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经济观察 | 如何理解做空人民币,而做空的力量来源于何处?在这其中能否窥见资本外流的核心因素?货币体系运行规律下的经济是否能够克服缺陷,并实现未雨绸缪?敬请阅读第一经济智库作者原创文章——“做空人民币——资本外流的核心因素”,剖析我国的金融货币体系。
做空需要对手盘。别人不作多,不接你的做空盘,似乎是无法做空的。
就像大空头里的CDS,花1.2亿美元替120亿美元的房贷买保险,假如违约,则保险公司赔偿,因为当时社会都认为,房贷不可能违约,所以保险公司承接了这个产品。(这是保险公司业务分析的纰漏),假如保险公司不承接,自然也就无法依靠做空来获利。
做空获利资金的来源,不是来源于国家,也不是来源于社会,而是来源于对赌做多的人或机构。
因此,做空的规模,不会很大。假如大家一致看空或者做空,却没有做多的一方,就等于这个市场无法交易了。
但是,有个市场,不需要培养对手盘,却可以大规模大幅度做空,并且做空远比做多容易,那就是做空人民币。
这个做空人民币不是指做空人民币汇率,而是直接用人民币兑换任何外汇流出中国。中国央行,是唯一的对手盘。而不存在不接盘的这个因素(资本管制对普通民众有效,但是对一些力量无效)。
否则,将发生人民币主权货币信用危机。
做空的筹码是176万亿的M2。
这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最大规模的可做空的筹码。
而资本管制,是我国央行及政府唯一可以用来对抗的手段。
当然还有汇率贬值,但是汇率贬值会引发其他问题,并且其威力不可小觑。
所以,未来做空的最大的市场,不是期货市场,不是股票市场,不是房地产市场,不是在岸、离岸人民币汇率市场,而是人民币货币市场,在国内的金融货币体系内部。
那么,这里做空的筹码——176万亿的M2,在谁手上?
在你看不见的力量手上。
什么是看不见的力量?举例来说,你有几套别墅,几辆豪车,别人可以看到,但是在银行里有多少亿的存款,并不是能轻易看到的。
所以,做空人民币的人不是别墅的拥有者,也不是豪车的拥有者,而是人民币存款的拥有者,这个才是潜在的做空人民币的力量。所以,网络上很多分析,靠冻结房地产交易,防止房地产的主人出逃来做空人民币这样的逻辑,是十分错误的。任何实物资产的持有者,都不是做空人民币的力量。
做空人民币的力量,绝对不是来自于群众。这些喊着退房的,一定都是实物资产的拥有者,而不是存款的拥有者。因此,他们绝对不是做空人民币的力量。综合衡量,社会大量的实物资产,一般都绑定了约70%的负债。
当然,也有很多人拥有资产的同时也拥有巨额的存款,这类人当然是潜在的做空人民币的对象。
因为他们拥有M2提款权。
有巨额存款且有流出意图的资本,都是做空者。为什么要流出,原因太多了。而我们货币体系的缺陷,是最核心的因素。
23万亿的准备金是央行和商行共同兜底的最大规模。那么其他的大量存款,其实都是不安全的。大量的存款,背书负责人是社会大量的债务人。一旦债务危机爆发,大量的债务人违约,就会失去替银行大量存款背书的能力。大资本只要明白这点,不逃,都是傻子。
即使再牛,也无法突破规律的作用。
什么是规律,货币体系就有货币体系的运行规律。
我国176万亿的M2,只有23万亿的准备金替其背书,只要资本不外流,就什么事也没有,即使增加到200亿、300亿的M2也不会有问题,不会影响经济的运行,但是只要资本外流,就一定会爆发巨大风险,几乎除了资本管制、汇率贬值外,没有其他办法应对。
我们可以仔细观察当前的各种政策,基本都在围绕外汇储备、阻止资本外流、追求贸易顺差、刺激资本流入这些方面做文章。这是由我国的货币体系决定的,是核心原因。看不懂货币体系的本质和运行规律,就无法明白这么做的理由。
央行目前还有办法应对货币体系出现的危机。也就是说,假如按正常的应对。应该还有些时间,危机爆发的时间还可以挪后,但是,就怕出现黑天鹅事件,让规律运行加速......
就像现在的P2P爆破,有多少人想到了会面对如此“残局”?另外,再以螺纹钢为例,拉基建,看螺纹钢,螺纹钢的价格走势非常值得关注,经济的繁荣与萎缩,一定会体现到螺纹钢上面,背后是有逻辑的。
因为卖方需要一个资产来实现支付转移,基建就是这样的卖方资产。
从螺纹发展可以清晰地看到地产的命运,目前地产发展停滞,但国家有放水刺激地产的意愿,但是根据一直以来跟踪的货币运行趋势,我国金融体系并不支持全面放水,商行流动性仍紧张。
因此,目前的判断是,螺纹可能仍在高位横盘,但坚持越久,下跌的概率越大。
一切问题,都在金融货币体系上。就是一直以来反复分析的几张图,跟踪货币体系的运行趋势,说确切点,就是跟踪商行超额准备金规模。
因为超额准备金是释放信贷份额的前提和基础。
有些观点认为:看空是一种负面意识和负面情绪,很容易传递给他人,再生负面心理和负面行为,从而失去很多机会,对自身的发展不利。
这样的观点,在经济上行期,是对的,如果看空,在负面心理作用下,一定会错失很多机会,也就是说,富裕与你无缘。但是,在经济下行期,就不对了。经济下行期,有风险意识,未雨绸缪,则不但可以保护财富,甚至可以保住小命。
而在经济长周期见顶阶段,更加会扑朔迷离,更加让人看不清楚。
有人认为然,之所以然。
有人认为不然,则不以为然。
杞人忧天也好,未雨绸缪也好,再过几十年,一切都如风过无痕。
第1经济,中国首家实现“学术研讨、产业监测、部门应用”的生态服务平台!本文为第一经济智库原创,非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在此谨向为本篇共享智慧的朋友们致敬!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