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曾经负债累累的乡镇小厂,如何逆袭成全球电力行业隐形冠军?

这家曾经负债累累的乡镇小厂,如何逆袭成全球电力行业隐形冠军?
2025年03月05日 09:43 中外管理杂志

在华鑫电瓷身上,我们看见了“隐形冠军”的韧性生长:既有“板凳坐得十年冷”的专注,更具备“敢为天下先”的创新胆魄。

文:中外管理传媒 任慧媛

责任编辑:胸怀天下

就如同高速公路的扩容与拓宽一般,电力系统从高压到超高压再到特高压,实现了远距离、大容量、低损耗的输送,构建起了中国经济发展的“能源大动脉”。

特高压输电技术,号称世界输电技术领域的“珠穆朗玛峰”,在向这座巅峰不懈攀登的过程中,中国的特高压输电技术,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输电技术。而中国更是成功“破冰”,成为世界上唯一实现特高压输电大规模商业运营的国家。

相较于传统高压输电方式,特高压电网的容量可提升5-6倍,而损耗却能大幅降低75%。其中,离不开一个至关重要的配套控件——绝缘子,它被誉为电器设备上的皇冠,既要提供强大的绝缘保护,承受千钧之重的机械负荷,又要历经数十载风雨侵蚀的考验,技术难度不言而喻。

湖南省醴陵华鑫电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鑫电瓷”),凭借持续的技术突破以及强大的企业实力,在特高压工程的输变电环节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其生产的空心瓷绝缘子实现了特高压电网瓷绝缘子制造技术的国产替代,开创了国内电压等级最高、世界相同电压等级海拔最高的先河,一举成为中国年产量最大、种类最全、技术水平最先进的空心瓷套专业制造企业。

第六届“中国造隐形冠军”长青恳谈会上,华鑫电瓷董事长石军生领取“中国造隐形冠军”奖项

正因这份专注与创新,华鑫电瓷在由中外管理传媒发起的第六届“中国造隐形冠军”评选中脱颖而出。同时,它还荣获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以及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称号,堪称“三元及第”。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如今的华鑫电瓷,曾经却是一个负债累累、濒临破产的企业。那么,他们是如何完成这一逆袭之路的?问题的答案,或许就隐藏在华鑫电瓷一路走来的艰辛历程之中。

力挽狂澜,聚焦空心绝缘子

时光回溯至1990年代,醴陵市浦口高压电瓷电器总厂(华鑫电瓷前身)的车间内,积灰的模具与斑驳的窑炉,无不显露出传统电瓷产业所面临的衰退态势。这家创立于1985年的企业,由于产品定位偏差以及技术滞后等原因,至世纪之交时已陷入严重的负债困境。就在全厂上下陷入迷茫之际,命运的转折点出现了。时任技术工人石军生毅然决然地带领工人以承包制开启自救之路。经过5年的拼搏奋斗,终于在2002年实现了扭亏为盈。

此时,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及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政府意识到企业需要进行改制以适应新的市场竞争。于是,石军生再次挺身而出,带领工友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接受改制,在2003年组建了醴陵华鑫电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改制重生后的华鑫电瓷,站在了产业变革的十字路口。石军生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原老工厂的教训深刻地让他认识到,若企业不积极发展新产品,必然会被市场淘汰。

彼时,中国电力事业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自1987年起的7年间,全国电力装机规模实现了翻倍增长,至1995年更是跨越了2亿千瓦的台阶。到2001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分别达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83倍和345倍。然而,受限于当时技术水平尚不成熟,关键构件长期依赖进口,国内在筹建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时所需的绝缘子需从国外采购。鉴于此,外企认定中国无法自主生产该类产品,进而肆意抬高价格,某跨国巨头对绝缘子的报价竟高达300万元/支。

在此背景下,“核心技术必须掌握在自己手中”成为行业发展的迫切诉求。石军生敏锐洞察行业痛点,将目光聚焦于技术壁垒极高的空心瓷绝缘子领域。

刀刃向内,突围出来的“全球第一”

在特高压领域,绝缘子需同时承受三重极限考验:耐受120万伏强电场(相当于雷暴电场强度的600倍)、承载200吨级机械拉力(相当于7头非洲象的体重)以及适应-40℃至+50℃的极端温差。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如此坚韧耐用的“钢筋铁骨”,其原料竟是最为朴素的瓷土。华鑫电瓷虽自嘲为“玩泥巴的”,但背后实则凝聚着一颗追求卓越的匠心。

