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千字访谈 | 投资圈的李昌镐、基金界的范戴克

6千字访谈 | 投资圈的李昌镐、基金界的范戴克
2019年11月29日 11:49 银华基金

承蒙读者的厚爱和关注,我们现在有了很多机会和市场上最优秀的基金经理深度沟通。

通过把大家关注的问题(有些还挺尖锐的)丢给这些行业翘楚,可以了解到一个基金经理真正的心路历程和投资逻辑。我们相信这种方式可以比罗列业绩,更为长久的给读者带来价值。

和银华基金的李晓星初识,是在N年前的一次上市公司调研,恕我眼拙,当时没有预感到还在做研究员的他未来能如此牛X。上周末和他的这次深度交流,我提了很多普通人在投资中也会遇到的问题,不妨来看看他是怎么回答的,为何我用李昌镐、范戴克来形容他。

一分钟回顾李晓星管理银华中小盘的历程

该基金成立以来总回报407.63%,年化回报24.39%,排名偏股混合1/374

(2012.6.20-2019.11.27,Wind)

关于勤奋

北落的师门:过去几年你取得了非常优秀的业绩,你把它归因于勤奋,可是对很多投资者,越是勤奋亏得越多。你认为往哪个方向努力是正确的?

李晓星:投资是一个个性化的东西,每个人的性格、成长经历、教育背景和工作经验都不相同,最终形成的投资理念和投资方法也并不会完全一样。每个人的投资方法都是不完善的,就算是长期业绩很好的基金经理,他的方法也是会存在一些不足,投资这一行是干到老,学到老。我自己非常敬畏市场,深知我的方法论一定存在很多不足,我会认真总结每一笔的亏损,在保证整体投资框架不变的情况下,力求每天进步一点点。

股价=EPS(每股收益)*PE(市盈率),所以投资当中的勤奋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第一个是对于EPS预判的准确度,多跑一跑产业的上下游,多访谈一些产业专家,然后再多读一读上市公司报表,好的上市公司的报表会说话,它会告诉你形成的产业判断是对的还是错的,如果是对的就继续持有或者加仓,如果是错的就需要是否对自己的组合进行调整;

第二个是对于市场估值体系的理解,基金经理最重要的能力判断一个股票的合理定价,这个并不以基金经理个人的判断为转移,而是以市场所有参与者的共识判断为锚,在这方面,基金经理不能过度自信,认为别人都是错的,这个需要每天的复盘,不断的修正自己的看法。基本面研究,发现的预期差越多越好,这个是超额收益的源泉;而市场研究,需要发现大众审美是什么。

札记:

李晓星的勤奋是业内有名的,但我一直不相信一个人光靠勤奋就可以成功,我身边有太多喜欢甚至痴迷炒股的朋友,最后亏得找妈妈。看了他的回答,我似乎发现了原因:

有太多人,

没有跑过上市公司的上下游,却一直在跑各大股吧;

没有聊过几位相关产业专家,却特别喜欢打探内幕消息;

没有完整读过一份年报,却沉迷于技术分析十倍战法;

这其实也不怪散户,因为跑调研太累了,请专家没资源,读年报看不懂,只好选择容易的来。当机构投资者比你优秀,比你资源多,还比你努力,我找不到不被割的理由。

关于运气和天赋

北落的师门:如何看待天赋、运气和勤奋之间的关系?

李晓星:做投资,短期运气的因素的确重要,我认为顶尖的基金经理做的决策也可能只有60-70%是正确的,被打脸是常态。

但如果从长期看,如果可以维持超过50%的决策胜率,那累计的超额会非常可观。勤奋可以提高胜率,而胜率是决定长期的超额收益的最重要因素。

天赋在这个行业里并不重要,这行的从业人员都是名校毕业,并不缺少天赋,我认为缺失的是对于自己能力边界的客观认知和每天努力的态度和坚持。

札记:

李昌镐的自传《不得贪胜》里面说自己下围棋“不求妙手,但求积胜”,这个道理用在投资上同样十分贴切。(我觉得李昌镐自己就是一个低配版的AlphaGo,但已是人类的最高配)

