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阿斯利康全球执行副总裁王磊:深耕本地化走出中国第二增长曲线

专访阿斯利康全球执行副总裁王磊:深耕本地化走出中国第二增长曲线
2021年05月07日 18:24 福布斯中文网

文/福布斯中国

以5年为维度,未来中国会诞生怎样的伟大医药公司。这个问题鲜少有人能回答。

当下的中国是全球增长最快市场,活力澎湃。每天都有从“0”到“1”的呱呱落地,亦有“1”到“100”巨头的进化和蝶变。变才是永恒的主题。

1993年就进入中国的跨国药企阿斯利康是中国医药行业发展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从最初落地到长成拥有中国员工近20,000名的巨头。发生了太多的变化,不变的大概只有“以患者为中心”的初衷。

最新的2020年财报显示,阿斯利康中国的年销售额达到53.75亿美元,占全球收入的20.2%,是在中国市场表现最好的跨国药企。

从阿斯利康身上,我们能看到中国创新药企发展进化的终极模版——研发管线丰富,源源不断first-class级的产品商业化,还有强大的营销团队和平台,以更快地速度惠及病患。

然而随着中国鼓励创新药,在制药行业、医保结算端推动的一系列改革,诸如带量采购、高价抗癌药国家谈判、进口替代等。这个赛道涌入越来越多的玩家,而阿斯利康一贯的战略是加速增长,以保持领先地位。如何保持高速增长,是阿斯利康以及在华跨国药企巨头要面对的问题。

王磊是阿斯利康全球执行副总裁、国际业务及中国总裁。从一名导游到世界500强跨国企业中国区掌门人,再从中国区总裁做到了阿斯利康全球执行副总裁、国际业务和中国总裁,刷新了本土经理人在跨国药企管理体系中的最高职位记录。

阿斯利康全球执行副总裁、国际业务及中国总裁王磊。图片来源:阿斯利康中国

当被问及未来的阿斯利康将会进化成什么?说话简洁而直切主题的王磊一笑,表示有太多的进步空间。“尽管2020年成绩不错,但并非每个治疗领域和渠道都达到了第一,这会是未来努力的方向之一。”他说,“2020年,中国的销售达到53.8亿美元,相信5年内我们会变成一个千亿元销售的公司。”

在王磊的设想中,未来的阿斯利康早已不是一家传统意义的制药企业。除了自主研发创新药以外,也是一家能创新升级又能赋能行业的平台。围绕“以患者为中心”的信念,阿斯利康中国要调动所有的研发、资本、市场等资源,拥抱先进的科技,尝试可能,最终全方位服务病患。

这大概和王磊自己的人生经历有关,学语言出身的他跨行进入医药行业,第一份工作是总经理助理。为了弥补知识不足,他几乎天天泡图书馆。“就像自己坐在图书馆的最高一层,有幸能知道哪里有好书,以及应该读什么书。” 打破了思想桎梏,让王磊领导的阿斯利康中国既继承了专业的深度也兼具容纳和融合属性,“是药企,但又超乎药企”。

梳理王磊推动的业务,这种破壁思维卓有成效。2013年王磊加入阿斯利康时,公司消呼麻业务增长缓慢,如果还在按照原有的销售模式行动,就只能原地踏步。王磊认为,“困难是有的,但大多是脑子造成的。” 要想在竞争中保持领先,最重要的是取决于市场的重塑和变通,可以从患者需求出发,帮助医生解决问题入手,挖掘深层的市场机会。比如,患者确实需要一个在身边就能提供最专业治疗的雾化治疗室,而一些二线城市的医院也需要以提供高水平的医疗服务来留住患者。于是,一个全方位照顾患者和医院需求的商业逻辑就这样产生了。目前,阿斯利康已经支持合作伙伴打造了14项创新方案,落地全国7000+医院。其中1800家儿童雾化室及更多创新方案走出国门。

后来他开始推动阿斯利康中国肿瘤产品的营销变革,“与其千方百计想着如何与同类产品竞争,不如站在患者的角度出发,好点子就出来了。既容易被患者和医生接受,又不出错。”

在2020年财报上,公司的最大业务贡献来自肿瘤业务。截止2021年3月,阿斯利康已有多款创新药和适应症被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

而在更高层面,一场超越传统医药主业的进化转型正在发生:开放式创新、平台赋能、生态圈建设是关键词。

在药品主战场,包括过专利期的原研药失去了“最后一块利润高地”,传统营销模式瓦解;“互联网+”的发展和抗疫形势倒逼的数字化转型;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之下,真正有临床价值的创新药进入中国市场加速;以及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让降价后的新药好药以更快的速度惠及患者等。激发了阿斯利康引入更多创新药,加强本土合作的热情。

阿斯利康给自己立下目标——未来5年,要在中国上市50个创新药和新适应症,未来新药收入将占在华收入半壁以上。

在国内外创新力驱动下,中国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和产品质量将持续提高。阿斯利康又放眼海外,“引进来”和“走出去”并举,不断引入全球创新医疗成果,同时加速本地创新,让中国创新走向世界。

