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一生绕不开‘治鄞’”!专家热议“宗师”王安石

“他的一生绕不开‘治鄞’”!专家热议“宗师”王安石
2024年03月04日 15:09 新浪宁波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一首《登飞来峰》,既是他的文学代表作,也是他人生境界的写照。3月2日晚上, CCTV-1央视综合频道播出《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第十期“王安石篇”,展现他学贯千载的文章和学问,更是探寻了他革故鼎新、勤政务实的人生传奇。节目引发观众好评如潮,专家们更是热议这位“治鄞三年,影响千年”的北宋名相。

在宋韵文化研究专家、鄞州区融媒体中心编委祝永良看来,央视《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 “王安石篇”, 用半个小时左右的篇幅,演绎王安石与鄞县的故事,艺术再现了他献身改革的“勇者”形象,这是他实现人生理想的重要经历。

“他务实有为,深入城乡察民情;他勇于担当,贷谷与民解民忧;他恪尽职守,借立刻漏以明志;他守正创新,推出一系列具有较强政策原创意义的改革举措。作为一代宗师,他有着自己个性底色与人生追求的辨识度。”

图为节目截图。

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祝永良也非常赏识王安石的文学才情,尤其是那些体现人生抱负的诗文,如他在《游褒禅山记》一文中所写“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也有如节目中展示的《太白岭》一诗中的“生民何由得处所,与兹鱼鸟相谐熙”,是王安石心系苍生的写照,也是他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他在鄞县任上留下的务实、惠民、改革、发展等精神财富,有着独特的人文价值,值得继承弘扬。”祝永良说。

宁波市文化旅游研究院专家周东旭看完节目后,第一时间对记者畅言:“王安石的一生绕不开‘治鄞’这一篇章,这是青年王安石治国理政的试验田。兴水利、办县学、贷谷于民这些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实务’,不光是为王安石变法改革、富国强兵的积累经验,也是影响宁波人千年的务实精神理念。”

图为节目截图。

周东旭认为,王安石的改革思想本来就超前,像青苗法就类似现在说的农业小额贷,宗师列传用穿越寻访的演绎方式,将时间、空间融合在一起,使人身临其境。《伤仲永》《鄞县经游记》《新刻漏铭》……这些熟悉的篇章,饱含哲理,就像为现代人写的一样。鼓楼,东钱湖至今还有关于王安石的事迹展陈,这是对后人最好的教育,只有为百姓作贡献,没有私心,方能青史留名!

治水是王安石“治鄞”的重中之重,起堤堰、决陂塘,兴修水利,重启东钱湖水利工程。在王安石之后,鄞地官员接过了治理东钱湖的接力棒,也因此有了如今“西子风韵、太湖气魄”的东钱湖,“美丽颜值”转化为“美丽经济”,艺术振兴乡村,农文旅融合,基层治理谋发展,钱湖版“富春山居图”跃然而现。

看到央视《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王安石篇”中,千年前的情景在钱湖再现,在东钱湖畔工作近20年,致力于东钱湖地方文化传播的学者刘平平格外激动:“他在鄞州治水利,行保甲,贷民谷,兴教育。如今,东钱湖畔不仅有纪念王安石的庙,更有诗情画意、奔向共富的农文旅新场景业态。”

图为节目截图。

鄞州高级中学老师、宁波市吟诵学会副会长楼一家是《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系列节目的铁粉,热爱古典文学的她对“唐宋八大家”情有独钟,在看完“王安石篇”后更是余意难歇,她表示:“节目中有一个小细节,可能会被很多人会忽略,却是特别打动我的地方。王安石贷谷与民,平抑粮价,‘取息二分’,他向富商百姓解释‘二分利’之用:一分在营运粮仓,一分在资助办学。”

天下不可一日而无政教,故学不可一日而亡于天下。王安石在基层改革实践中,于鄞县率先倡导办学。他经游十四乡,遍访山野硕老,延请了杜醇、楼郁、杨适、王说、王致“庆历五先生”,使宁波成为浙学重地。院士林中那89尊为国为民倾尽才学的院士雕像,便是最好的回应吧。

在节目中,撒贝宁真的把“王知县”送回了宁波——“早晚重来此地游”,是王安石当初离开鄞县时留下的诗句,千年后的“旧地重游”,以王安石命名的公园、街道、陂塘、亭台、庙宇,是当年他13日走遍十四乡扎根基层造福百姓的民心纪念;而院士林的济济人才,东钱湖的生态风光,港口吞吐位列世界之先的商贸繁华,解民忧惠民生的政策,是宁波交给“老知县”的精彩答卷。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