和李晓星聊完你就发现他身上也有点“石佛”的影子,通过长期高于50%的胜率,积累超额收益,不仅仅是优秀基金经理的做法,其实也是赌场庄家们的玩法,每一次胜负看似随机,但长期积累下来,赌客必输无疑。

同样道理,基金经理一年两年排名前1/2不难,能够大多数年份排在前1/2,结果一定是前10%甚至前1%。

道琼斯指数从1900年到现在涨了39500%,但其实上涨的天数只有53%,比一半高一点点。

关于角色转换

北落的师门:你是实业出身,先做研究员,后又转型为基金经理,基本上有助于投资判断的每个环节都没落下,这几个角色的转换过程是怎样的?

李晓星:我在实业工作过5年,加入银华基金的前一份职业是500强企业的集团高级审计师,工作强度很大,基本每周的工作时间是80个小时左右,审计师的工作经历使我养成了谨慎、细致、勤勉的工作习惯。

我将我的工作习惯带到了基金行业,如果有一个好学的心,同时成长在一个开放的投研平台上,耐心积累自己的能力,终究会有展现自己实力的机会。

我当研究员的时候,负责研究的是电力设备和新能源行业。在头两年,2011年和2012年,这个行业一年倒数第一,一年倒数第二,但这两年反而是很好的可以做研究积累的阶段。2013年和2014年,行业排在了市场的前1/3,个股行情非常显著,我推荐的股票们给公司的实盘盈利创了研究员的记录。在2014年底,顺利加入投资部王华总团队,做银华中小盘基金的基金经理助理,后来做基金经理。

从投资转换到研究,最重要的是有一个好的老师带以及一些一起努力的小伙伴。投资上的事情对事不对人,说真话并且敢说真话是领导一直对我们的要求,每天的日子过得紧张而有趣,大家不管职位的高低,都会为了一些投资建议争论的脸红耳赤。15年和16年这两年是市场变化非常巨大的时期,在市场剧烈波动的日子里,每一天都要面临对于坚持自己投资理念和投资方法的煎熬,在这种时候,一个好的团队领导和一群值得信任的小伙伴,是可以依靠的坚强支柱,这个可能就是我比一些同行要幸运的地方吧。

札记:

李晓星说的王华总,其实是银华基金分管投资的副总王华,新基民可能知道他的不多,毕竟很多年不管理公募产品了,但是老基民对这个名字必然不陌生,因为他管理的银华富裕基金在很多代基民心中口碑炸裂。

基金行业师徒传承的故事其实也不少(以后有机会写写),最有名的自然是傅鹏博领陈光明入行,后来各自在兴全和东方红各领风骚,最后又共同创业的佳话。不得不说李晓星也是幸运的,毕竟,说真话是一个投资团队中最难得的品质,“唯上”的氛围一旦形成,这个团队就要失去创造力了。

关于能力圈

北落的师门:你的组合涉猎范围非常广,一个投资经理有如此广泛的能力圈是不太可能的,你是怎么做到的?

李晓星:17年初的时候,王华总支持我出来单独做一个基金组。我的投资方法是景气度趋势投资,选择景气度趋势向上的行业是重中之重,15年我选择的是tmt和新能源,16年我选择的是家电和小市值,17年初的时候我有个明显的感觉是消费的趋势要起来,但这在当时明显不在我的能力圈。

我当时有两个选择:一个是专注做成长,把头埋在沙土里,对消费的趋势视而不见;另一个是寻找行业专家来搭档。第二种方式的成本要高很多,而且这个模式能否成功也存在非常大的不确定性。为了组合的长期收益率会更好,我最终还是选择了通过人员扩张的方式来拓宽自己的能力圈。所幸找到的第一个消费合作伙伴张萍是非常优秀的,我们通过做好业绩使得规模持续扩大,使得我们行业专家经理团队制的模式可以良性循环,19年已经基本补上了能力圈的绝大部分短板。

在公募工作有两件事有成就感,一个是可以做出持续创新高的净值,一个是不断的把优秀的研究员培养成优秀的基金经理。培养优秀的投研人员是银华的特色,王华总是银华自己培养的,我自己也是从助理研究员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我也希望把这个特色传承下去。

