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提醒!信贷宽松期下贷款的这些套路,切莫上钩

紧急提醒!信贷宽松期下贷款的这些套路,切莫上钩
2020年06月03日 07:00 郎club

来源:米筐投资   作者:米筐老A   本文获权转载

在信贷政策红利潮中,也请擦亮眼睛识别套路、切莫入坑上钩。

1

今年以来,央行已降准三次、释放了约1.75万亿的长期资金,若加上因抗疫而操作的央行再贷款再贴现共计1.8万亿的基础货币、并由此创造的更多长期资金,信贷宽松已近乎到水漫金山的程度。

与释放资金相配合的就是降息——让更多的人愿意贷款,因为贷款就是印钞、印钞是通过贷款来实现的,利息低了贷款的人就多了、印钞放水也就实现了。

现在的利息多低呢?

一年期LPR数值已由1月份的4.15%降至当下的3.85%,五年期LPR数值已由1月份的4.8%降至当下的4.65%。为抗击疫情尽快复工复产,央行又推出了系列政策性贷款,由此让某些贷款利率更低、甚至低至4%以下。

不得不说,当下就是有史以来最好的信贷政策红利期。

该红利期内,最大的受益者又是谁呢?中小微实体企业。在银行信贷产品上就表现为企业经营贷。

自2018年本轮信贷周期宽松以来,信贷定向滴灌的一个方向就是实体企业——另一个方向是大基建(当下就是两新一重: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新型城镇化建设 ,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

而新冠疫情加速了政府导流资金进入实体的决心,毕竟实体关系着经济和就业,“六保”中的一保就是保市场主体。啥是市场主体?主要就是企业,而我国企业中的90%都是中小微企业。

因贷款容易、因利率更低,不少人也试图抓住这波信贷红利。可在此过程中,因对基础知识或者市场信息的不了解,在慌不择路下很容易被套路,我们要做的就是要尽量避免一些坑。

2

➤ 利率高低

绝大部分人在贷款时第一考虑的是资金成本、即贷款利率,但某些情况下你以为的“利率”其实是费用、并不是资金的真实成本。

区别在哪里?在于很多人对于贷款额和使用额分不清楚。

贷款额是你从金融机构(主要是银行)那里获得的贷款额度,使用额是你在整个贷款期间使用的额度,贷款额使用额。

如果每月还息、到期还本,此时贷款额和使用额就相等。如果每月还本又还息/费用、到期时本息/费用两清,此时贷款额就大于使用额。

以使用额为计息基数的成本是贷款的真实成本,这才叫利息;当贷款额大于使用额时、但以贷款额为计息基数的成本不是贷款的真实成本,这不能叫利息、只能叫费用。

月息0.49%的一年期贷款,每月还息、年终还本,此时贷款额等于使用额,0.49%就是贷款的真实成本,年利率直接乘以12个月、即5.88%/年。

4.9%的按揭房贷,不管是等额本金还是等额本息,每月都要还本还息,但因为每期利息都是按照使用额来计算的——每月计算利息时,都会把已还的本金去掉、只按当下使用的金额计息,所以4.9%就是贷款真实成本。

可信用卡分期、车贷分期、装修分期、京东白条分期、支付宝花呗分期以及绝大多数信用贷来说,给出的那个“利率”实际上是费用、不是资金的真实成本,因为它们每月都还本,但却以贷款额、而不是使用额为计息基数——使用的资金越来越少,可却以初始的贷款额为计息基数,相当于多掏了成本。

如何把费用转换成利率呢?详情大家可以参与我之前的文章《利息幻觉:你以为的贵或便宜,其实是…错误的》(点击查看)《剁手党们看过来:信用卡/花呗/白条分期的真实费率是多少?》(点击查看)

我这里只说结论好了:费用的大概两倍就是利率。

信用卡分期月费率0.7%的真实年利率为16.8%左右(0.7%/月×12月×2倍)

装修贷月费率0.32%的真实利率为7.68%左右(0.32%/月×12月×2倍)

信用贷月费率0.5%的真实利率为12%左右(0.5%/月×12月×2倍)

懂得了利率和费用,就不会被看似低息的贷款套路。

➤ 贷款置换

本次信贷红利最大的受益产品是经营贷。

抵押经营贷的额度更高,一般是房产价值的七成、上限是1000万或者3000万,可抵押消费贷的上限最多是100万、个别城市是150万。什么意思呢?同样1000万的房产,做抵押消费贷只能贷出100万、可做经营贷就能贷出700万。

