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经济”昭示热爱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经济”昭示热爱是最好的老师
2025年01月16日 03:30 北京青年报

熊丙奇

“爱好驱动,兴趣变现。”从手办涂装师、手账制作师,到数码测评师、潮流鉴定师,背后莫不是“兴趣经济”的影子。从搞副业到兴趣变现,越来越多的青年人主动布局,乘着“互联网+”的东风,探寻小众兴趣的商业化价值,将爱好技能打造成获得经济保障和实现个人发展的途径。

“兴趣不能当饭吃”,这句话背后隐含着一种传统的职业价值取向,简言之,就是不能“使性子”,根据兴趣爱好选职业,最后很可能会把兴趣消磨掉。不过,这样的观念放在当前可能显得有些落伍了。最近,一份名为《新360行2021年青年新职业指南》的报告显示,许多年轻人希望在兴趣爱好中找到“以玩养玩”的途径。“58.5%的年轻人希望尝试新职业,且超过78%的年轻人青睐新职业是因为符合兴趣爱好。”不少人意识到,如果缺乏兴趣,那么干事创业就会少了些职业荣誉感,而这可能会影响到个人职业的长远发展。社会应该在传统职业价值观之外,为年轻人提供更多选择,特别是要鼓励他们以兴趣为导向选择专业、职业,让他们在工作中能收获更多的职业荣誉感。

对于兴趣,有种说法是“业余兴趣”“业余爱好”,似乎只有在业余时间才能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实际上,把兴趣和职业发展结合起来,以兴趣为驱动,也能实现个体价值,这是现代人力资源理论的核心观念。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也告诉我们,人最高层次的需求是实现自我价值,而想要达到这一点,就离不开兴趣作为驱动力。

然而,在发展个体兴趣方面,现实中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整体上对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重视不够,不少学生在高中毕业时,仍然没有发现真正让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导致他们很少根据兴趣为自己选择专业乃至提前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二是即便少数年轻人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也可能会被泼冷水。不少自媒体博主就建议学生不要报考自己感兴趣的专业,而是应该选择那些看上去前景更好的专业。一些家长信以为真,逼着孩子选择他们眼中的“好专业”。即便这些专业真的具有良好的就业前景,但如果孩子没有兴趣去学,又怎么会有长期从事这一行的打算呢?如此一来,又谈何职业竞争力呢?

越来越多的职业发展案例表明,如果在选择专业或职业时能多考虑个人兴趣,往往最终能够获得职业发展的成功。而且,鼓励年轻人发展自己的兴趣,按照兴趣规划个人职业发展,把兴趣当职业与事业,会让他们把精力放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上,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内耗、内卷。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教育领域已经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这要求把一段时间以来单一的就业模式逐渐转化为多元的就业模式。“兴趣经济”的兴起,为多元就业提供了空间。一些年轻人从以前根据自己的兴趣兼职做副业,到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职业,无惧他人的眼光,不被传统就业观束缚,这是时代的进步。这会推动整个社会职业价值观和教育观的转变,重视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兴趣,鼓励每个年轻人规划适合自己的成才道路,让人生更加出彩。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