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人拍的国产片,竟然还不错

英国人拍的国产片,竟然还不错
2021年07月29日 23:35 电影工厂

世界上最穷的国家是哪个?

很多人可能都以为是印度,尼日利亚。

但很多人不知道,1990年,中国的贫困人口数据开始记录时,我国曾凭着庞大的人口基数登顶。

霸榜12年。

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1990年,中国有7.5亿人生活在国际贫困线之下,也就是全国差不多三分之二人口每日收入低于1.9美元,属于绝对贫困人口的范畴。

一直到2012年,我国的贫困人口总数才被印度超过。

在很长一段时间,贫穷都是一种主流。

大多数人无论有意识还是无意识的生活中,都指向了同一种目的——

脱贫

无论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的。

《柴米油盐之上》

2021算得上是一个转折性的年头,值得记录。

百年之际,全面小康。

有意思的是,这部纪录片的导演,却是一个英国人——柯文思(Malcolm Clarke)

一个拿过2次奥斯卡,16座艾美奖奖杯的男人。

一个和西方主流意识形态不太一样的导演。

他用一种平和的视角记录了中国底层劳动人民的生活变迁。

不回避贫穷,不唱赞歌,尊敬地客观地记录着每一个奋斗着的普通人。

右:科文思

说起为什么要拍这部纪录片,可能要从他本身的职业经历说起。

作为一个纪录片导演,早在1982年,他就来过中国。

当时,从从上海出发环游全中国,一共历时9个月,还去了新疆、西藏。

40年前的中国,大多数地区都是相对贫穷的,那时候,他被安排住在北京大饭店,人们都骑着单车上下班,长安街上到处都是自行车清脆的铃声,小汽车难觅踪影,而在农村地区,贫穷状况更普遍。

但是,仅仅是2012年之后的8年多,中国近1亿人成功摆脱贫困。这个数字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没啥感觉,但,世界上超过1亿人口的国家只有12个。

就是说,我们让一个中等体量国家的全部人口从赤贫的状态走了出来。

中国40年的变化,让柯文思相当吃惊。

这片土地上,有着纪录片导演最求之不得的素材。

这一次,他将镜头对准了云南山区的村支部书记、走出山村的女卡车司机、伤病缠身的杂技演员、由砍柴少年白手起家的民营企业家……

四个故事的主角,曾经全都是社会底层。

直到今天,他们中的部分人也不能说过上完全富裕的生活。

但是,你能从这个他们身上,看到万万千千的中国人是怎么从一无所有的生活中突围出来的。

不同的人物,不同视角的社会图景。

一个人的声音。

再到一群人的声音。

琳宝,一个95后的农村女青年。

在货车司机这个行当中,大多都是男人。

但是,琳宝却干上了这门“男人行当”。

每天晚上11点,当大多数人正要入睡的时候,她一天的工作刚刚开始。

她检查车况、上车、启动、挂档、打方向盘,接下来,巨大的重型卡车缓缓开动起来,庞大的车体和她不到一米六的身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她跑的线路,是温州到泉州。

520公里路程,要跑上8个多小时才能到。

两天一个往返,生物钟一直颠倒,没有休息日,有时候吃住都得在车上。

她,曾经是一名顺从命运的女性。

小时候,她的家里相当贫困。

她没有零花钱,别的小朋友吃辣条,她只有可怜巴巴地望着其他的孩子“给我尝一根可以吗,明天还给你。”

然而,她根本没有可以还的东西。

再长大点,家里也不准备让她继续读书,她只能回家务农。

很小的时候,家人在没人问过自己的意见的情况下,将她嫁给了一个男人,收获是6000元的彩礼。

在婆家,早上五点就要起床做农活,吃的是白水泡饭。

贫穷,不仅耗尽父辈的一生,也将她的青春年华散进黄土。

她不甘。

她也应该像电视剧里那些女孩子一样,穿着漂亮的衣服,有一个像样的家,有一辆不错的汽车.......

于是,她做出了人生中第一次抗争。

离婚。

她带着500块钱前往杭州,在火车上,还不幸地被人偷走钱和身份证,她求着一家面馆的老板娘收留她,于是,她有了第一份城市里的工作。

在攒够第一笔钱后,她返乡办理了身份证。

然后,彻底离开家乡。

她知道,要是不离开,这个地方就会像黑洞一样将她吞噬。

再后来,她遇到新的老公。

对方,是一名卡车司机,也是在对方的影响下,她也开始做起了长途司机这行。

那时的他们,幸福得不得了。

即使是两人跑的路线完全不同,一人跑泉州,一人跑荆州,沿海和内陆之间隔着千山万水,但是两人日夜兼程,约定每个星期在一个中转站见上一面。

两个人的奋斗,也有了结果。

他们买了一辆有着“四个圈圈”的奥迪汽车,同时也约定着,再辛苦点,再努力一点,早点买个房子。

但是,第二段婚姻的问题接踵而至。

因为她曾经生育过,因为她无法放下孩子。

同时,重组婚姻这件事,在农村里接受度也是很低的,要面对很多人的口舌,不久之后,她和第二任老公的婚姻也惨淡落幕。

在很多90后还没结婚的时候,95后的琳宝已经有了两段婚姻。

在外人眼里,她不够成功。

但是,她足够勇敢开辟自己的新生活。

她的每一次离婚,都是一次勇敢的,和过去决裂的旅程。

每条路上,她都在喊着“我不”!

