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颠》是一部由明朝学者夏树芳(约1551年~约1635年)编著,文学家陈继儒(1558年~1639年)补正的鉴赏类文献。这部作品分为上下两卷,专门针对酒事进行论述,其中富含一百七十余则历史典故,深入揭示了酒的奥秘与妙趣。此外,该书还附有《酒颠补》上中下三卷,内容进一步深入,连续描述了酒的人物故事、酒的品类以及与酒有关的诗文。
夏树芳,字茂卿,一字习池,号冰莲道人,又号大空居士、据梧居士,是江阴人。陈继儒,字仲醇,号眉公、也作麋公,又号白石山樵,是松江府华亭县(今上海市松江区)人。两人都是明朝的杰出文人,他们的合作使得《酒颠》成为一部集鉴赏、文化与历史于一体的经典之作。
该文献的初版刊于明朝万历四十年(1612年),其书前有夏树芳的序,陈继儒的《酒颠小叙》,以及董其昌的《酒颠题词》。这部作品以其丰富的历史典故和深入的文化探讨,成为了后世研究和欣赏酒类文化的重要参考文献。
《酒颠》是明朝夏树芳编著的一部关于酒的鉴赏类文献,内容涵盖了酒的历史、文化、人物故事等多个方面。由于《酒颠》原文篇幅较长,且包含众多典故和论述,这里无法提供全文的原文和译文。
选取其中较著名片段
原文:
酒者,天之美禄。帝女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仪狄,何人也?盖亦女中尧舜也。使禹尝之而恶,犹之可也;使禹尝之而甘,是为中人之所好,而绝之,何也?曰:“甘,大恶也;绝之,大圣也。”夫恶酒而恶其恶,犹可言也;好酒而恶其恶,则难言也。禹恶旨酒,而旨酒之恶以显;后世之君,耽旨酒,而旨酒之恶不显,何也?曰:“旨酒之恶显于身,而不显于国;耽旨酒者恶显于国,而不显于身,此其所以难察也。
译文:
酒,是上天赐予的美好之物。帝女仪狄酿造了美酒,进献给大禹,大禹品尝后觉得甘美,于是疏远了仪狄,并断绝了美酒,他说:“后世必定会有因酒而亡国的。”仪狄是什么样的人呢?大概也是女子中的尧舜吧。假使大禹尝酒后觉得味道不好,那还可以理解;但大禹尝酒后觉得甘美,这是大多数人都喜欢的味道,他却要断绝它,这是为什么呢?回答说:“甘美,是很大的坏处;断绝它,是很大的圣明。”厌恶酒而厌恶它的坏处,这还可以理解;喜欢酒而厌恶它的坏处,这就难以理解了。大禹厌恶美酒,所以美酒的坏处得以显现;后世的君王沉湎于美酒,但美酒的坏处却不明显,这是为什么呢?回答说:“美酒的坏处显现在大禹自身,而不显现在国家;沉湎于美酒的君王,其坏处显现在国家,而不显现在自身,这就是难以察觉的原因。”
这段原文和译文展示了夏树芳对于酒的态度和看法,他通过大禹和仪狄的故事,阐述了酒的双面性:既可以是美好的享受,也可以是导致亡国的祸患。同时,也提醒人们要警惕酒带来的潜在危害,保持清醒和理智。
请注意,这只是《酒颠》中的一小部分原文和译文,如果需要更多内容或深入了解其他方面的论述,建议查阅完整的《酒颠》原文和相关研究资料。
作者介绍
夏树芳(约 1551 年-约 1635 年),字茂卿,一字习池,号冰莲道人,又号大空居士、据梧居士。江阴人。明朝学者。
陈继儒(1558 年-1639 年),字仲醇,号眉公、也作麋公,又号白石山樵。松江府华亭县(今上海市松江区)人。明代文学家、书法家及画家。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