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信息Author Introduction
•八年券商从业,持证证券投资咨询分析师
•十年财经媒体从业,资深记者
春节过后的房地产市场阴晴不定,而新城最先释放了一个意外。
2月12日,新城控股发布2025年1月份经营简报。公告显示,2025年1月公司实现合同销售金额约10.17亿元,比上年同期大跌72.45%;销售面积约11.56万平方米,比上年同期大跌77.44%。
对于一个大房企而言,月售10亿的成绩单太过单薄,这不仅仅是和自己同期历史比,和头部房企比,就是和已经爆雷的房企比,都是一个惨不忍睹的局面。同样是1月,融创实现了68.4亿的合同销售额,旭辉18.1亿,世茂22.1亿,远洋18.9亿。
其实,去年整个一年,新城的表现都很颓。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新城的合同销售额为401.71亿元,同比下降47.13%,远超全国新房销售17.1%的整体跌幅。作为此轮爆雷潮中硕果仅存的几家纯民企之一,与龙湖、滨江不甘人后的奋发图强相比,新城的表现令人失望。
这或许涉及一个大战略的转移。前几天,有自媒体爆出新城春节刚收假就开了一个内部电话会议,会议系统回顾了2024年公司运营成果,并释放了从“保信用”转向“守价值”的核心战略转变信号。
会议称,公司自2024年8月起实施“守价值”策略,收回销售折扣,推动均价从9800元/㎡(2024年)升至10800元/㎡(2025年1月),还表扬了商业运营板块。同时,称2024年新增吾悦广场抵押融资170-180亿元,2025年到期刚性债务约81亿元(含美元债),其余债务可通过再抵押或续借缓解压力,仍存在20余座未抵押广场。此外,还称正与地方政府、国央企、城投公司洽谈土地收储,有望通过资产处置进一步回笼资金。
原来是核心战略发生了重大转移,这就能解释今年1月只卖了10亿的原因了——不是销售或管理出了什么问题,而是人家纯粹惜售。
新城已经很久没有拿地了,未来一段时间恐怕也回不到土地市场了,原来的土储越卖越少。电话会议里说,2024年新城可售货值约750亿元,其中老库存占比73%(550亿元)。
关于从“保信用”转向“守价值”的核心战略转变,之前就有征兆。去年5月,董事长王晓松在股东大会上表示,新城有好的底层资产就要利用好,力求收益最大,而不是营收最大化,所以没必要补足规模。
此次电话会议透露的前景颇为乐观,一年内到期的公开市场债务不高,新开的重资产商业体可以继续抵押融资,还有未开发的土储可以换回资金。这些结合从“保信用”转向“守价值”的战略大转变来看,似乎公司的信用问题已经解决了。但实际上,从公开数据来看,信用问题对新城来说依然是未知数。
在去年5月的股东大会上,王晓松说公司在公开市场“爆雷”不太可能发生,并称公司每年基本上还是按期实现重资产商业的开业,这部分新增的商业可以用抵押贷款替换掉信用债。这一信息和刚开的电话会议内容相吻合。但是,从去年公司三季报来看,截至2024年9月末,新城有息负债余额为573亿元,一年期短债132亿,如果扣除受限资金,公司现金短债比不足1,显示在偿付公开债方面实际捉襟见肘。
此外,去年底今年初爆出的供应商到总部讨薪风波,在新城基本面大致稳定了一段时间后突然爆发,也从侧面暴露了公司当下的现金流情况。从新城去年三季报情况看,公司贸易应付款达468亿,与有息负债总规模相差不多,这里面大部分都是供应商欠款。
2023年底的时候,新城曾经被供应商公开讨债。那时,有媒体报道案例说,别说上千万公司拿不出,就连支付几万元都显困难。不过,后来事件没有再继续发酵。如今,时隔不久此类事情再度上演,可想而知新城的资金链一直都没有宽裕过。
当下市场上,所有既要偿付公开市场债务、还要解决供应商欠款问题的房企,像万科等等公司,统一的动作都是尽可能开源,包括加大融资力度和降价促销最大限度回流资金。蹊跷的是,在这么关键的时候,新城却转头要“守价值”了。
客观地说,相比其他房企,新城的土储价值确实略高一些,这源于其商业带动地产开发策略,让拿地成本降低而销售溢价变高,即便是位于三四线的项目,因为有商业加持售价也相对高于同行。不过,新城在兑现土地价值方面,有时候是一门玄学。
2016年,新城干了一票最大的。当年9月,新城用106亿竞得苏州高铁新城约35万方地块,总建筑面积约200万方,这就是后来的MOC芯城汇“超级TOD”产城综合体项目。这个项目内容之丰富,涵盖了商业零售、商务办公、酒店餐饮、公寓住宅、综合娱乐五大业态,是当地罕见的人居产城互联体。
在2016年用106亿砸进一个项目,这应该是新城历史上最大的一把押注。据苏州当地媒体报道,从2017-2020年,MOC芯城汇共领取14次预售,其中包括芯汇花园、芯汇都市景苑、芯汇未来华庭、相和云庭等住宅产品以及芯汇湖商务中心等商业产品,领取预售房源总套数超5000套,其中住宅就有3000余套。
2017年,该项目一入市便成了苏州当地最热门项目之一,年底第一次开盘就卖了454套。在该项目加持下,当年新城以170.67亿元的业绩跻身苏州房企流量销售金额榜第三名。第二年,也就是2018年,该项目继续大卖,甚至在当年一开年就进入了全市新盘销售TOP3。

脑补一下那两年的销售盛况,就能大致估算出新城在这个项目上有多赚钱。鹰觅君查询到2017年和2018年该项目的均价是26485元/平方米和26939元/平方米,而新城拿地的楼面价只有7974元/平米。
不过,赌赢了也可能不代表上市公司就能赚到大钱。鹰觅君分别查询新城2017年和2018年两年财报时发现,这两年的物业销售预收款(合同负债)列表里并未出现MOC芯城汇项目。直到2019年,该项目的销售预收款才第一次出现在了列表里,看下图,图中2018年的数额显示为空白。

2017—2018年这两年的销售预收款去了哪里?这真是一个不太好回答的问题。
当现在新城提到“保价值”战略的时候,苏州MOC芯城汇项目就成了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前几年新城计提了大额减值现在想谋求利润,但销售完最后上市公司能占多大比重,其实是个值得商榷的问题。当然,过去的悬案只是历史一撇,眼下的作为才是最重要的。
2025年,是新城关键的一年。“守价值”战略能否坚持得住,将取决于公司能否彻底摆脱流动性问题的干扰。对此,还是应乐观一些。
实际上,从2019年至今,新城遭遇了两大波冲击,一次是创始人的黑天鹅事件,另一次就是始于2021年的行业大调整。从结果上看,面对更多复杂局面,王晓松先后展现出了稳定大局的定力和处理极端事件的灵活手腕,新城截至到目前的表现实际超越了绝大多数民企。此外,王振华回归,其丰富的公司管理和产业运作经验也会发挥关键作用。这些可能都将助益公司的平稳运行和新战略的落地。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