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垄断收数亿服务费?看这家隐形冠军如何打破技术封锁!

外资垄断收数亿服务费?看这家隐形冠军如何打破技术封锁!
2025年04月23日 09:04 中外管理杂志

市场环境瞬息万变,机会稍纵即逝,要想与同行拉开差距,抢在最前头,就必须快速响应、快速决策、快速执行、快速迭代。

文:中外管理传媒 任慧媛

责任编辑:胸怀天下

汽车,作为由众多精密元器件构成的复杂系统,在正式投入道路使用前,必须经历一套严格且完备的测试流程,以此确保汽车整体的性能表现、动力输出以及安全性能达到预期标准。回溯至2010年以前,国内在该领域的行业尚处于一片空白状态。然而,时至今日,苏州英特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英特模”)已然成为这一测试领域的领军企业。

英特模的业务重心主要聚焦于核心动力领域的专业测试服务与先进测试设备的供应,其业务范畴涵盖新能源、发动机、氢能源、智能驾驶、半导体、热管理、电磁兼容等领域。凭借卓越的技术实力和专业的服务品质,英特模已成功与奔驰、宝马、路虎、福特、通用等众多知名汽车厂商建立了紧密的研发测试合作关系,尤其在新能源动力系统研发试验及氢能源专业测试领域形成了显著竞争优势。

凭借在汽车动力系统及整车研发测试设备及解决方案领域占据全国领先地位的市场优势,英特模在中外管理传媒发起的第六届“中国造隐形冠军”评选中脱颖而出,荣膺“时代匠人”这一殊荣。

从无到有,再从有到多;从行业零基础起步,到站稳脚跟并最终名列前茅,英特模仅仅用了短短10年时间。那么,在这背后,英特模究竟做对了什么?

在别人喝咖啡时,加速追赶!

汽车研发测试是一项高端能力,过去国内汽车行业在高端研发测试服务及设备方面,大多被外资品牌所主导。特别是2010年之前,国内相关企业若想获取研发测试咨询服务,往往不得不远赴国外,而外国人仅仅设计一个发动机或者动力总成,动辄就要收取数亿元的高昂费用。

英特模创始人陈军正是看到了国内汽车研发测试领域专业技术服务供应商的缺乏,心怀不甘,遂萌生了自主研发的坚定想法。于是,他在2014年创办了英特模。

创始人的理念对企业的成功至关重要,是引领企业迈向成功的基石。陈军深知,作为高科技企业,创新是英特模的灵魂,必须坚持走创新型、科技型企业的发展道路,于是,他将企业发展与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目标相结合,专门攻克产业高价值、“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装备。

彼时,国内汽车研发技术还相对落后,尤其是缺乏可以提供高端研发服务和设备的民族企业,核心技术、系统、软件都掌握在外企手中,这如同沉重的枷锁,极大地制约了国内汽车产业的升级发展。然而,这样的困境并未阻挡英特模前进的步伐。他们选择在常熟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扎下根基,从一间仅有150平方米的办公室、8个人的创业团队起步,开启了艰苦卓绝的创业征程。他们日夜奋战,攻坚克难,心中只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实现汽车研发测试的自主化。

陈军心里十分清楚,作为一个刚刚成立的小公司,英特模没有国际大公司数十年积累的市场地位、人脉和品牌,没有任何可依赖的资本。要追赶国际大公司,缩小差距,唯有付出更多努力。在别人休闲喝咖啡、放松休息时,他们仍埋头攻关。

当时,在陈军的带领下,核心团队夜以继日地拼搏,每天工作时长超过16个小时。正常车企需要花费半年到一年时间才能建成的发动机实验设施,英特模仅用两个月就高质量完成;而客户默认两个月周期的开发任务,他们仅用一周就出色完成,这让客户不止一次地竖起大拇指点赞。渐渐地,英特模在业内树立了专业信誉,积累了良好口碑。

事实证明,争分夺秒不仅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更赢得了发展的机遇。2019年,英特模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察觉到新能源汽车领域即将迎来大爆发,于是果断决策,迅速开展新能源第一期项目。从2020年3月打下第一根桩,到9月顺利通过联合验收,这一项目成为当年常熟市进度最快的重点项目之一。到2021年8月,英特模年销售额成功破亿,成为常熟经开区培育的首家销售破亿的科创企业。

2022年下半年,英特模新能源二期项目正式启动运营。此时,新能源技术服务已占据公司业务半壁江山,团队规模亦从初创时的8人壮大至近500人。英特模不再默默无闻,开始为比亚迪小米、“蔚小理”等新能源车企电机、电控方面的研发迭代提供测试服务,业务规模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在自动驾驶及氢能领域,英特模更是一马当先,当许多企业还处于初创阶段时,英特模已经实现了盈利,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实力。

