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酒经》宋 苏轼 酒籍学习系列十七

《东坡酒经》宋 苏轼 酒籍学习系列十七
2024年06月21日 15:08 酒号线

宋真宗时(968-1022),朝廷命福建转运使从交趾、占城引入三万斛优质稻。在太湖流域和两湖种植,获得丰收。不但解决了吃饭问题,还有余粮为酿酒提供了大量的原材料。从此解除从五代开始试行的“禁酒令”。

宋苏轼《东坡酒经》:

南方之氓,以糯与粳杂以卉药而为饼。嗅之香,嚼之辣,揣之枵然而轻。此饼之良者也。吾始取面而起肥之,和之以姜汁,蒸之使十裂,绳穿而风戾之,愈久而益悍。此麴之精者也。米五斗为率,而五分之,为三斗者一,为五升者四。三斗者以酿,五升者以投,三投而止,尚有五升之嬴也。始酿以四两之饼,而每投以三两之麴,皆泽以少水,足以散解而匀停也。酿者必瓮按而井泓之,三日而井溢,此吾酒之萌也。酒之始萌也,甚烈而微苦,盖三投而后平也。凡饼烈而麴和,投者必屡尝而增损之,以舌为权衡也。既溢之,三日乃投,九日三投,通十有五日而后定。既定乃注以斗水。凡水必熟冷者也。凡酿与投,必寒之而后下。此炎州之令也。既水五日乃刍,得三斗有半,此吾酒之正也。先刍半日,取所谓嬴者为粥,米一而水三之,操以饼麴,凡四两,二物并也。投之糟中,熟润而再酿之。五日压得斗有半,此吾酒之少劲者也。劲正合为五斗,又五日而饮,则和而力严而猛也。 刍不旋踵而粥投之,少留则糟枯中风而酒病也。酿久者酒醇而丰,速者反是。故吾酒三十日而成也。

译文:

南方百姓用糯米和粳米混合花卉和药材制作成饼。闻起来香,嚼起来辣,摸起来轻飘飘的。这就是饼中的上品。我最初是用面粉揉成面团,再拌入姜汁,蒸熟后使其裂开,用绳子串起来,让风吹干,放得越久味道越辣。这就是麴中的上品。以五斗米为基准,将其分成五份,其中三份为一斗,四份为五升。用三斗米来酿酒,用五升米来分批添加,加三次为止,最后还会剩下五升米。开始时用四两饼,每次添加用三两麴,都加入少量的水,足以让它们均匀溶解。酿酒时一定要在瓮中按压,使其像井水一样溢出,三天后瓮中水满,这时就是酒开始发酵了。酒刚开始发酵时,味道很烈且微苦,要加入三次米才能变得平和。饼的味道要烈,麴的味道要和,添加时一定要多次品尝并调整,以舌头为衡量标准。酒溢出后,三天后再添加米,九天加三次,一共十五天后酒就稳定了。稳定后注入一斗水。一定要用熟冷的水。无论是酿酒还是添加米,都必须是冷却后再加。这是南方酿酒的规则。加水五天后开始过滤,能得到三斗半的酒,这是酒的正品。先过滤半天,将剩下的米煮成粥,米的比例是一,水的比例是三。再加入四两饼和麴,二者混合。放入酒糟中,熟润后再酿造。五天后压榨,能得到一斗半的酒,这是酒中劲道较小的部分。劲道大的和劲道小的酒合起来正好是五斗,再过五天就可以饮用了,这时酒味和谐、劲道足而猛烈。如果不马上过滤,而是稍微停留一会儿,酒糟就会干枯,被风吹入酒中,导致酒变质。酿造时间长的酒味道醇厚且丰富,时间短的反而不好。所以我的酒要三十天才能酿成。

苏轼的文学成就广泛,包括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多个领域。他的文学风格独特,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巨匠。他的诗词作品情感真挚,富有感染力,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生活。他的散文作品则语言简练,结构严谨,充满了哲理和人生智慧。同时,苏轼还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和画家,其书画作品被誉为“东坡体”,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价值。

《东坡酒经》是宋朝文学家苏轼撰写的一篇关于酿酒工艺的文章。这篇文章虽然仅有三百七十七字,但叙述简练而精辟,被誉为中国酿酒经典之作,对后世影响深远。

在《东坡酒经》中,苏轼详细介绍了酿酒的工艺流程和具体方法,包括选料、酿造、发酵、贮存等多个环节。他特别强调了酒曲的制作和原料的选取,认为酒的质量的好坏除了酒曲的精良外,关键在于投米时要以舌为权衡,屡尝而增损,才能酿出“醇而丰”的优质酒。同时,苏轼还提出了“酒之萌、酒之正、酒之少劲、酒之成”的程序,详细描述了酿酒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和注意事项。

除了对酿酒工艺的精湛技艺的展现外,《东坡酒经》还体现了苏轼对饮食文化的热爱和追求。他不仅在诗文中多次提及饮酒的乐趣和享受,还通过自己的酿酒实践,不断探索和创新,为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此外,《东坡酒经》还以歌赋的形式写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它不仅是一篇关于酿酒工艺的专论,也是一篇文学与科技融汇一体的佳作。后人将其与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相提并论,足见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既是苏轼对酿酒工艺的精湛技艺和对饮食文化的热爱和追求的体现,也是中国古代酿酒工艺的珍贵史料,也是一篇具有很高文学价值的佳作,对后世影响深远。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