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岁律师为什么被杀?

34岁律师为什么被杀?
2024年04月10日 07:03 郎club

今天,“浙江34岁律师被歹徒杀害”登上热搜前二,热度与“耶伦访华成果”的讨论相当。

我不知道大家怎么看,我看到这热搜的第一反应,就是又发生了“民众因判决不满杀律师”的案件。

到了晚上,热搜变成“34岁律师去年刚结婚,父母务农。”这种介绍方式拉近去世律师的平民人设,从而激发网友“同仇敌忾”,讨伐杀人凶手的情绪。

这不能怪我看到热搜标题就联想,而是过去几年,无论是“扭打律师的扯皮案件”,还是判决后有不服的人员“暴起杀人”的案件,律师群体们总能在网上搅起远超同等案件的热度与更严厉的判决结果。

于是我开始搜索官方通报,看是怎样“激起公愤”的案件,怎样穷凶极恶的凶手,将“伸张正义”为民请命的律师给杀了。

必须承认,在效率与公信力方面,浙江警方都堪称全国表率。事件登上热搜仅仅几个小时后,浙江警方就发布了官方通报。

因为犯罪嫌疑人隐私的保护,两名嫌疑被称呼为孙某甲,孙某乙。值得注意的一个细节是被害律师也姓孙,通告称孙某。

通告显示的另一个细节,是孙某甲61岁,孙某乙57岁,属于传统认定的“老年人”范畴。不过在这个案子里,这两人显然是“农村为老不尊低素质杀人暴徒”的代表。

在浙江警方的通告里,特意强调这是“因宅基地建房纠纷引发的暴力伤害”案件。

从通告的描述,以及杀人凶手和遇害者都姓孙来判断,律师孙某并不是在接受某个案件委托过程中,被“抗法暴民”暴起杀人的。

律师孙某的家庭,与孙某甲孙某乙所在的家庭,到底是谁家盖房,谁家阻止?又或者谁要多占谁不让?谁家想建的更高另一家提刀阻止,我们都不得而知。

只是根据过去几十年类似案件的“通常情形”来判断,农村宅基地纠纷往往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自古以来,农村宅基地纠纷,哪怕涉及宰相高官,往往都是让亲人“低调做人”来调解,于是才有了“六尺巷”的千年美谈。

不过之所以“邻里相让”号召了上千年,也是因为除了故事里,现实生活中,在每一个省市,每一个乡村,因为宅基地建房纠纷大破头甚至捅伤入院的案例都发生过。

因宅基地纠纷弄出人命,虽然相对少见,但如果放到一省一市的统计维度,这也不算能登上“全国热搜第二”的案件。

今天案件的唯一差别,就是“邻里纠纷”的一方,是一位34岁的律师,另外一方是61岁的“提刀暴民”。

于是在其他所有案件中“正邪难辨互有对错”的双方,在今天的媒体报道和热搜舆论倾向中泾渭分明,正邪善恶,一目了然。

梳理这起邻里纠纷案被顶上热搜的全过程,从第一步“律所讣告”就透着蹊跷。

第一条热搜,律所只强调34岁律师被歹徒杀害。在具体的陈述中,也只说与“宅基地纠纷案件”有关。

律所陈述中,回避了“孙某因自家宅基地和邻居发生冲突”这一最重要元素,任何人看到这一陈述的第一印象,都是“年轻的孙律师在处理她人宅基地纠纷案件中”被抗法暴民杀害的印象。

随后的多条热搜,直到浙江警方公布案情是由“邻里宅基地纠纷”引起,网友们才发现孙某只是无数普通邻里纠纷激情杀人案件中的一个普通死者。

他唯一的不同,就是他是一个律师,然后全网声援,地方律协跟进案件进展。

于是网友们提出疑惑:“这案件有什么特殊成为全国热搜第二?”

更多人的疑惑是:这帮律师平日宣扬的不是严厉杜绝“舆论和网民判案”的么?

为什么邻里纠纷案,要做到“全国网民痛斥孙某甲”的程度。

我写本文并不是要替杀人凶手喊冤,替杀人凶手说话。我只是誓死捍卫全国律师朋友们一直宣扬的“公平”。

全国其他邻里纠纷导致的杀人案有没有和这案件获得平等的曝光量?

其他案件被杀的年轻受害人,刚结婚受害人,有没有像孙某这样得到全国同情与声援。

最值得关注的是,因邻里纠纷而激情杀人的老农民,会不会因为死者是律师,就无法得到【尽心尽责】的法律援助?

最后,慎杀派、反思派,救赎派几乎是国内律师群体的主流。无论多么穷凶极恶的罪犯,他们总能找到“免除死刑”的各种论调。

那么在这个案件里,在以往同等案件大多按照“双方过错、激情杀人”判决的背景下,这案件的网络舆论就不要往“不杀不足以平民愤”去引导吧!

这个案件,我绝对同情34岁孙律师这一个体,严厉斥责两名杀人凶手。

但同时,还是希望媒体和律师,两个喜欢争夺“第四权”无冕之皇的群体,在砍刀逼近自身职业时,要和其他案件例行平等的看待,公平处置!

当反对死刑的群体有人被杀了,这个群体的立场值得细品与追踪!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