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滑县,道口锡器文化节上不仅展出了众多的道口锡器,更有很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示。
距离安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徐营皮影戏”的舞台还有几十米,就听到了大平调戏曲的演唱,让人误以为那里有一台大戏。
家门口为期三天的道口锡器文化节,瑞视觉第二和第三天去了两次。第一次重点看了道口锡器展览和古玩收藏摊位,赶到大厅西北角皮影戏舞台时,演出刚好结束;第二天再次赶来文化节,就为皮影戏。
滑县皮影,也叫“皮影““灯影戏”或“影戏”,目前有正在演出的枣村乡徐营村和老店镇耿范村两家,均为安阳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图为道口锡器文化节上的枣村乡徐营村的皮影戏演出。
皮影戏从有文字记载,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汉武帝的爱妃李夫人染疾去世后,武帝的思念心切,神情恍惚,以致终日不理朝政。
大臣李少翁一日出门,路遇孩童手拿布娃娃玩耍,影子倒映于地栩栩如生。李少翁心中一动,用棉帛裁成李夫人影像,涂上色彩,并在手脚处装上木杆。入夜围方帷,张灯烛,恭请皇帝端坐帐中观看。武帝看罢龙颜大悦,就此爱不释手。
这个载入《汉书》的爱情故事,被认为是皮影戏最早的渊源。
中国皮影艺术从十三世纪元代起,随着军事远征和海陆交往,相继传入了波斯(伊朗)、阿拉伯、土耳其、暹罗(泰国)、缅甸、马来群岛、日本以及英、法、德、意、俄等亚欧各国。
滑县皮影戏人物形象色彩对比鲜明,线条大胆夸张,栩栩如生。表演时,皮影在皮影艺人的操作下,时而飞天入地,时而喷云吐雾,惟妙惟肖地再现了人物的喜、怒、哀、乐、动、止等表情和动作。
滑县的皮影艺人结合人物情绪变化和乐律起伏,用本地唱腔大平调讲述故事。
皮影戏唱腔古朴敦厚,表演活灵活现,悠闲潇洒,再现了中原民众的淳朴民风。
徐营皮影戏班子里的这位大爷,不仅戏唱得好,同时他还要打镲和敲锣。
图二、三、四的三个女性,不仅“指挥”皮影人物,还要扮演剧中人物演唱,同样一专多能。
皮影戏演出,贴近群众。
很多观众,都是既看前台画面,又看后台艺人如何操控。
儿童虽然看不懂,但是光影与唱腔也能把他们吸引。
演出间隙,徐营皮影戏第七代传人向观众介绍皮影艺术。
老辈传下来的皮影道具普遍发黑,原因是以前没有电灯,使用油灯时被灯烟熏黑的。
据说,当年的光源是用一个碗盛油,碗边一圈灯捻,灯捻少了不亮影响演出效果。
部分道具破损或丢失,自己用新的牛皮制作。
演出间隙,一位观众把玩皮影道具。
演出间隙,一位母亲给儿子介绍皮影道具。
两个小朋友尝试表演皮影戏。
一个小男孩观看自己表演的皮影戏。
每场演出前,都要根据演出的剧目“找人”。
道口锡器文化节结束了。
徐营皮影戏的第七代传人说,他们每周末都会在村里演出。
那就,趁个周末,前去看看?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