先聚焦,再拓展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的迅猛发展已成为业界瞩目的焦点,中国更是凭借卓越的创新实力和产业布局,在全球新能源领域独占鳌头。接下来,这一领域的发展空间将持续扩大,形成更为广阔的市场和良性的产业生态。面对如此趋势,英特模正积极谋划其下一步的战略布局。

汽车测试行业根据检测政策强制性的不同可以分为非强制性检测和强制性检测两个大类。其中非强制性检测又可以分为研发测试和下线测试。英特模聚焦研发测试领域,陈军对此有着深远的考量,他认为,国内汽车行业经历着技术变革的巨大浪潮,特别是在新能源车领域,动力总成、动力电池、智能驾驶系统、车联网等方面的技术发展和应用进展迅速。汽车研发测试是汽车行业新车研发和制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快速且多样化的创新技术应用推动了整车和零部件研发中不同研发测试需求的持续增长。汽车研发测试服务委外模式与汽车产业深度融合,成为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创新转型的最优路径之一。

英特模所专注的研发测试工作,实质上是一种测控技术的系统集成。先进的测试手段是推动汽车研发设计升级的关键,对于整个行业的品质提升不容小觑。因此,英特模明确将自身定位为国内最高端的第三方研发试验供应商,以此作为发展的方向。

英特模围绕测试台及测试台上关键设备的开发、自动化测控软件和测试技术不同维度形成了一套“硬件+软件+关键测试技术”的核心技术体系,开发了满足动力系统多种能源多种动力构型试验需求的七大类、40余系列成套试验装备,运用自主开发的自动化测控软件MTest对测试台各设备的工作进行高效控制、对试验环境保持监测并对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和输出,应用于新能源领域、燃油领域、低碳燃料领域和智能驾驶领域的研发试验,能够保证自身的研发试验体系紧跟下游客户需求进行快速迭代。

自成立之初至今,英特模不断积累测试能力。从最初的依靠外购到后来的自主研发核心设备及自建测试中心,英特模的测试能力得到了质的飞跃。越来越多的新能源车企开始寻求与英特模合作,共同探讨测试技术并搭建研发实验室,以期实现技术突破和产业升级。

在这一合作过程中,英特模逐渐向产业链上游拓展。当研发试验模式覆盖范围越来越广时,英特模便具备了更强的正向参与和开发能力。这意味着,深耕汽车研发测试领域对于英特模而言已是水到渠成之事。

从“干得好”到“抢着干”

自创立以来,英特模就将科技创新和重视人才作为最核心的企业文化,而创新之道,唯在得人。

汽车研发测试行业属技术密集型领域,对人才水平要求甚高,其培养周期长、难度大,且需对工艺及技术发展变迁趋势具备深刻洞察能力。然而,因行业发展较国外起步晚,引进经验丰富的研发与管理人才对英特模而言实为一大挑战。

为破解这一难题,英特模积极与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江苏大学等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通过校企联合培育专业型和应用型人才。同时,英特模自建企业研究院,构建完备的人才管理培训体系,组建起一支有理想、敢创新、高素质、专业化的科创队伍。此外,公司营造鼓励钻研、支持创新的工作氛围,借助文化渲染持续激发内部创新活力。

在英特模,各业务领域均由技术骨干领衔建设创新团队,不断迭代扩充技术储备。他们不断完善内部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激励政策,优化技术研发人员绩效考核体系,打通专业人才晋升通道,形成一套实用高效的薪酬奖励管理办法。在个人考核、职称评定、荣誉认定等方面,英特模对有创新贡献的员工分级给予不同程度的倾斜,充分调动员工创新实践的主观能动性。

历经十年奋斗,如今的英特模已拥有9万多平方米的研发测试场地,搭建了500余套应用自主研发软件的研发测试系统装备,获得了90余件独立知识产权授权,步入规模化发展的快车道。英特模已经成为业内公认的综合性第三方“研发实验室”。尽管目前英特模的综合市场占有率并非第一,但在新能源动力系统、低碳燃料、EMC、热管理、自动驾驶等多个细分研发试验领域,英特模已是绝对的行业翘楚。问鼎巅峰,指日可待。

英特模的发展速度之所以如此迅猛,得益于其始终坚守的宗旨——“别人干得了的我们干得好,别人干不了的我们抢着干”。至今,英特模仍保留着创业时最初租用的厂房,每一个实验台架都凝聚着技术团队的心血。

市场环境瞬息万变,机会稍纵即逝,要想与同行拉开差距,抢在最前头,就必须快速响应、快速决策、快速执行、快速迭代。显然,这背后包含着英特模更强的洞察力、更好的行业适应性、更坚韧的生命力,和更持续的创新能力。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