经参加无偿献血、社区敬老、乡村振兴等公益项目。
“杨雨霖本科就读我们学院金融数学双学位实验班,要修两个学位,课程很多,但他在课程之余还参加了很多志愿服务活动。造血干细胞的捐献过程很辛苦,社会上有一些担忧的声音,但是他完全没有犹豫就捐献了。”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货币金融系副教授、杨雨霖本科班主任刘泽豪说。在刘泽豪看来,杨雨霖就是学校希望培养的那种“胸怀天下、面向未来”的学生,他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还拥有大视野,胸怀天下,这次他将造血干细胞捐献给完全不认识的陌生人就是最好的证明。
“如果真的有一个能够帮助别人的机会,无论是大是小,希望大家都能不假思索地全力去做,我想社会总归会形成一个正能量的循环。”杨雨霖说。
寄语患儿
面对风雨保持乐观
捐献造血干细胞要求捐献者与受捐者“双盲”,因此杨雨霖并不知道他捐助的对象是谁,只从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处了解到,受捐者是一位小女孩。
“有好心人愿意为我们做移植了,得知这一消息,我们全家都激动地哭了,我的孩子终于有救了!”住院时,一封来自女孩父亲的感谢信被交到杨雨霖手中。从信里他才得知,这个不幸的家庭有两个患病的孩子,女孩的弟弟也同样患病,但尚未找到合适的配型。“万分感谢好心人的无私奉献,是您给了我们孩子第二次生命,给了我们全家人活下去的希望。”女孩的父亲这样感谢杨雨霖。
“我拿到信的时候心里很受触动,没想到这个家庭是这样的情况,也感谢自己做出了正确的决定,给生命一个机会,也给这个家庭带去希望。”杨雨霖说。
收到信后,杨雨霖给小女孩写了一张贺卡。动笔前他想了很久,要写什么内容,最后他引用了一句毛泽东在《水调歌头·游泳》中的诗句:“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杨雨霖说,希望女孩和她的弟弟能够像这句诗歌中所言,面对生活中的风雨,依旧能用乐观的心态“闲庭信步”,最终战胜病魔,都拥有幸福和健康的未来。
文/本报记者张月朦实习生杜俊容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