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过留声,雁过留痕。在推理小说中,仅靠一串足迹,侦探们便能分析出嫌疑人的年龄、身高、体态、性别等个人生理特点,甚至能从鞋底花纹中夹杂的细小颗粒推断对方的来处。现实中,足迹是犯罪现场最常见且极难伪装的痕迹之一,对案件侦破有着重要作用。
你知道吗?在古生物学界,也有这么一群“侦探”,不断追踪着恐龙的“脚步”,破译着它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个个瞬间。本期文章讲述英国古生物学家马丁·洛克利,作为“足迹追踪大师”的科研故事。
马丁·洛克利 (Martin G.Lockley,1950 年 3月 17 日~ 2023 年 11 月 25 日 ),曾任美国科罗拉多大学丹佛分校教授。他是古脊椎动物足迹学的先驱之一,建立了科罗拉多大学足迹博物馆,并长期担任馆长,参与过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足迹化石发掘和研究(图源《知识就是力量》杂志)
不仅拥有骨骼
恐龙,目前被学界定义为三角龙和现生鸟类的最近共同祖先及其所有后代,曾主宰地球1亿6千多万年。而恐龙足迹化石指的是恐龙在湿度、黏度、颗粒度合适的沉积物上行走时留下的脚印所形成的化石,既可以是单独的足印,也可以是连续的、有方向性的行迹。
50多年前,许多古生物学家认为足迹化石并不常见,对于解释恐龙活动的研究价值也不大,甚至一些期刊也会拒收研究足迹化石的论文,他们都更愿意关注骨骼化石。
世界各地的博物馆中放着很多恐龙骨骼化石,有组装起来的庞大骨架,也有零散的骨头。它们确实提供了一些恐龙的信息,尤其是分类学的,但并不够。它们并不能直接地提供行为学的信息。
科罗拉多州发现的恐龙求偶行为足迹(图源《知识就是力量》杂志)
脚踏大地的痕迹
与骨骼化石相比,各种遗迹化石(保存在地层中各个地史时期生物活动的遗迹和遗物。前者如钻迹、移迹、足迹等,后者如粪、卵、蛋及石器等)包含着动物行为信息和动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证据。足迹化石能够帮助我们描绘当时的生态环境,让恐龙在我们眼前“复活”。
(图源《知识就是力量》杂志)
足迹化石的形成条件与骨骼不同,也很难准确地对应造迹者,所以它们有着独立的分类方法和系统。与恐龙骨骼的研究相比,它们让我们能够追踪霸王龙奔走跑跳,跟随古鸟类觅食,判断它们的体形大还是小、幼年还是成年、敏捷还是笨重、受伤还是健康、独自出行还是集体行动。
不仅如此,足迹化石提供了一种更可靠的方式来计算恐龙的体重和步速,让我们知道数十吨重的“大家伙”可以用每小时50公里的速度奔跑。而这也让恐龙摇身一变,在近年的影视作品中,成为生动、矫健的“明星”。
围绕恐龙足迹化石,依然有许多值得思考的谜团。寻找恐龙足迹不仅仅是古生物学家的工作,许多爱好者也可以参与其中,找到现实中的“侏罗纪公园”,成为“恐龙侦探”。
地球的岩层中满是宝藏,恐龙足迹为我们提供了这些灭绝生物的行为和生态的重要线索,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它们的生活环境,也更好地理解地球的演化历史。它们是地质遗产,也是记忆本身,保护它们,就是保护地球历史的可能性本身。
撰文 | 王治钧
责任编辑 | 牛一名 张丽涵
运营编辑 | 张丽涵
质量审核 | 业蕾
❖ 来源:《知识就是力量》杂志
《追踪远古步伐的“侦探”—恐龙足迹化石探秘》❖
现订购2024年
《知识就是力量》杂志
定价360元
就能把一整年的知识抱回家!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