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批量诞生医药IPO

泰州,批量诞生医药IPO
2024年05月23日 11:00 投资界

投资界-城市看板之江苏泰州。作为江苏“十三太保”中最年轻的地级市,泰州是苏南、苏北两大经济板块结合部,自古便有“咽喉据郡、水陆要津”之称。吴头楚尾,南北文化在此碰撞交融,《水浒传》作者施耐庵、京剧大师梅兰芳都是“泰州人”。

这座苏中小城经济总量一直稳居全国前50,医药、船舶是其两大支柱产业。全国首个国家级医药高新区——中国医药城就在泰州。而在世界造船版图上,也有泰州的一席之地,这里是全国最大民营造船基地、国家级船舶出口基地。

目前,泰州正着力打造“一个产业体系、四个特色产业集群”——大健康产业体系,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汽车零部件和精密制造、化工及新材料、光伏和锂电为主产业集群。虽然这座城市在国内创投版图上存在感并不明显,却依然凭借着一些优势产业映入投资人的眼帘。

近年跑出10个医药IPO

今年开年,泰州跑出一个港股明星IPO。

3月20日,专注于自身免疫及过敏性疾病生物疗法的泰州生物医药企业——荃信生物在香港联交所鸣锣上市,成为“港股自身免疫第一股”,超额认购逾160倍,成为过去两年香港公开发售认购倍数最高的IPO项目。

据悉,荃信生物构建皮肤、风湿、呼吸及消化四大产品板块。招股书显示,公司上市前先后经历了6轮股权融资,累计融资金额超12亿元。背后参投机构包括倚锋资本、经纬创投、同创伟业、朗玛峰创投、远致富海、勤智资本等等。

荃信生物创始人裘霁宛是一位连续创业的70后,复旦大学遗传学和基因工程学专业毕业后又获得浙江大学的工商管理硕士学位,2008年开启创业之路,在泰州创立专门从事抗体药物和重组蛋白药物研发的企业——泰康生物。2015年,出售泰康生物收获创业第一桶金,继而创建了专注于自免领域的荃信生物。

这是泰州大健康产业的一缕缩影。2019年至今6年间,泰州这座低调小城已跑出10家医药IPO。金迪克、瑞科生物、硕世生物、康为世纪等10家公司陆续走向资本市场舞台。

而这10家上市公司中,有8家都是来自中国医药城的本土企业。中国医药城位于泰州市高港区,这个总体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的园区,2006年11月正式启动建设,是全国首个医药国家高新区。

“这里几乎每周都会诞生医药领域的新成果。”家底厚实,中国医药城不仅有成立半个世纪之久的本土药企扬子江药业,还吸引着雀巢、阿斯利康、勃林格殷格翰等全球知名跨国制药企业落户。

当然,还有一批初创企业,吸引一批医药投资人前来打卡。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至今医疗健康行业产生融资达9起,毅达资本、中金资本、山蓝资本、夏尔巴投资、线性资本等机构都有押注。

据《泰州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2-2025 年)》,中国医药城围绕“医”和“药”两大主题,特色产业集群加快建设,基本形成生物药(疫苗、抗体药)、诊断试剂及高端医疗器械、化学药新型制剂三大主导产业,特医配方食品、动保两大特色产业为支撑的“3+2”产业链条。

落实到各区,靖江推进“大健康+”产业链现代化建设、泰兴重点聚焦“药品、食品、保健品、化妆品”四大领域、兴化推动健康食品产业迈向千亿级、姜堰加速发展“医药食游”四大健康产业。

截至目前 ,泰州医药高新区已集聚国内外医药企业1200多家。医药产业规模已占全省20%左右,疫苗及诊断试剂产业集聚度全国最高。“让人一提到大健康就想到泰州”,这一目标正在逐渐变成现实。

投资人在泰州投什么

据投资界不完全统计,2023年至今泰州市发生融资事件共计23起。

聊及医美行业,胶原蛋白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二级市场中两支“胶原蛋白股”一直表现不凡,2022年11月巨子生物成功在港交所发行上市,成为“中国胶原蛋白第一股”,最新市值超500亿。另一边,锦波生物在去年7月登陆北交所,成为“北交所最贵新股”。

创立于2015年的泰州聚源生物正在杀出重围,公司由全球最大的营养品提供商艾兰得集团(Aland)、重组人源胶原蛋白(RHC)技术发明人杨树林教授团队和南京理工大学(NJUST)共同设立。目前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重组胶原蛋白供应商之一,年产重组胶原蛋白高纯度粉末原料20吨,折合重组胶原蛋白溶液5000吨。

公开资料显示,2021-2023年期间,聚源生物已相继获得3轮融资,去年9月,欧莱雅最大的原料供应商赢创集团(Envonik)完成了对聚源生物的B轮投资,这也是后者在中国投资的首家重组胶原蛋白企业。此外,公司还获得千骥资本、赢创投资、毅达资本等机构的押注。

此外,一家锂电企业也让人印象深刻。去年12月,锂电池隔膜企业衡川科技完成闻名投资出手新一轮融资。近年来公司已陆续引进了中关村投资、红杉中国、疆亘资本、紫峰资本等机构投资

成立于2018年,衡川科技主要产品为锂电池四大原材料之一——隔膜。众所周知,锂电池主要由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四个部分组成。隔膜作为一种具有微孔结构的薄膜,主要作用一是防止两极接触而短路;二是形成充放电回路。这层薄如纸张的膜,具有极高的技术壁垒,占据锂电池成本的8%。

目前,衡川科技已建有泰州、安庆、宜春三个基地,公司合作方已囊括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等国内锂电池明星企业。

近年来,泰州正致力发展和壮大新能源产业。海陵区九龙镇作为泰州新能源产业“主阵地”,已集聚江苏隆基、一道新能源、海优威等20多家行业龙头企业,涵盖电池、组件、光伏玻璃、EVA胶膜、焊带、银浆等上下游领域,产业链内部供给率达到95%。而姜堰区则围绕新能源主导产业重点引进包括中来光电、衡川科技在内的新能源项目,加快以双登集团为龙头的本土新能源企业转型。

泰州创投印象

不过,火爆全国的基金招商潮并未在泰州激起太多涟漪。

中基协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4月,泰州市在中基协备案的管理基金为96支,这一数据南京、苏州两市早已破千,隔壁扬州基金数量也已超过400支。这在泰州市社科联的一篇分析文章中可以窥探背后的原因:泰州政府投资基金和国企出资基金管理体系市场化程度依旧较低。

为数不多的创投印象是去年4月,泰州市天使投资基金完成备案,基金专注于早期科创投资并按照市场化方式运作的政策性直投基金,目标总规模10亿元人民币,首期规模2亿元人民币。

而在企业上市阶段,泰州成立中国医药城上市企业联盟,组建总规模50亿元的大健康产业母基金,出台《促进企业上市(挂牌)实施意见》,形成了创业期政府资助、成长期科技信贷支持、成熟期股权直接融资、扩张期上市培育的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支撑体系。

此外,泰州也在强化人才赋能。重点打造的全国首个生物医药类专门人才政策——“113医药人才特别计划”,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中国医药城“人才特区”建设的若干规定》。泰州医药高新区先后集聚生物医药高层次紧缺型人才1800余人,资助高端人才项目335个,累计资助金额超6亿元。

还有高校合作。2021年10月23日,北京大学医学部(泰州)医药健康产业创新中心正式揭牌,成为北大医学部第一个校外合作实体机构。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古时泰州是诗客、游人向往的好来处。如今,这座低调小城的产业一面正渐渐浮现。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