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上“是是是”,行动“慢慢慢”,请改变你的“打工心态”!

嘴上“是是是”,行动“慢慢慢”,请改变你的“打工心态”!
2022年06月22日 10:05 中外管理

不吆喝三五遍,就无法顺畅执行?

文:中外管理 王爽

责任编辑:胸怀天下

环境动荡多变,如果企业做不到敏捷应变,可能只有死路一条。因此,不少企业领军者的思维变化快,行动更快。但普遍存在的现实却往往是,领军者有着前瞻思路,普通员工甚至中高管却都跟不上。为何领军者和中高管的思考广度、行动进度不一样?如何让中高管们真正能跟上企业领军者的步伐?

“不同频”的根源:请改变你的“打工心态”

大型企业在做顶层决策的时候,往往是由组织——决策委员会来进行集体决策。遇到决策委员会不能做最终决定的情况,再由一把手拍板。但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组织决策能力不强,甚至大部分根本没有这种能力。做决定的时候,要么是一把手和职业经理人沟通,要么是大股东和小股东沟通,而且双方“不同频”的现象非常突出。

为何会“不同频”?

资深企业管理顾问、中外管理私董会总教练刘百功表示,首先是学识存在差别。“实际上,近几年很多中小企业管理者开始到处学习,但是一把手学习,职业经理人并没有学习,这就造成了知识方面的差距。”而且,一把手和职业经理人对国际环境的认知,对产业的认知,对企业的认知,都不相同。可以说,在宏观、中观、微观各个方面,职业经理人与企业家都存在着认知差距。

在谈及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视野差别的时候,有三句话经常被提及:企业家看全局,职业经理人看局部;企业家看长远,职业经理人看现在;企业家看得深入,职业经理人看得肤浅。但真的如此吗?

“真正很能干的职业经理人这三方面的素养也不逊色,即使稍有欠缺,也不会差很多。而双方之所以想的不一样,最根本原因在于——利益。”刘百功谈道,“不是说企业家更在乎利益或者更不在乎利益,而是职业经理人与企业家在乎的‘点’不同。”

具体负责执行的人,往往更在乎团队当下的利益。对业务负责人而言,当下的业绩,远比公司未来的长远利益更重要。为了明年能赚钱,企业家可以忍受当下的亏损。但如果这一年收入都比较低,真正负责执行的人很可能就有意见了。

除了长远利益和短期利益的分歧,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冲突,也导致了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的“不同频”。

刘百功表示,企业家可以做到牺牲个人利益,确保公司整体利益。但是如果没有公司股份,或者股份非常少的职业经理人就很难做到这一点。“实际上,不少职业经理人更担心企业家现在为了培养团队,为了提高组织能力,为了未来发展而夯实基础,会不会耽误了这几个月的业绩?眼前的考核会不会下降?”

所以,从利益角度出发,确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双方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

“当然,更重要的是理念一致。如果理念不一致,我认为在利益方面也可以做一些约束。”刘百功说,“企业想传递的理念与奖惩制度,能不能匹配?很多企业,理念是一个逻辑,但奖励、绩效、考核等却出现了南辕北辙,是另一个逻辑。”

比如,一个企业要鼓励部门负责人带团队,但真正发奖金的时候,只考核部门负责人的个人业绩,考核指标中根本没有带团队的衡量标准。如果实际管理行为与目标导向不一致,这时候就很容易出现上下级之间的思维冲突,进而导致行为不一致。

为何嘴上“是是是”,行动却“慢慢慢”?

一个伟大的企业,往往有着一个高瞻远瞩的战略梦想家,其身边或身后,还站着众多脚踏实地的战略执行家。但当执行层与企业家不同频时,梦想就无从落地。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候,很多企业家只追求短期利益,没有长期目标。但当前经济已由原来的高速增长转为中低速增长,如果再杀鸡取卵,今年能增长,明年就增长无望了。所以,不少企业家们开始追求长期价值,经营方式随之有了大幅调整。但这种急转弯,往往令执行层措手不及。

还有的企业家,热爱学习但缺乏思考,经常受潮流理念的影响。今天听一门课,明天又听一门课,老师不一样,学的东西不一样,从而导致经营策略左摇右摆。所以,下属们渐渐学“聪明”了,嘴上“是是是”,行动却“慢慢慢”。此时一把手不吆喝三五遍,下属是不会真正开始执行的。

面对职业经理人这样或那样的“小念头”,刘百功建议企业家们:“一定要坚守信念。”

