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奇葩诺贝尔奖得主!原来行为经济学这么有意思

史上最奇葩诺贝尔奖得主!原来行为经济学这么有意思
2017年10月11日 18:29 Mr朱小新

诺奖年年有,但今年的最有意思!

能获得诺贝尔奖,当然是一个才华横溢,研究成果丰硕的人了。

10月9日,瑞典皇家科学院重磅宣布

将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经济学家理查德·塞勒,以表彰其在行为经济学领域的贡献。

真为老人家高兴!塞勒他老人家是研究行为经济学与行为金融学的。中奖之前有很多年,主流经济学界并不认可他,认为那是“歪门邪道。”

在被问到获得诺奖之后,奖金如何使用时,为了充分发挥自己行为经济学的专业性,塞勒甚至表示:“诺奖奖金当然要怎么不理性怎么花了!”这也是没Sei了

生活中的塞勒,更是非常的不安分,甚至还跑到好莱坞电影《大空头》里客串,还说了一句很有意思的台词:“如果你相信人类做事情总有逻辑可循,那只能说明你疯了”,他绝对是唯一个曾参演过电影的诺奖获得者,对于诺奖委员会在介绍他时,未提及他参演好莱坞电影的事情,塞勒还颇感失望!

他甚至还利用自己的研究成果成立了两家基金公司,在股票市场赚的盆满钵满,堪称“股神”,而且他还为自己的基金起了两个非常好玩的名字,分别是:

“别人未发现的行为增长基金”“别人未发现的行为价值基金”

试问还有谁能像塞勒这么任性、逍遥?还有谁?

不仅仅是塞勒这个人有意思,他研究的内容,更有意思!

塞勒本性上其实是一个非常疏懒、随性的人。

70年代,他在罗彻斯特大学攻读哲学博士期间,论文没怎么发表过,还差点被学校开除,毕业了连工作都找不到,,他的导师曾经一度认为他是个庸庸碌碌的学生!

最后,他不得不去该校商学院找了一份讲师的工作,才从此踏上了学术研究之路。

塞勒这种过于随性、疏懒的性格,正常情况下,能有个稳定的工作混日子,似乎就是他这类人最大的幸福了。

世上有多少人因为懒惰而蹉跎光阴,一事无成!

然而塞勒却是个十足的“奇葩”,他的成功某种程度上就是因为他这种疏懒的性格!如果你看了他的研究成果,你就知道塞勒是多么神奇的一个人了!

1.有限理性

有限理性,顾名思义,人的理性是有限的!

塞勒认为传统经济学市场有效假说理论认为的:

个人在所有经济现象分析中均被假设成是理性和自利的,同时会尽可能地追求最大利益,存在很大的缺陷。

因为人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往往依靠直觉,就算人们遵循各种假设原则,也会经常犯错误,因此,理性的经济人假设太过于理想化,简单化,不符合现实。

因此,自利原则并不完全有效,人们会通过合作来产生共赢,甚至会无私地牺牲掉自己的利益来进行慈善捐赠。人既不完全自利,也不完全自私,只是个非完全理性的个体。

2.心理账户

塞勒表示,我们会在自己的心里建立多个账户,来供平时决策参考,并把不同的事计入不同的账户中,而且我们习惯于只看这些事的狭隘影响,而忽略总体影响。

举个例子说,彩票中了1万元,你可能会立即买了个包;工资发了1万元,你会精打细算地花。哎那位宝宝你是怎么想的?这1万元和那1万元,难道哪个更尊贵,哪个更不值钱?它们难道不都是1万元?

这就是因为,这些钱处于我们不同的心理账户!

3.禀赋效应

人们对于价值的认识通常具有主观性,当你拥有一件东西会让你高估它的价值。

塞勒曾做过一个实验,他让获得咖啡杯的人(卖家)和没有咖啡杯的人(买家)分别给咖啡杯标价。他发现卖家的要价(中位数)是5美元以上,而买家的出价(中位数)是2-3美元,前者是后者的两倍。

是卖家不近情理?还是买家太小气?这个实验用一种更为直观的方式,向我们揭示了“价值”的主观性:一件东西究竟值多少钱,更多地取决于我们站在哪一个位置上。不用责备卖家总是索要高价,如果换作我们自己在他的位置上,恐怕也会和他一样。

在生活中,我们也一定都扮演过买家和卖家的角色,也一定曾经为彼此的利益而喋喋争吵不休。然而,这些不同的角色和经验是否有利于我们更公平地看待周围的事物?是否会让我们变得更通达、更善解人意?在很多时候,这是一个走向成熟的开始。

4.自制力缺乏

塞勒设计了模型,即解释“长期计划”和“短期需求”之间冲突的模型:譬如多读书,尽管学习期间没收入,但是未来钱景好啊。比如年轻时候存养老金,免得老无所依,但很多人坚持不下去。甚至还做月光族,连下个月都不管,哪里会管下一个10年。

塞勒认为,人由两种心理控制,一种希望获得立即满足,另一种理智地权衡现在与未来。

5.跨期选择

塞勒指出,跨期选择是对成本与收益分散在各个期间进行决策。

当一个人面对自己的冲动性时,一般的解决方法就是试图控制自己未来的行为,但在很多涉及跨期选择的情形下,学界对个体做出长期理性选择的能力存在质疑。

比如,当消费者面临选择一台比同型号少花60元却每年多花60元电费的空调时,如何选择才更理性;10年后拯救10条性命和今年拯救10条性命是否无差异;这些问题均没有固定的答案,均会因人而异。

塞勒认为心理学对决策制定作用既有破坏性又有建设性,而他所坚持的研究方法就是强调理论和经验性研究的紧密结合。

我最喜欢的还是他的行为金融学。

行为金融学是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交叉的一门学科。它颠覆传统金融学,认为理性人是不存在的。

这门学科就像墨菲法则一样性感,能解释金融市场上的很多怪现状。

为什么价格走势会与基本面背离?

因为在金融市场上,不是理性人决定价格,而是理性人与非理性人共同决定。

为什么市场追涨杀跌?

投资者那么二儿,市场必然是疯狂的,波动必然是剧烈的,你作为韭菜必然是无所适从的。

为什么学了那么多理论还搞不定市场?

行为金融学告诉你,波浪理论、道氏理论、各种理论……关键时刻都帮不了你,因为你是一个人,人的心理充满弱点。你坚持不了既定策略,容易受各种市场消息的影响,还易被他人推动着盲目前进,掉进悬崖,成为羊群效应中的可怜的小羊。

为什么我做不到快乐投资?有赔有赚,却很痛苦?

赚同样一笔钱,比如50万,你未必天天狂喜,赔同样一笔钱,如50万,你就会很痛苦,这种痛苦可能持续数年,甚至成为阴影。

传统的经济学家假设经济人是理性的,聪明的;塞勒研究的就是“人类在经济行为中如何犯傻”。我们平时经常遇到自己的不理性、乱消费、自制力差、无法心平气和的看周围的事物,选择困难症等,塞勒研究的这个研究真的非常接地气。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