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会不会走日本的老路?

中国经济会不会走日本的老路?
2024年03月28日 17:39 金投网

最近很多人在讨论这个问题,我觉得不会,很多人喜欢拿中国经济和日本比较,但其实中国和日本并没有可比性。

没错,从表面上看,的确存在很多相似性都是东亚国家也都是出口导向型经济,也经历过爆发式发展,之后也都出现了人口老龄化和房地产泡沫

比如,日本战后40年经济增长52倍,中国改革开放40年增长50倍。中国2022年人均GDP为1.27万美元,日本80年代1.16万美元。中国2022年城镇化率65%,日本80年代60%。

但从本质上来说,中国和日本是完全不同的两类国家,用最简单的说法就是一个大国一个小国。

咱们先说日本,大家都知道,日本资源禀赋很差,所以日本自古以来就没有独立主权,一直通过依附大国生存。

二战后日本经济能够崛起,靠的不是它的内生动力,而是美国在谋求全球霸权时的资源倾斜

原本的美国为了避免日本成为第二个德国,过十几年就缓过来再次发动战争,对日本实行的是去工业化、去军事化的管理政策。

但是,在朝鲜战争和后来的美苏争霸中,美国需要在亚洲培养同盟势力,而日本因为临近中俄,而且军事上又受到美国控制,就成了最佳选择,这才是日本战后崛起的根本原因。

看过电影《水门桥》的都有一个印象,志愿军在炸毁水门桥后,不到24小时,美国人就空运来一座钢架桥,帮助美军逃脱生天。这种可以空投的钢架M2桥梁,其实就是日本三菱重工连夜加班生产的。而当时的日本,几乎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这场战争当中。

这也就能解释,当日本有了赶超美国的苗头时,美国轻而易举就能把这个苗头掐灭,让日本陷入失去的30年。

1984年,美国立法限制外国钢铁占美国市场份额不得超过20.2%。1977年,美国压力之下日本主动限制对美彩电出口总量。1981年,日本主动限制对美国出口汽车总量。1986年,美国要求日本市场中美国生产半导体的市场份额不得低于20%。1994年,美国要求日本必须购买美国190亿美元的汽车零部件。除此之外,还有一系列系统化市场开放和结构化障碍协议。 这些协议,都是单方面对美国有利的不平等条约。要求日本承诺出口上限,进口下限。但最终日本在美国压力之下,都不得不遵从。

总之,日本发展什么产业,就会被美国打压什么产业。每一次,日本人也想进一步搞产业升级,可是不等搞起来,就被美国扼死在了摇篮之中。

同时,也就能解释为什么最近日本经济重新有了抬头的迹象,因为美国又需要用它来对抗中国了

但咱中国就是完全不同的逻辑,我们的资源禀赋还是不错的,所以我们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世界领先的大国,当然近代是走了一些弯路,但本质上仍然有着充分的内生动力,这样的国家是必然要走大国崛起的道路的。

接下来,我们来说说现在出现的问题,其实房地产和老龄化本质上是一件事,这个也能从曹远征教授在今日头条《高远之见》中的解读,高速增长以后,在经济增长突然下来了下来的原因是资产负债表衰退了,那么衰退为什么衰退?

这是个问题的核心,日本人的回答很简单,人口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人口老龄化、少子化,当新进劳动数量下降,2012年开始每年下降,后来陆续200万到300万,那么就意味着新组成家庭每年少100万对以上,那么婚房就会减少,要知道房子卖不掉就是资产负债衰退最重要的一个信号。简而言之,少子化就是老子借的钱儿子还不起

所以,房地产和少子化都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在于资产负债表衰退。

其实,从全球来看,出现房地产泡沫和老龄化问题的国家不少,但只要能找到新的引擎,就能启动新一轮增长

而日本之所以失去30年,是因为它有个僵尸企业的特殊问题。日本是财阀经济,而财阀就是以银行行为核心建立起来的,所以当危机出现后,银行仍然在不断给企业输血,就出现了大量的僵尸企业,这就导致日本出现危机后出清一直不彻底。企业出清不彻底,资本开支也就起不来,那日本也就长期陷入低通胀中。

但中国并不存在这类问题,比如像前段时间住建部表态就很直接,“该破产的破产,该重组的重组”。而且,中国从几年前就在更换引擎了,从提出三道红线开始,就在主动降杠杆,挤泡沫,强调新质生产

上个月还提出了以旧换新的具体思路,再加上前面说的中国本身就有非常强的内生动力。

而对于除了房地产之外的其他资产泡沫。2023年的中国,除了房价还有泡沫以外,其他金融资产基本上是处于比较健康甚至低估值的状态的。日本80年代除了房价和地价大涨以外,股市也在10年时间里上涨了6倍,在随后的20年时间里,又逐步把这6倍的涨幅悉数吐出,直到2012年之后才算真正见底。中国虽然股市被人骂的很惨,但是现在的股市不存在泡沫这件事情,大多数人还是能取得共识的。

所以,总体而言,中国和日本原本走的就不是一条路,更不会走日本的老路。

虽然现在中国和日本有了一些相似的表象,但影响经济发展的内因却完全不同,也没有比较价值。

那为什么现在中国经济面临困难?

实际上都是新旧动能转换必然的阵痛而已。在这个时期,中国过去的粗放型生产经济发展模式,正在向创新发展模式转变。

简单来说,中国已经不能再靠劳动密集产业来作为经济发展优势,而是要转变为高质量、高利润、高技术为主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虽然这个转型期很难受,但在世界经济下行的情况下,并没有更好选择,也是为了中国未来的必由之路。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