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宏观连载十四 | 门派林立的经济理论:不彻底的凯恩斯革命

新宏观连载十四 | 门派林立的经济理论:不彻底的凯恩斯革命
2020年04月08日 11:14 XL第1经济

文/张二寅

编者按:经济周期、经济增长、系统稳定性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解决经济周期是经济学家的使命所在;在令人失望的经济世界中,我们需要反思经济流派的是非得失,呼唤经济学革命。新宏观主义吸取斯密、李嘉图、马克思、凯恩斯、明斯基等经济大师的合理内核,扬弃其偏颇,弥合供给主义与需求主义的裂痕,最终统一于市场经济为基础、公益经济为补充的二元经济。作者提出的储备需求方案既保留了市场经济的竞争活力,又摆脱了其周期性倒退的重大弊病,获得了可持续增长的可能性;2020年新冠肺炎肆虐,个体被隔离,产出下降,储备体系短板暴露,口罩、疫苗、高速成为免费公共品的呼声尤为强烈,而这正是储备需求的核心要义,它凸显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越性。

新年伊始,第1经济融媒体矩阵启动了第一经济首席宏观经济学家张二寅先生著作“新宏观——债务长周期与经济的可持续增长”的连载,此为2014年7月出版的《新宏观主义》的升级版,它建立了完整的概念体系与公式体系,完成了经济范式的变革;提高了经济学的科学性;必将是未来的教科书,适用于大企业领导人、宏观经济管理者、经济理论研究者。

本文连载的是第二章(门派林立的经济理论)的第六节,让我们一起阅读!

第六节不彻底的凯恩斯革命

一、凯恩斯在经济学上的两大贡献

1、宏观范式革命

国民收入范式使经济学脱离了微观视野的羁绊,打开了宏观大门。

2、货币表达

区别于实物与效用,凯恩斯范式立足于货币,为经济学分析工具的科学化开辟了道路。

二、凯恩斯革命的不彻底性

1、失衡不等于非均衡

凯恩斯认为大萧条在于三大心理规律导致的有效需求不足,使实际产出低于潜在产出,经济发生失衡,因此需要政府扩大投资将产出推进到潜在产出水平,即可将失衡推回均衡位置。

该逻辑显然还是认可均衡理论的,相当于三大心理规律引发的冲击导致失衡。

由于没有从根本上获得非均衡的论证,结果必然是不彻底的,其推理过程与相应结论存在诸多缺陷。

2、三大心理规律缺陷

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基石为三大基本规律:

a、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b、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

c、流动偏好规律

其理论逻辑为: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即MPC=消费增减额/收入增减额,因此,消费需求递减。

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即资本边际效率=预期可得到的利润/投资成本,它会随着投资的增加而降低。

流动偏好规律,即利息率=流动偏好/货币数量,当货币量一定时,流动性偏好越高,利率越高。

因为,投资需求=资本边际效率-利息率。

所以,在资本边际效率递减与流动偏好条件下,投资需求递减。

即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均递减。

又因为,总需求=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有效需求=总需求。

故,有效需求不足。

大萧条击碎了新古典的自动均衡,这一铁的事实让凯恩斯主义风靡世界,政府通过增加支出,包括战争,逐步走出了经济危机,但随后的滞胀与国债累积也让凯恩斯的光环逐渐褪下。

消费函数中的自发消费要么来自本人储蓄,要么来自遗产,但它们均属于上期收入,故也是收入的函数,为变量,而非常量,即恒定的自发消费不存在,消费函数应为(1-储蓄率)*收入,该结论得到库兹涅茨的实证支持。

随着技术的不断技术,生产效率是稳步提高的,即供给过剩。所谓的边际收益递减,本质是由于需求不足与供给过剩导致的效益下降。两者不能混同,前者是实物利润过剩,后者是货币利润不足。

由于没有进行两者的有效区分,因此,凯恩斯不能解释利率下降与流动性陷阱的真正原因,对消费不足的论证仅仅停留在心理层面上,似乎制约与导致经济危机的原因是偶然的、不可琢磨的,这样的论证必然遭致怀疑。

3、投资乘数缺陷

a、投资乘数是凯恩斯主义的重要理论依据,然而,它的缺陷也是明显的。

只看到政府投资为社会投资提供了收入,却忽视了政府投资本身的成本收益核算。由于政府投资并不能改变垄断投资必然亏损的规律约束,也就是说,当投资小于储蓄时,政府替代投资的结果必然是债务转移。

b、只看到政府初始投资带动的消费链条,而忽视了储蓄投资链条。

c、I=S保证的只是货币流量不变,却忽视了由此带来的债务累积。

再投资链条中,I=S是通过商业银行实现的,即储户存款与企业贷款,它一方面保证了所谓总需求不变,另一方面导致了企业贷款的累积,由于储蓄率非零,该贷款越积越多,最终不可偿还。

d、由于准备金制度的存在,I=S并不能真正保证货币流量不变,而是有衰减,其大小为储蓄率S*准备金率D,该货币漏出形成流动性短周期。

4、乘数——加速理论缺陷

乘数——加速理论假设Y=C+I+G,其中,C=c*Yn-1,I=a*(Yn-1-Yn-2),可以推出通项为Y=βYn-1,然后根据实证数据得出β,如为正,则解释为产出逐步增加,直至触及潜在产出上限而终止;如为负,则解释为产出逐步减少,直至最低刚需水平。然而,收入函数Y取决于通项系数β的正负,即增函数还是减函数,而β的正负取决于实证数据所处的周期阶段,如增长期,当然β为正,反之反是。因此,该论证实质为循环论证,相对于因果演绎推理,这种实证归纳推理更接近于盲人摸象。另外,经济崩溃并非由于触及潜在产出上限,因为劳动力、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全面过剩,商品无法出清,物价严重通缩,故乘数——加速理论对经济周期缺乏解释力。

凯恩斯主义的强行投资避免了就业和产出水平的衰减,但增加了债务和过剩货币,使债务危机和滞胀更为显著,即改变了传统经济周期的形状。

凯恩斯发现了流动性陷阱,也就是在债务压力和预期亏损的情形下,再通过粗放式的增加流动性已经无济于事,并非否定货币的重要性,只是强调了货币带来的债务性。

而他试图以扩张性的政府投资为社会资本创造利润空间,最后却以鼓励无效劳动、唯GDP论、滞胀,忽略政府投资的整体收益性等难题收场,令人扼腕。

(未完待续,更多精彩敬请期待!)

作者简介

张二寅,山东宁阳人,现居天津。中国社会科学院MBA,国际财务管理师(IFM),第一经济首席宏观经济学家。当代宏观经济学者,主要从事西方经济学、政治经济学、控制论等跨学科领域的研究,新宏观创建者,储备需求倡导者,指出储备需求为第四大需求,它实现了对消费不足的价值补偿,是摆脱经济危机的根本路径。专著《新宏观主义》,中国经济出版社,2014年7月。合著《草野集——中国经济再出发》,新华出版社,2016年12。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