札记:

基金经理有两类:

一类会专注在自己的能力圈,持续深度挖掘。比如医药主题、科技主题、成长主题基金中,都有很多优秀的基金经理可以做到持续超越该行业平均水平。这些产品非常适合作为自带阿尔法的工具,但前提是使用的人要懂得行业或主题配置,否则一旦板块凉凉,神人也难独善其身。

另一类会通过借助外部力量逐渐拓展自己的能力圈,以适应不同的环境。他们构建的是一个投资和协作的体系,像是头狼带着一支分工明确的部队狼行天下,而前者像是一头坚持守护自己领地的雄狮。

这两种基金经理没有对错高低之分,关键在于适合什么样的投资者。自认为是高手,选前者;想省心,选后者。

关于顺境逆境

北落的师门:随着业绩出色,市场关注度越来越高,赞誉也越来越多,如何在这一过程中保持平常心?

李晓星:市场的关注度更多的是一种压力,我们团队尽量做到不受外界的影响,专注的做好投资,不断提升组合的性价比,持续做出超额,最终将持续稳定的超额收益转化为长期的绝对收益。

北落的师门:18年全市场的回撤都非常大,虽然你管理的基金相对还算不错但净值也有一定的回撤,当时心里活动是怎样的,对于很多投资决策和理念是否出现过动摇和怀疑?

李晓星:18年我们主要是四季度表现的差,前三季度的业绩还说的过去,主原因是在市场下跌的时候我们坚持逆向投资,维持了高仓位,买入了大量优质公司的便宜筹码。

我们四季度的逆向操作奠定了今年业绩的基础,短期看是波动大了些,但是长期看我认为是正确的。在市场大幅下跌的时候,内心并没有太多的动摇,更多的是专注的去抓买便宜货的机会,因为我对我们团队的成员的行业理解有信心,对于我们一直坚持的投资方法有信心,对于我们经过慎重考虑的投资决策有信心。

札记:

这帮基金经理,小时候都是年级第一、一路名校厮杀过来的,如今面对几百个“年级第一”的PK。在金融行业这个“名利场”(尤其是公募基金),业绩排行榜就是我们小时候期末考试后张贴在校门口的分数榜,每个家长(基金持有人)、每个老师(基金公司)都能看见自己的孩子排第几,关键是这榜单还天天排,天天变,各方的压力可想而知。

而作为基金经理,不应该去过多的关注排名,而是要把关注点集中持有人和持仓身上。

但这并不容易,一个短期考核目标的基金公司,基金经理连续两个季度考核落后就会被开掉,而一个长期考核目标的基金公司,会给予基金经理一定的宽容。在考察基金公司的风格时,这一点尤其重要。

关于投资者回报

北落的师门:很多投资者会问,你的代表作银华中小盘很优秀,而且是开放的,为什么要买你的新产品?这是不是基金公司圈钱的套路?

李晓星:历史上的数据:我的产品,任意时点持有超过两年,正收益的概率是94%;3000点以下买入持有超过两年,100%盈利,平均盈利99.46%。代表产品银华中小盘和银华盛世精选的年化收益率都超过了20%。

但是,我产品的持有人,很多人都没有赚到这个收益率。因为大多数人赚一点钱就卖了。

而我们搞两年定开产品的初衷,是想把我们的净值最终转化为持有人实实在在的收益。

在投资上,定开产品可以使得我们更关注一些长期的事情,而忽略一些短期的波动,基金经理可以更好的以两年为维度来进行资产配置。

札记:

关于投资者回报的问题,我们以前有过详细的阐述。

对基金投资的五个不要怀疑

中国公募基金的投资者回报很差(净值其实都不错),主要是投资者追涨杀跌造成的,而让投资者克服贪婪和恐惧,你必须得拿加特林对着他的脑门才行,你有加特林吗 ?你没有!

所以干脆不如强制把产品锁起来,让你跌的时候跑不了,涨的时候追不了,长期来看,投资体验反而提高了。

关于风格定位

北落的师门:过去几年大盘股碾压小盘股,我们发现银华中小盘在持仓是颇为平衡,而并非完全押注在小盘股,如何看待这种和基金名称之间的“漂移”?而银华大盘在投资策略上的定位又会是怎样?