“如果企业家对自己的战略方向、企业愿景、使命价值观不清晰不坚定,就导致理念经常发生变化。但我认为这种变化是无谓的变化,经常让‘底下人’左右为难。”刘百功表示,“企业家能不能坚持自己的理念、坚定自己的目标很重要。企业家坚定信念,职业经理人才能坚定信心。”

企业家有了坚定的信念之后,还要不断地向员工传播。刘百功举例说:“我们公司的理念是,在做咨询的时候要‘躬身入土’。我可能每次开会、每次和员工聊天都会讲,我们要深入一线了解业务,想做咨询首先要做20天的调研。”

但反复讲一个“理念”,极容易沦为讲“大道理”,次数多了员工往往不胜其烦。道理渗透不进员工的心里,传递理念也就无从谈起。“观念上的事情,故事比道理更具有说服力。”刘百功说,企业家特别喜欢讲道理,但传递理念最好的形式是讲案例、讲故事。重复说道理会招人厌烦,而精彩的故事永远能吸引人。

其实,职业经理人嘴上“是是是”,行动“慢慢慢”,实际上是在进行软抵抗。其根源在于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没有达成共识,对变革的理念认知不足。

大多数企业在开启变革的时候,往往是企业家提出倡议之后,立马开干。留给团队讨论、达成共识的时间非常少。如此,就潜藏了风险:企业家的想法是不是适合终端市场?中高层管理干部有没有真正理解企业家的想法?是不是明确知道企业家是坚定信心要做这件事情?

对此,刘百功认为,对于公司未来发展方向,大家必须先达成充分共识。达成共识的过程,宁慢勿快。如果不能达成共识,中高管就会反对,甚至是软抵抗。

如何让中高管追上一把手的步伐?

“企业家不能脱离执行,我建议企业家与职业经理人共创流程,一起制定行动计划。”刘百功谈道。

为什么企业家也要做具体的行动计划?因为理念有些时候是感性的、抽象的,如果企业家不亲自制定行动计划,往往不清楚理念在落地的时候有哪些难点,就无法进行理性的推导。

“行动计划就是为了帮助理念落地,将理念做一次推导。”刘百功表示,在协助企业制定行动计划的过程中,他经常对企业家们强调三句话:

第一,寻找更多的可能性。通过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共创的方式,来寻找实现目标的可能性。甚至有时很可能通过共创发现,企业家第一次定的目标根本不是他真心想要的。

第二,做出最佳选择。最佳选择的标准只有两个,一是这个选择能满足用户需求吗?二是组织有能力做这件事吗?如果这两点能匹配上,那绝对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第三,用行动探索未来。不要指望一蹴而就,而是通过不断探索找到最佳方案。例如,一家企业有20多个子公司,那么就找一个子公司“打样”,快速推进这个行动计划,高频次试错,快速收集数据,验证之前的逻辑推理是否正确。试错之后,要么发现前期制定的路径根本不符合实际;要么发现计划很好,可以大规模推进;要么发现有效,但是路径需要纠偏。

刘百功表示,经过认同理念、达成共识、共创流程之后,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大概率就可以同步向前了。

但无论企业家如何努力与职业经理人“共情”,双方天然就存在一定的立场不一致。企业家还面临着诸如重大人事变动、激励机制设计等问题,不适合在公司内部讨论,却又实实在在困扰着他们。此时,不妨借力私董会这种方式,请其他企业家帮忙支招。

“中外管理私董会”是由国内顶级专家与成长型企业家群体组成的专属智囊团。来自不同行业并有着丰富经验的企业家们组成 “私董会小组”,就现实工作中的重要问题,深入剖析问题核心展开讨论,共同寻找解决方案并持续跟踪实施成效。

湖南松井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凌云剑在参加中外管理私董会后感慨道,在公司里往往是他一个人说了算,很少有干部或者员工真正心态平和地与他去“较真”、论理,私董会的氛围则完全不一样了。

“大家给出了一系列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我带着问题来,确实已经得到了一定的答案,收到了非常好的成果。”凌云剑说,以前他也参加了不少俱乐部和论坛,但没有像中外管理私董会这么“实在”。

“像匕首一样插入我的心房”,凌云剑说,参加中外管理私董会他的感受是“一针见血”、“刀刀封喉”、“体无完肤”。私董伙伴们毫不客气地把问题像竹笋“剥壳”一样,把它“剥”出来,直至“剥”到真理层面,让真理愈辩愈明。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