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剩余收益模型(RIM:Residual Income Model)的拥簇,被许多挖优狗的用户问到DCF和RIM的区别及各自特点。今天写篇小文章来谈谈我不喜欢DCF的原因在哪里。
在国内投资圈里边,有人说DCF很重要,有人不太看重DCF。我比较倾向于后一种。记得芒格在回答股东提问时曾说过他从未见过巴菲特用计算器计算DCF。
何为DCF?
DCF是英文Discounted Cash Flow的缩写,中文翻译为现金流折现。在计算企业内在价值时,投资者其实需要的是自由现金流的折现,因此DCF也往往被称为DFCF,即Discounted Free Cash Flow。
DCF的缺陷
我认为使用DCF方法计算企业内在价值很困难。
第一重困难在于极难预测未来5至10年的企业自由现金流,尤其是对于那些处在成长期的自由现金流为负的公司,这就更是个不可完成的任务了。当然对于优秀的分析师而言,预测一家相对稳定的企业未来1~2年的自由现金流还是可能的。
第二重困难在于折现率的选择,这个数值对于计算结果的影响很大,这个问题不仅仅是DCF面临的困难,也是所有绝对估值技术面临的困难。
第三重困难在于终值对于估值结果影响较大,然而终值的计算又取决于预测期结束时的自由现金流的预测(也就是5至10年后的企业自由现金流值),未来的永续增长率假设,以及折现率,因此投资者很难得到一个可以让自己感到可信的终值。
总之,虽然对于折现率和永续增长率等参数的选择有一些经验值,但是由于一切都是在预测基础之上的,因此对于大多数公司,依照DCF模型计算出来的内在价值很难从心底里让自己相信。因此基于此购买股票的话,一旦股价大跌,难免心里打鼓,开始担心预测的正确性。
不过正是由于DCF的灵活性,基本上你可以计算出想要的任何内在价值,因此也受到众多投行的欢迎,毕竟人家是需要向外部以较高价格销售股票的。
DCF模型的意义
虽然前文否定了使用DCF方法来计算企业内在价值,但是DCF所隐含的思考企业内在价值来源的思想却是完全正确的,与我们的常识也相符。
大家都听过巴菲特多次说过一个企业的内在价值其实就是这个企业到寿终正寝前所产生自由现金流的折现值,我对此非常认同。
总得来说,我认为在评估企业内在价值的时候,采用DCF的思路是正确的,然而你真按照DCF的公式去计算却往往是不可行的,计算出精确的结果却很可能是错误的。
投资者该怎么做?
这应该是我们所有普通投资者关心的话题。有没有更好的估值技术可以为投资者所用呢?
经过数年的探索与实践,我终于找到了基于DCF思想的新一代估值技术--剩余收益模型(RIM:Residual Income Model)。2011年我第一次接触到RIM模型时,甚至都还没有中文资料,然而如今不仅国内知名大学已经开始向研究生介绍该模型,更有专业工具(如万得、挖优狗)开始提供基于RIM估值模型的数据服务,下图为挖优狗网站基于RIM模型的估值河流图:
图中红线为股价,蓝色区域为RIM模型给出的估值区间参考,这也是国内目前唯一提供内在价值河流图数据的投资工具。(关于RIM的原理,我们今后有机会再写系列文章探讨。)
当然,公司未来价值才是决定股价未来的关键,尽管上述工具的出现为投资者分析公司的过去与现在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信息,但基本面的走向即未来价值走高还是走低仍需要投资者去深入分析和研究方能得出有价值的判断。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