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乐茶抄袭茶颜悦色的背后,究竟什么才是新茶饮的核心竞争力?

乐乐茶抄袭茶颜悦色的背后,究竟什么才是新茶饮的核心竞争力?
2019年10月08日 15:57 营销头版

这款与三只松鼠的联名新品,不仅在包装上与茶颜悦色“撞脸”,而且连名字、产品组合,甚至连原料都极为相似。

相似度让人难以置信!

尽管新茶饮领域“撞脸”早已见怪不怪,但像这样赤裸裸的抄袭却真不多见。由此引出一个思考,在频繁抄袭的背后,究竟什么才是新茶饮品牌的核心竞争力?

乐乐茶“撞脸”茶颜悦色

这是吃相最难看的一次

9月21日,乐乐茶在其官方公众号推了一篇《乐乐茶X三只松鼠I喝一杯唐朝宫廷坚果茶,不亦乐乎!》的文章。随后,便被网友指责抄袭。

到底有哪些地方“撞脸”呢?

先说外观包装。

相信很多人一定会说,如果把“坚果茶宴”换成“茶颜悦色”的话,那么一定可以以假乱真,完全分辨不出来。也正是如此雷同的包装,成为了外界诟病乐乐茶的最大理由。

不过,乐乐茶“撞脸”茶颜悦色的,并不仅仅体现在包装方面。

再看产品名字。

乐乐茶此次推出的总共有4款产品,分别是“卿卿乌龙”、“胭脂拿铁”、“桂花陌”和“葡萄抹茶”。

但很巧的是,“卿卿乌龙”撞脸了茶颜悦色的“声声乌龙”,而“胭脂拿铁”又让人很自然的联想到茶颜悦色的“幽兰拿铁”。至于说另外两款,则与茶颜悦色的“桂花弄”和“抹茶葡萄”相似度近乎100%。

这难道仅仅是巧合?

还有产品组合和原料。

众所周知,茶颜悦色的经典产品组合为“茶底+奶油+坚果”。以“幽兰拿铁”为例,采用进口红茶,配以雀巢鲜奶、淡奶油和进口碧根果为原料。很巧的是,根据其官方介绍,乐乐茶采用的也是“红茶+碧根果”的原料搭配,难免让人有所猜忌。

最后,还必须提到的价格。

乐乐茶此次推出的四款新品,价格集中在16元-19元,与茶颜悦色的定价区间接近!

随着事件的不断发酵,茶颜悦色在其官方微博做出了回应:

“每个品牌都在努力打造自己的‘护城河’”,无论是产品的创新还是内容的风格化,都是以创造力吸引消费者。但也是在此过程中,迸发出了很多‘不管不顾的原创’,在信息不对称的现状下大家是否能够保留对‘原创’二字的敬畏和底线,而不是以此为遮羞布。”

尽管没有正面提到乐乐茶,但在字里行间里,毫无疑问表达出了不满和无奈!

产品日趋同质化

品牌差异化也日趋模糊

从市场的角度说,乐乐茶之所以会“冒天下之大不韪”推出坚果茶宴系列新品,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茶颜悦色的产品已经深入人心,但由于其门店目前只开在长沙本地,这就让长沙之外的市场存在供给真空。

也就是说,谁能够提供与茶颜悦色一样的产品,那么就能够填补市场的需求。

当然,品牌为此付出的代价是,极有可能被消费者贴上“抄袭”、“不正宗”的标签,最终导致品牌的名誉受损!

实际上,乐乐茶抄袭茶颜悦色的背后,其实反映出了新茶饮领域的一个现象,那就是:

产品同质化日趋严重!

在新茶饮蓬勃发展的初期,各个新茶饮品牌之间都有着鲜明的特征。比如,喜茶被视为“芝士奶盖”的开创者;奈雪则被视为“茶+软欧包”消费场景的发明者;再比如,还有乐乐茶的“脏脏包”和鹿角巷的“黑糖珍珠奶茶”。

但如今,这样的标签早已经模糊化!

以喜茶和乐乐茶为例。

两个新茶饮品牌不仅在包装、logo上极其雷同,就连茶饮名称和原料都非常的相似。甚至,就连官方微信公众号的内容和排版风格,也是如出一辙。

正因为如此,可以很确定的是,尽管产品在新茶饮蓬勃发展的初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如今已经被淡化。毫不夸张的说,只要某个品牌发明出了一款新品,其他品牌都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实现复制。

不仅如此,在资本入局后,各茶饮品牌在门店选址、门店装修、粉丝运营、跨界联名也都“互相借鉴融合”。到最后,消费者猛然间发现,无论是去奈雪的门店还是喜茶的门店,其实产品带来的满意度都差不多。

也就是说,品牌的差异化日渐模糊,并且随着新茶饮品牌的进一步成熟,会进一步趋于模糊!

究竟什么才是新茶饮的核心竞争力?

相信很多人还记得,2018年奈雪创始人与喜茶就抄袭事件在“朋友圈”互怼。而这,恰恰反映出了新茶饮头部品牌当前遭遇的问题。

那就是,不仅是产品,就连包装、门店、文案和运营,都越来越“撞脸”。也就是说,品牌间的差异化越来越小。

那么,到底什么才是新茶饮的核心竞争力呢?

在我看来,可能没有!

喜茶曾经透露过这样一个消息:“我们每天都在研发新品,我们研发储备的新品是上新新品数量的几倍”。换句话说,只有保持不断的推陈出新,才能给消费者持续新鲜感。

不过,这也就意味着,品牌即便能够通过创新保持产品领先,也只是暂时的优势!

同样,为了避免抄袭,奈雪加大了在外观和设计专利的申请。但是,乐乐茶抄袭茶颜悦色的事件也已经证明,包装不足以让品牌塑造起“唯一性”。

这也是为何,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诞生一个新的“网红品牌”的原因所在。

由于很难确定究竟是“抄袭”还是“模仿”,因此只能让品牌跑的足够的快,不仅在产品上不断创新,而且还要在营销上不断玩出花样,不断给消费者制造“惊喜”。

最后,就是在供应链和产品质量保障上,尽可能的做到极致。

以寻求数个月的领先优势!

原创不易,请按规则转载,否则视为侵权!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