李晓星:我们银华中小盘是完全按照基金契约进行投资的,只是大家可能认为小盘股就是几十亿市值的公司,而大盘股就是银行地产。其实不是这样的,按照基金契约,基本上在1000亿市值以下的公司都符合中小盘的基金契约的约定。

银华大盘指的是沪深300和恒生指数的成分股,这个基本涵盖了消费、科技和价值里的绝大部分的龙头公司。我们认为各行业已经进入了龙头集中的过程,龙头公司的业绩增速会显著快于其他公司,银华大盘精选其实是投资各行业龙头公司的一个组合。

札记:

我倒不担心基金有悖于契约,毕竟基金公司的风控系统可是严着呢。因为每只基金的合同对于“市值、风格、主题”的定义都不尽相同,所以看似类似的主题,实际投资则可能区别很大。除了指数基金外,投资者不能只看基金名称的直观感受,还要仔细翻阅合同才行。

关于行业龙头的集中问题,我只给大家看一个图,这也是我们之前的判断。我相信在中国,这件事情会发生的。

标普5巨头市值=后283家公司总和

关于主动被动

北落的师门:中国的主动投资超额收益非常明显,这和美国基金经理无法战胜指数截然相反,你认为这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这种现象还会持续多久?

李晓星:首先我认为A股的基金经理是非常勤勉尽责的,大家都希望把自己产品的业绩做好;

其次我认为A股市场目前还不是一个特别有效的市场,很多格局很不稳定的小公司的估值比行业龙头还要高,这些都是超额收益的机会。

近些年,公募的超额收益在下降,但是依然维持了一个很高的位置,我认为超额的持续性会维持比较长的时间。而且就算在美国市场,也有少量的头部经理,拥有持续创造超额的能力,作为基金投资者,发现这些头部经理是非常重要的。

我自己有个基金经理名单,关注了市场里我认为最好的50-70个不同风格的基金经理,基本上每天会看一下他们的净值表现,倒不是为了和他们比排名,而是通过观察他们的季报的持仓变化和净值涨跌,寻找市场变化的风向和某个角度的坐标。当然,如果让我选基金经理,我认为长期业绩才是重中之重,其次则是风格的稳定性。

札记:

我看了李晓星发给我的这份基金经理名单,它的有趣之处在于“一个优秀的基金经理眼中,什么样的基金经理是优秀的?”

这份名单中,有一些基金经理也是我长期关注的人,以后有时间我也会把这些不错的投资人根据风格细分整理出来,供大家参考。

而关于主动投资和被动投资的优劣,其实没有定论,关键在于用的人。只不过对于中国的普通投资者,由于股市的散户多,有效性很低,所以与其到镰刀环伺的股市被割韭菜,还不如利用公募基金的专业性来反割一击。

后记

基金经理出来接受采访,通常是要发新产品了,但也是投资者了解一个基金经理真实想法的好时机。大家可以更多的去关注他讲的东西有没有道理,对自己的投资有没有启发,我们也会不加修饰的把投资人的想法传达出来。

在和李晓星的交流过程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的勤奋、谦卑以及对市场的敬畏。他对自己有非常清楚的认识,能力圈在哪里,有什么短板,通过什么样的方法去补足,如何一点点提高胜率。

我想起生活和工作中也有这种人,他们做事给人最大的感觉就是“稳”,判断失误也许会有,但低级失误绝对不会有。这种人,是在靠“勤奋”和“概率”生存,去下围棋就是李昌镐(从没有妙招),去踢足球就是范戴克(从没有低级失误),我很喜欢和这种人打交道,或者做队友。

如果各位读者还有什么问题,可以留言给我们,多尖锐都行,如果有机会,我们会把这些问题整理并丢给对应的投资人。

注:六获金牛基金管理公司(评奖机构:中国证券报;获奖时间:2006.2、2007.1、2008.1、2010.5、2011.4、2018.3)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过往业绩并不代表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详情请仔细阅读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说明书。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