曾经,老公因为安全问题要陪着她跑长途,她拒绝了。

后来,老公让她放弃开车,她再次拒绝。

“我才不要在家里给你带娃娃。”

反抗生活的过程,也是一条反哺的过程。

既是离了两次婚,带着孩子生活,她也再不是那个山沟沟里,吃着白水泡饭的女孩,她奔赴于祖国山河,为自己的第一座房子奋斗。

中国的女卡车司机,有126万人。

某种程度上,她们都是生活在主流视野之外的人。

安稳的作息,舒服的环境,所有女性期待的日常和她们无关。

琳宝这个人物给我们为理解这群人打开一扇窗户。

她们是旧时代中的不幸者,或受制于家庭父母,或受制于教育水平,或受制于经验见识,无法再在社会的阶层中更进一步。

但是,她们一直在说“我不”。

你们说女人不该做司机,我偏不。

你们说女人要在家带孩子,我也偏不。

个体的抗争力量中闪耀着无穷的向上生长的动力,这种力量带领琳宝们脱离贫穷。

这是一个人的奋斗史。

当然,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一群人的奋斗。

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一种抗争。

剧集第四集,说的是邓德庚的故事——

申通的董事长。

他是区域经济腾飞,行业兴起的代表人。

1997年,他加入了申通,几个人在金华的一家招待所办公,为了争取业务,他们在送件时效上要做到更优。

那时候,一封从金华到上海的信件物品,基本要走3到4天,但是申通一天之内能送到。

因为,靠的是脚。

客户早上八点半上班,他就在楼下等着,一天收件下来到了晚上,再坐火车或者汽车去送件,后来业务发展到义乌,义乌市外贸局都觉得不错,直接催申通到义乌设点——“不用营销,我们帮你们找客户”。

沿海一代的城市,外贸业务比较多,90年代的民营快递几乎都是靠着寄送时效性要求很强的外贸单起家。为了将快递准确送达,很多快递员都随身携带地图,半年内翻烂好几张。

中国民营快递在浙江,浙江快递在桐庐。

最早一批做快递的人,几乎都是桐庐人。

村子里的长辈们之间打个招呼,那些没有合适工作的年轻人就能迅速入行。早期的快递行业没有物流信息,收件派件最需要诚信,同乡便是知根知底的战友。

老板们不用担心熟人偷件丢件。

在这个有几十万人口的小县城,年轻人几乎都是快递行业的从业人员,这些人再发动身边的亲人朋友。

为了生活,他们做了一次大胆的选择。

因为在90年代,民营快递算得上是黑产业。

旧邮政法规定了,信件和其他具有信件性质的物品由邮政企业专营。

因为没有身份,民营快递就像游击队一样,常遭邮政的围追堵截,快递员就把快件塞在腰上来躲避检查……一旦被盯上,会被开出一万块到几万块的罚单。

但就在这样的环境里,民营快递业还是逐渐生长了起来。

一个村落接着一个村落,一个区域连接另一个区域。

一个行业崛起了。

他们的份额越来越多,话语权也越来越大。

2009年,新邮政法出台了,民营快递行业通过强大的自生生长力量,改变了当时现行的政策法规。

1991年到1997年,浙江省的个体工商户由100.3万户增至153.2万户,私营企业由1.1万家增加到9.2万家。

英国有一句俚语:“不打破鸡蛋,就做不成煎蛋卷”。

富裕之路是一条充满抗争的道路,甚至是一条破釜沉舟的道路。

从琳宝的离婚故事,再到邓德庚所折射的浙江一代快递业发展的故事,正是一些普通人脱离贫苦生活的两种方式。

一个人,挑战传统,创造岗位。

一群人,挑战体系,萌生行业。

从一个点,到一条线,再到一个面,我们看到了中国巨变之下的个体力量。

1990年到2021年,有7亿左右人口从贫困的状态中脱离出来,30年里,每个走到今天的中国人,都主动或被动经历了非凡的自我突破。

个体影响行业,行业影响政策。

随之,地域发展,经济崛起。

本为了柴米油盐的人,都成了柴米油盐之上的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