抵押经营贷的利率更低、有的低至4%左右,这已低于抵押消费贷(7%左右)、甚至低于一向被认为最优质的按揭房贷(6%左右)。且有的经营贷的贷款期限能长达10年、甚至20年。

不过这里也说一下,各地信贷存在一定差异,长达10年、利率4%左右的经营贷并不是任何城市、任何时间都有的。

于是也就出现了贷款置换的机会。

以前上浮30%的房贷(利率为6.37%)能否置换成成本更低的经营贷呢?因限贷/税费/贷额额度等影响,买二手房时的按揭房贷能否全款买入后再做抵押经营贷呢?理论上绝对可行,只是得具备前置条件。

第一个条件是得有一定息差。新贷款的利率更低才行,问题是息差多少才合适呢?我倾向于2%。

如果你是6.37%的房贷,那如果能找到4%左右的贷款就可以尝试置换。

置换牵涉到成本——中介服务费、过桥资金费(也称赎楼费)等,用两三年的息差(若按2%息差、贷款100万的话,每年约节省成本2万)节省去对冲置换成本还是可以的。

第二个条件是贷款时间足够长。多长才足够长呢?我倾向于10年以上、最短也得在5年为好,3年以内的新贷款几乎不用考虑。

一是到期需要还本、那时就存在找过桥资金的问题,而短拆的成本较高;二是到期后续贷需要重新审批,若审批不过怎么办呢?

贷款置换虽好,但也有约束条件,并不适合所有城市的所有人,切莫一听中介说能节省成本就慌慌张张的入坑上钩了——续贷时的服务费和赎楼费,是贷款中介二次赚你钱,他们巴不得你贷款置换呢。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小坑,如贷款中介承诺能办后来办不成了、虚假信息骗你过来办其他高息贷款了、赎楼费远高市场水平了、看你着急贷款编造其他费用了(营业执照办理或转让费/提前放款费等)……

总之就是浪费了时间、浪费了精力、浪费了中介费,总之还是被套路了。

信贷红利是好,要精准抓住还是得有些基本技能的。

3

最后再聊一下贷款之外的事。

红利再好也有利息,利息再低也是成本,贷款负债撬杠杆可不是免费的。

在贷款之前,要想好资金的用途、使用的回报以及自己的还款能力如何,总之一个刚性原则就是在整个贷款期间“资金的回报要高于、至少得等于资金的成本”,并且在整个贷款期间还得能按时还本付息、用稳定的现金流来维持住杠杆——很多失败的投资,都是在资产涨价前断了杠杆、以致前功尽弃。

若再放大了视野看,并不是任何时代的任何人都像当下的中国人这么热衷负债加杠杆,它的背后是时代——经济腾飞朝气蓬勃的大时代,还是低速增长欲望寡淡的平庸时代。

当下的中国人或许很难理解低利率、0利率、甚至负利率的金融环境,而这却实实在在的真实存在,比如日本和欧洲——存款几乎没利息,贷款的利率却很低,就这大家还乐此不疲的存款、同时死活也不愿意贷款。

什么原因呢?投资机会的匮乏。既然没有好的赚钱机会、干嘛还要冒风险去借钱投资呢?其他的原因还有资本收益税率高、人们赚钱花钱的欲望低等。

二十年前,绝大多数中国人都对贷款避之不及,二十年后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却开始对贷款趋之若鹜。

时代背后人们行为的天壤之别还是让人唏嘘不已,细胞基因组成的肉体没有变化,但想法思想却大不相同。这背后就是时代趋势——海量的增量财富被创造、海量的赚钱机会不断涌现、货币贬值资产泡沫,可不是“贷到就是赚到”么!

随着经济增长下行、增量财富趋缓、市场日趋完善、赚钱机会变少,有些人开始面临一个困惑:能借到便宜的钱,可拿钱干什么呢?

今天很多人还在忧虑贷不到钱、贷不到更多的钱、贷不到低成本长时间更多额度的钱,或许在将来大家担心的不是借不到钱、而是借到钱后却没有投资渠道。

有人借不到钱不可怕,可怕的是根本就没人愿意借钱…那可就是另一个新时代了。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