实验室人员。图片来源:阿斯利康官网

阿斯利康位于上海的全球研发中国中心去年揭牌。正开展中国确证性研究支持新药上市工作,向更早期研发扩展。

尽管2020年新冠疫情全球肆虐,财报显示,阿斯利康在新兴市场、美国、欧洲、成熟市场的收入较2019年均是同比增长状态。这显然说明,阿斯利康积极应对挑战,专注在核心的创新药业务领域,业绩驱动力已完成换挡升级。

今年2月底,阿斯利康宣布和君实生物达成战略合作,获得君实生物自主研发的抗PD-1单抗药物在中国大陆地区非核心市场的推广权,以及后续获批上市的尿路上皮癌适应症的全国独家推广权。半个月之后,阿斯利康又拿下一款国产检测试剂的代理权,为消化道疾病高危人群提供从预防、诊断、治疗到康复的一体化解决方案。

上一次阿斯利康拿下中成药的代理权备受关注,其时间在2019年1月。但现在才半个月就接连拿下了两款产品,阿斯利康接手代理的速度显然快了很多。

这套动作的背后,让我们重新审视,跨国药企中国公司最核心竞争力是什么?行业普遍认为跨国药企竞争力核心在于产品,但显然,经过长时间打磨,通过系统、成熟培训构建起来专业化程度高和销售能力强的一批队伍也是一种本土化发展的强势竞争力。有数据显示,辉瑞的单个代表产出要达到350万元,而阿斯利康已经超过400万元。而呱呱落地的中国创新药企在商业化进程中,销售团队缺乏是一个普遍短板。

于是阿斯利康中国开始,积极寻找国内创新、有竞争力的产品,让源源不断的好产品进入自己的管线和销售渠道,最终服务于患者,同时也让自己拥有持续的增长动能。这是一种赋能,也让自己深度融入中国创新药产业链中。为他人赋能,为自己加速。

阿斯利康跟合作伙伴的关系,有的是初创公司,缺乏营销能力,在紧密的合作关系中,公司可以代理对方的产品,到医院营销。只要能够在合作中,在各个学会、专家、院士领导下,把诊疗一体化的平台搭建好,让患者得到真正的益处,合作的方式完全是开放的。

今年3月,由阿斯利康中国孵化的迪哲(江苏)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披露了《科创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让外界看到阿斯利康的另一种赋能。迪哲医药目前正在进行4个本土一类新药研发,且马上准备科创版上市。

公司与中金资本联合宣布全球医疗产业基金,将依托阿斯利康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强大优势和中金资本丰富的投资管理经验,覆盖包括全球新药研发、生产运营及商业化的全产业链,扩大海外创新引进和本土创新孵化,助推中国创新惠及全球。据悉,阿斯利康在中国已经有8个本土1类新药的开发孵化项目。

阿斯利康无锡物流中心。图片来源:阿斯利康官网

“我们看好这种‘中西融合’,更坚定地走在跨国药企本土化的发展道路上。同时,跨国药企也应积极发挥国际桥梁作用,不断将中国孵化、中国研发、中国制造的优质创新药物带给更广大的全球患者。”王磊说。

深谙药品只是患者健康需求的一部分,而非全部。在以患者为中心需求下,阿斯利康希望调动整个行业,支持医疗健康生态圈的升级。

这一蓝图已经运行了三年,也结出丰硕的成果。过去三年阿斯利康先后与跨界合作伙伴共同打造了中国健康物联网创新中心(CCiC)、无锡国际生命科学创新园iCampus和全球医疗产业基金。从今年5月开始,阿斯利康将陆续在北京、广州、杭州、成都落成区域总部,未来阿斯利康将依托无锡的创新成果,在各区域总部打造区域特色创新中心,和生命科学创新园iCampus的生态模式,依托当地的优势资源以及对周边区域的影响力,构建新的医疗创新集群,催生更紧密的生态圈协同与合力。

“互联网+医疗”是当下医疗产业转型升级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阿斯利康也一直积极推动数字化医疗发展,不断探索“互联网+医疗”的创新应用模式。

“我们目前正在努力实现转型,相信未来三、五年之内,将成为一个完全不同的公司,不再只是一个传统的制药企业。互联网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的技术手段,是用来赋能医疗行业的,也是用来做好‘以患者为中心’、全病程管理的辅助工具。”王磊说。

企业的增长有两种方式:稳定的线性增长和第二曲线式增长。无论把多少辆马车连续相加,都不能得到一辆火车。只有从马车跳到火车的时候,才能取得十倍速的增长。所以,第二曲线被称为增长的圣经。巨头和巨头的差别在于第二曲线,现在阿斯利康正深耕本地化,用中国市场带来的创新和经验走出第二增长曲线。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