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行长江》主创说|视觉“8D魔幻”中表现诗意

《诗行长江》主创说|视觉“8D魔幻”中表现诗意
2024年06月16日 12:02 重庆卫视

重庆卫视大型文化探访类节目《诗行长江》第一季首期《历史母城 繁华渝中》在一组快速切换、带有鲜明重庆特色的镜头中,在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单霁翔吟诵的清朝张之洞《重庆府》诗篇中,开启了一场探寻长江文化的重庆之旅。徜徉于渝中街市间,充满母城质感和山城奇趣的镜头语言,展现了重庆深厚的传统文化神韵,记录下“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 的新画卷。

今天我们一起来分享《诗行长江》渝中篇导演雷思思对于渝中篇创作的一些思路。

对于渝中篇的创作,根据定好的主题,在内容上如何设计?导演组设计了两条线,即“时间线”和“空间线”。时间线连通古今,从宋朝到抗战再到新时代新征程;空间线打通上下,从来福士到山城巷再到地下环道。我们力求将一个立体的渝中呈现给观众,而不仅仅是视觉上的“8D魔”。

采用什么样的叙事方式呢?导演组同样也采用了两条线并行的叙事方式。一条是上半城主要表现今天的繁华;一条是下半城主要表现历史的传承,在表现渝中区独一无二的地形特征的同时也展现了渝中现代和传统的融合。

如何突出“诗意”?这也是导演组在创作中一直想要呈现的重要部分。我理解的渝中有三个“诗意”。

一是古人在渝中区写的律诗和绝句有最直接的诗意。根据渝中母城的重要地理位置,我们选用了张之洞《重庆府》为切入点,一首诗明确了渝中的地理结构和作为母城气势。接下来在每一个探访点,我们都找了与之对应的诗歌作为引入点,有明朝徐溥的《送重庆聂震指挥》寄情名将,有南宋名将余玠的《黄葛晚渡》渴望和平,也有郭沫若的《天上的街灯》展现渝中的璀璨与夺目。

第二个“诗意”是渝中的一砖一瓦一花一草有隐含的诗意,山城巷的烟火,传统与创新的手艺人,都是渝中人民生活的诗意,渝中独特的建筑结构8D魔幻是像何智亚先生那样的建设者们对这座城市爱的诗意。

“诗意”三是渝中代代相传的文化精神,这也是最深层次的诗意。它不仅包含了历史的沉淀和智慧的结晶,更蕴含了渝中人民不屈不饶,开拓创新,用于攀登的精神。

如何将渝中拍出新意?这也是导演组在设计内容上着重思考的地方。我们在人文渝中基础上升级了渝中IP,定位是“历史母城、繁华渝中”。以世界级中心城区的高度来观照渝中花簇锦攒般的人文魅力,凸显渝中区宋元战争、抗日战争、新时代新征程三个高光时刻,带给观众另一面的渝中。

我们做文化节目,追求的是观众在文化上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诗行长江》重庆篇渝中之旅,通过讲述渝中的历史故事,展示渝中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引发了观众的强烈情感共鸣和认同感。这种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将有助于推动渝中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是我们作为电视节目制作者想要完成的使命。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