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完全是一个逆反的金融现象!

这完全是一个逆反的金融现象!
2019年06月03日 21:54 XL第1经济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1883-1946),现代西方经济学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他创立的宏观经济学与弗洛伊德所创的精神分析法和爱因斯坦发现的相对论一起并称为二十世纪人类知识界的三大革命。

很显然,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和货币理论等成就,是可以与爱因斯坦齐名的。所以现在很多人,言必称凯恩斯主义,希望粘一些光环效应,以突出其言论的权威性和正确性。

凯恩斯于1946年去世,而人类世界上的第1台计算机,也是于1946年开始诞生的,计算机的出现为人类历史上的信息革命揭开了序幕。

很显然,我们当今的各行各业都离不开计算机IT信息技术,因此,我们处在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先贤哲人的某些理论是基于当时的客观世界来抽象总结出来的,可能并不一定适用当前的宏观经济环境。

我们都知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种思维模式,因此,这里,在一个全新的信息技术应用下的金融和经济环境里,即使是凯恩斯的理论,也可能会出现局限性,并不适合用来分析当前的经济环境。

这并不是说凯恩斯的理论是错误的,而是凯恩斯抽象理论所处的时期与现在时期的某些客观事物之间发生了新的演变。而针对这些客观事物出现的新变化,凯恩斯的理论也是会出现局限性的。

下面用凯恩斯的某种理论来举个例子说明。

“凯恩斯强调贸易顺差本身对国民经济的作用亦犹如投资。认为出口是对该国产品的需求,如同投资,是一种"注入",能使国民收入增长;而进口则是对舶来品消费的增加,如同储蓄,是一种泄露,会减弱投资乘数的作用,使国民收入减少。因此,凯恩斯极力鼓励贸易顺差,并提出应尽力扩大出口。”

这段话,其实是很好理解,贸易顺差会导致资本流入,导致国民收入增长。这里,有必要提出一个最大的疑问,美国是长期的巨大幅度的贸易逆差国,美国难道不懂凯恩斯主义?

但是这里,并不是我所要重点分析的。

我想重点分析的是这句话:“储蓄,是一种泄露,会减弱投资乘数的作用,使国民收入减少”——如何理解这句话?

这里的储蓄,指的是一种跟滤出货币相类似的概念。这里还是靠举例来说明。

假如社会上有100户每户1万元共计100万基础货币也是流通货币,没有银行的出现。

在每个月中,假如每户收入1万元,支出1万元,那么货币总是这么循环流动的,都可以做到每户月均收入并开支1万元。这样,每个月均可以产生100万元的GDP(用于所有消费端的交易总额)。MV=GDP,流通货币100万,每月流通1次。

现在假如其中有每户人家开始储蓄20%,那么也就是只开支8000元,储蓄2000元,那么可以认为,社会上就有20万元货币从流通货币市场中滤出并消失了,社会的总收入就显著减少了,因为买方的支出会始终等于卖方的收入,买方支出减少,那么卖方的收入就会相应减少。这是一个铁一般的逻辑。因此,社会上某个月的GDP就减少为80万元了(储蓄会抑制GDP的增长)。流通货币80万,每月流通1次。

因此,在实物货币时代,在流通货币等于基础货币时代,抽象总结得出“储蓄,是一种泄露,会是国民收入减少”这样的理论或者结论,都是正确的。这个理论,甚至延伸到银行出现,部分准备金制度出现后,即使银行信贷能派生存款,社会上的流通货币也是始终等于基础货币的,这个理论基于这个客观前提下,始终都会是正确的。

但是,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尤其是计算机的出现,基于IT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下的金融货币体系,更是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非实物货币——电子货币这种全新的货币存在形式。

正因为这个货币新事物的出现,就显著可以让“储蓄,会减少投资乘数作用,是国民收入减少”这样的理论明显出现了局限性,甚至是颠覆性的。

我们都知道,现代社会的储蓄,并非指将实物货币储蓄在家中,而是将收入减支出的结余部分即储蓄存入银行,这本来也没有本质的区别,可是,银行通过信贷可以将储户的货币贷出去,(通过支付转移并回流银行后)可以派生存款。

而商业银行的存款,在基于IT信息技术的电子货币及其支付体系的支撑下,商行的存款也可以变得可以流通起来了,这样就等于商行的存款(指活期存款)具有流通货币的性质了。

因此,表面看储蓄人不消费抑制货币流速滤出了流通领域,但是实际上商行将其货币借贷给了债务人,由他们代替你消费和继续将货币释放到流通货币领域。甚至,基于部分准备金制度的一些特殊特性,反而会产生巨大的货币乘数效应,让流通货币的规模可以远远大于基础货币的规模;很显然,社会总支出并没有随着储蓄的增加而减少,反而是社会总支出会随着银行信贷及社会融资的增加而增加,而社会总收入会始终等于社会总支出,很显然,社会总收入也是不断增加的,在电子货币体系下,并没有随着储蓄的增加而萎缩减少。

这完全是一个逆反的金融现象了。

因此,分析当前的金融货币现象,必须要有结合金融新事物的演绎法思维来分析问题,而不能继续沿用前人的金融理论,继续用归纳法思维去观察和思考宏观经济中的各种现象了。

电子货币出现数十年了,并非是突然而来的作用于金融和经济市场,而是潜移默化中给金融领域,宏观经济领域带来了历史性的巨大变革。

尤其应该重点提及的是,社会上的流通货币并不是指基础货币这种对央行的债权凭证了,而我们银行储户对商行的债权凭证,即存款尤其指活期存款,也成为了流通货币了。我们当前社会上同时并存着表现形态完全不同的两种流通货币形式。

实物货币时期,任何自然人的储蓄即收入-支出的结余部分,有滤出流通货币领域的作用,会导致社会收入降低,经济发展减速的作用。

而电子货币时期,很多的自然人或者机构,收入-支出等于一个负值,及社会大量的举债融资,负储蓄现象显著,即使社会储蓄率高也不但不会有货币滤出流通领域,反而会导致流通货币供应增加,导致社会总收入水平提高,经济发展快速繁荣了。

这是一种天渊之别。针对前贤经典的金融货币理论和宏观经济理论,我们切不可抱残守缺缘木求鱼,我们要根据具体的客观实际情况的变化,充分认识到电子货币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革,并重新抽象总结新的理论,演绎新的趋势。

这是我们要重视和去做的,否则,没有逻辑和演绎法思维,即使传统的理论我们掌握得更多更丰富,也丝毫不能帮助我们认识当前的这个客观新世界。

新世界,需要新思维!

第1经济,致力于学术研讨、产业监测和部门应用!

文中插图来自网络,若存版权纠纷敬请后台告知删除。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