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厨房里,有一种调味品已在灶台边陪伴了人们数十年,它能为食物带来意想不到的鲜味——它就是味精,在中餐制作上,它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而在众多味精品牌中,有一种味精,它承载着南方人的舌尖上记忆——它就是双桥味精(即现由广州奥桑味精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味精)。在南方地区成长的人如果有不认识双桥味精的,就像和不认识味精一样罕见。然而,却有不法分子为了牟利而制售假冒伪劣的双桥味精。
对消费者来说,假冒伪劣产品除了质量无法得到保障外,更重要的是产品的安全性难以保障,一旦购买了假冒伪劣产品,消费者维权的难度极大;对品牌来说,假冒伪劣产品的流通则直接影响了品牌的声誉。
为更好地保障消费者权益,从2021年开始,双桥味精投入200多万元进行“一袋一码”的防伪研发,每一袋双桥味精包装上都有了一个独一无二的溯源码“身份证”,消费者扫描正品产品包装袋上的二维码就能看到产品的相关信息。
广州奥桑味精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徐正康表示:“我们‘双桥人’的期待,就是为更多热爱美食的父老乡亲们带来真正的‘好味道’。”文/林芷汐 图/龚智南
真正的双桥味精才有一袋一码双桥味精的前身是1943年诞生于广州的天太味粉厂,经历数代人的努力,双桥的拳头产品双桥味精早已家喻户晓,先后获得国家、省、市级荣誉和奖项,是广州老字号。1995年,广州味精食品厂与法国奥桑公司合资,成立了中外合资的广州奥桑味精食品有限公司(下称“奥味公司”),对产品的工艺进行了升级改造。
这一屹立于各大商店79年的“明星产品”,却引来不法分子山寨仿冒。
据悉,双桥味精严格执行国家标准要求,味精的谷氨酸钠含量均为99%以上,而假双桥味精的谷氨酸钠含量往往只有30%-50%左右,此外,产品的质量与安全性也难以保障。因此,从1991年开始,双桥品牌便开始打击假冒伪劣产品。
双桥味精防伪的第一招就是“变靓”。徐正康董事长介绍,为了防伪,便将产品包装袋的印刷颜色数量增加至9种,商标部分则以金边勾勒提高了印刷成本,而假冒产品为了节约成本,包装袋的颜色达不到如此丰富,双桥味精这一招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的成效显著。
随着技术的发展,双桥味精再次提升防伪招式,借助数字化技术,为每一袋产品赋上专属溯源码。消费者只要扫码就能看到产品的所有信息,包括产品成分、生产日期等,且溯源码在扫过5次之后就会失效,提示“已被查询多次,谨防假冒”。如遇这一情况,消费者就需提高警惕,或通过电话等形式咨询厂商查询产品的真假。
徐正康董事长介绍,因为假冒伪劣产品只能复制同一个二维码,因此所有编号、二维码都是一样且失效的,扫码后就能辨别真假。“接下来,二维码还会增加定位功能,运用大数据技术管理各地的经销商,确保产品的流通。”徐正康董事长说:“双桥味精对区域经销商有严格的管理制度,不允许经销商跨区串货,比如广东经销商的产品不允许流通到湖南的经销商处,如果同一个码在不同的地方被扫到,则假冒的概率就非常大,因此,消费者一旦发现这种情况,就需警惕有可能出现了假冒伪劣产品。”
防伪码不是“免检码”
陪伴着南方人餐桌的双桥味精,是烹饪中式菜肴的好帮手,做菜时放上几颗由纯粮食发酵制成的双桥味精,就能为菜品提鲜增香,不少家庭炒菜、煲汤时都会适量加点味精。因此味精的品质与安全,事关每一个人。
虽然有了防伪码加持,但双桥味精依然没有停止检验检测的脚步。
徐正康董事长表示,在生产端,双桥味精始终一如既往地每批次产品均按国标进行检验,做好记录、储存、产品留样等,双桥味精用自身出品的高质量,守护消费者的信任;在市场端,双桥味精则通过加强市场抽查和“一袋一码”扫码检查,监督和细化管理产品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的各个环节。
据统计,自2021年升级防伪码技术以来,奥味公司共接获14批次各地监督抽查不合格味精(假冒双桥味精)产品(经查证全部是假冒双桥产品)的报告,这些不合格味精(假冒双桥产品)主要来自大型餐饮机构和饭堂等。接获不合格报告后,双桥味精技术人员通过包装袋上的防伪码辨别发现,被抽检的不合格产品并非奥味公司所生产,全部是假冒产品,奥味公司向有关部门举报打击不法分子,维护消费者权益。
据了解,目前双桥味精每年都要生产8000万—1亿个包装袋,一袋一码的外包装每年都要额外投入超300万元的印刷成本。未来,双桥味精计划将在全系列所有产品上都印刷溯源码,保证产品可以溯源之外,还可以有效遏制假冒伪劣产品,同时为广大消费者带来真正的好味道。
![](http://n.sinaimg.cn/finance/pc/cj/kandian/img/article_pic05.png)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