多数企业倾向于先易后难的发展路径,而华鑫电瓷却另辟蹊径,自创立伊始便秉持高标准、严要求的原则。他们深知,唯有通过内部严格管控,确保产品品质超越客户预期,方能凭借产品质量赢得客户信赖,体现出“中国制造”的实力与水平。

华鑫电瓷的突围之路始于一场“刀刃向内”的深刻革新。他们首先与国外先进的电瓷制造企业进行全面对标,从原材料筛选、配方研制,到成型工艺、烧成工艺,每一环节均实施精细化管理,并制定了高于行业标准和国际标准的内控质量准则。随后,公司引入德国工业4.0标准,对传统陶瓷工艺进行升级改造,将生产流程细化为22道工序,设定了多达287项的严格标准。在窑炉控制环节,技术人员更是将“点火时长”精确至秒级,“冷却梯度”控制在0.5℃/分钟。

这种近乎偏执的工匠精神,让企业在2006年迎来命运转折——华鑫电瓷被列入ABB集团(全球电力和自动化技术领域的领军企业)的全球采购工厂候选名单。当时,ABB全球物料采购小组对华鑫电瓷进行了一次严苛的质量审核,针对生产规模和自动化程度提出了13项改进建议。

机会始终垂青于有准备之人。华鑫电瓷迅速响应,仅用不到一周时间便高效完成了所有改进项目,以惊人的“中国速度”赢得了国际巨头的认可,双方自此开启了合作新篇章。

自2006年至2009年,历经三年的飞速发展,华鑫电瓷跃升为ABB全球最大的空心瓷绝缘子供应商。如今,华鑫电瓷空心瓷绝缘子的销量已连续15年位居全球首位。

国内“第一炉”,烧出最强电瓷

在特高压绝缘子的激烈竞争中,随着电压等级的不断提升,对绝缘子的尺寸、强度及精度要求也日益严格。当国际同行仍在努力攻克8米级产品的难题时,华鑫电瓷已成功建造了全国最大的全自动窑炉,其高度达14.5米,能够焙烧高达13.68米的电瓷产品,标志着华鑫电瓷在技术创新上的领先地位。

华鑫电瓷的创新产品在各自的窑床上高效运转,通过窑体移动而窑车静止的设计,不仅显著增加了整体产能,降低了产品因倾倒而受损的风险,而且使规模扩大至原窑炉的8倍,单次产值提升至原来的8至10倍,实现了生产效率的大幅飞跃和能耗的显著降低。

走进华鑫电瓷的生产现场,可以看到车间外整齐排列的空心瓷绝缘子,尽管外观朴实无华,但其蕴含的科技含量却极高。这些直径超过1米、高度约14米的瓷体专为特高压领域设计,需要经过多个瓷套粘接后进行1250℃的二次煅烧,且不允许存在任何气孔或釉裂等缺陷,制造难度极大。其中,空心绝缘子创新性地采用了“无机粘接”技术,这一突破是基于上千次无机粘接试验的经验积累、对欧亚大陆特种瓷土的深入探索,以及将烧成合格率从32%大幅提升至98%的工艺革新。

由该窑炉生产的交流特高压1000千伏避雷器标准化瓷套,在全球范围内首次通过了0.5g抗震试验考核,安全系数高达1.85以上;而交流特高压1000千伏避雷器常规空心瓷套,则是国内首款通过0.4g抗震试验考核、安全系数超过1.92的产品,成功打破了日本和德国企业长期以来对百万伏特高压瓷绝缘子市场的垄断局面。尤为重要的是,华鑫电瓷自主研发的这些产品使得高端绝缘子的价格大幅下降了67%,终结了外资企业长达20年的暴利时代。

如今,华鑫电瓷的空心瓷绝缘子已被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及各地地方电网广泛采用,在三峡工程、皖电东送工程、浙北与福州之间的1000千伏特高压国网重点工程等多个重大项目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华鑫电瓷也成为了日立能源(ABB)、西门子能源、GE能源等众多世界500强国际巨头的战略合作伙伴,是其全球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从负债累累的乡镇工厂,到占据全球空心瓷绝缘子市场43%份额的隐形冠军,从“玩泥巴”起步,到成为全球电力行业的佼佼者,乃至支撑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力量。华鑫电瓷用三十多年的坚守与行动真正实现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跨越。

在它身上,我们看见了“隐形冠军”的韧性生长:既有“板凳坐得十年冷”的专注,更具备“敢为天下先”的创新胆魄。

当一根根特高压银线在中华大地上腾空飞跃,在云巅织就能源互联网,那些沉默的“瓷巨人”正以最硬核的方式诠释——真正的核心技术,永远靠实力造就。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